安贫

唐代韩偓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白话译文

手患风痹,懒写书信,视物晦暗,看不清棋谱。

看窗口射入的一束阳光中无数“野马”飞腾,案头笔管中蒲卢衔着青虫出出进进。

自己拙于谋身之术,为报国能不顾个人安危,敢于蔑视魔鬼,连老虎须也敢摸。

可叹这世界上人不如蜾赢,已经没有人能深刻地认识到人才问题的重要性了,不注重培养、鉴别人才的工作。

词句注释

  1. 风:这里指风痹,风湿病。慵:懒。展:开。八行书:古代信纸一般都是八行,所以称信为八行书。
  2. 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九局图:指棋谱。
  3. 野马:这里指春天浮在沼泽上游动的气体。
  4. 案:几案,古人席地而坐时用来写字或倚着休息的家具。筠(yún)管:竹管,指毛笔管。蒲卢,细腿蜂,每每找一个小洞产卵。笔管上头有洞,所以蒲卢产卵其中,然后卵便孵化出来。
  5. 安蛇足:《战国策·齐策》载育一个故事:楚国有个人在祭祀之后,赐给他的门客一卮酒。这些人就商量说:这一厄酒,大家喝,是不够的。现在我们大家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卮酒。有个人先画好了,他就左手拿着酒,右手还继续在画,并且说:我能给蛇画上足。他画的蛇足还没完成,另一个人却把蛇画好了,而且将他的酒夺了过去,说:蛇本来没有足,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说着,就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足的人反而没喝到。常用来讽刺做事节外生枝,弄巧反拙。
  6. 捋虎须:天复三年(903年),韩惺因荐赵崇作宰相,得罪了朱温,几乎被杀,后被贬出京。捋虎须:捋(lǚ),摸(待指摸胡须),犹现在说摸老虎屁股,指触怒了朱温,几乎发生危险就是“画蛇添足”。比喻撩拨、触犯凶恶残暴的人。
  7. 试齐竽:事见《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爱听吹竽,要三百人合奏,有位不会吹的南郭处士也混在乐队里装装样子,骗取一份俸禄。后愍王继立,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处士只好逃之夭夭。这里引用来表示希望有人能像齐愍王听竽那样,将人才的贤愚臧否一一判别,合理使用。

作品赏析

首联从眼前贫居困顿的生活发端。“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废的身体。“慵展”和“休寻”,写自己索寞的情怀。信懒得写,意味着交游屏绝;棋不愿摸,意味着机心泯灭。寥寥十四个字,把那种贫病潦倒、无所事事的情味充分表达出来了,正点明诗题“安贫”。

颔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安贫”的题旨。这一联写景不仅刻画入微,而且与前面所说的“慵展”、“休寻”的懒散生活正相贴合,将诗人老病颓唐的心境展示得淋漓尽致。

颈联转入致贫原由的追叙。韩偓在朝时,曾向昭宗推荐赵崇为相,遭到朱温不满,几乎被杀。回顾这一段往事,诗人感到自己谋身虽拙,报国则不避艰危,故表面以“安蛇足”自嘲,实际上以敢于“捋虎须”而自负,透露出他在颓唐外表下隐藏着的一片舍身许国的壮怀。

尾联则又折回眼前空虚寂寥的处境。整个这一联是诗人在回顾自己报国无成的经历之后迸发出思索:世界上不会没有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但还是会有人准备像齐愍王听竽那样认真地选拔人才以挽救国事,思索中似乎带有那么一点微茫的希望,而更多是无可奈何的感慨:世无识者,有志难骋,不甘于安贫自处,又能怎么办。满腔的愤懑终于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

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贯串于诗人晚年生活中的这一基本思想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复杂心理变化,都在这首篇幅不长的诗里得到真切而生动的反映,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诗歌风貌上,外形颓放而内蕴苍劲,律对整切而用笔浑洒,也体现了诗人后期创作格调的日趋老成。

创作背景

唐昭宗天祐三年(906年),韩偓来到福州,投奔威武节度使王审知。后朱温篡唐建梁,王审知受其册封,诗人愤而离开福州,漂泊汀州沙县、尤溪县和桃林场等处,于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定居福建南安。其时韩偓年迈体衰,孤苦伶仃,仍不忘忧国优民,以致心绪愁闷。这首诗大约作于他定居南安的第二年(912年)。

名家点评

  • 济南职业学院教授徐北文:全诗用了大量典故,总是利用对仗的技巧来发抒去职安贫的自嘲自慰的情感。此诗字面工巧,语含幽默,颇符合儒家诗教“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宗旨。(《唐诗观止》)

猜你喜欢

襄阳古乐府·上堵吟

宋代 • 苏轼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宋代 • 陈人杰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齐天乐·别情

宋代 • 吴文英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凉飔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吊白居易

唐代 • 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过杨村

宋代 •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蒲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韩偓
简介描述:

韩偓(844年-923年),字致光,号致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诗人,“南安四贤”之一。

韩偓聪敏好学,十岁能诗,得到姨父李商隐赞誉。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及第,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入为左拾遗,转谏议大夫,迁度支副使。光化三年(900年),从平左军中尉刘季述政变,迎接唐昭宗复位,授中书舍人,深得器重。黄巢进入长安,随驾进入凤翔,授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拒绝草诏起复前任宰相韦贻范。不肯依附于梁王朱全忠,贬为邓州司马。唐昭宗遇弑后,依附于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后梁龙德三年(923年),韩偓病逝于南安县龙兴寺,安葬于葵山。

韩偓信仰道教,擅写宫词,多写艳情,辞藻华丽,人称“香奁体”。著有《玉山樵人集》。

韩偓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