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马对

宋代岳珂

岳武穆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噉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馀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

白话译文

岳飞入朝觐见,皇帝从容地问道:“爱卿是否有得到好马?”岳飞回答说:“称好马叫做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我曾有这样的两匹马,所以常常对它们的表现感到奇怪。它每天吃豆类达几斗,喝泉水一斛,然而不是精细清洁的饲料和饮水,宁肯饿死也不食饮。给它披挂奔驰,开始速度好像不怎么快,等到行到百余里,就开始竖起马鬣长鸣,快速奔驰,显示出骏马的特点来,从中午到傍晚,还可以行二百里。卸下鞍甲后既不喘粗气,也不流汗,就像没事一样。这样的马,饮食多而且不随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长途行走的良马啊。适逢收复襄阳,平定杨么,不幸相继而死。现在所乘坐的马不是这样。每天的饮食不超过几升,而且吃不选择饲料,喝不选择泉水,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跑了一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像死了一样。这样的马,需求不多,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又容易耗尽气力,是低下的劣马啊。”皇帝说好。

词句注释

  1. “骥不称其力”二句:称好马叫做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这两句话见《论语·宪问》。骥:良马名。称(chēng):称道,赞许。
  2. 臣:我,岳飞自称。
  3. 噉(dàn):同“啖”,吃。至:达。刍(chú):牲口吃的草。
  4. 斛(hú):量器名,也是一种容量单位,古时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时改五斗为一斛。
  5. 然:但。精洁:指精细清洁的饲料和饮水。不受:不食饮。
  6. 介胄(zhòu):指给马披上铠甲、头盔。介:甲,用作动词,披甲。胄:头盔,用作动词,披胄。
  7. 若:好像,似乎。疾:快。
  8. 比:等到。
  9. 振鬣(liè):竖起马鬣。鬣:马脖子上的长毛。
  10. 奋迅:振奋起来,加快速度。示骏:显示出骏马的品质。
  11. 自午至酉:从中午到傍晚。午:午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酉:酉时,下午五点至七点。
  12. 褫(chǐ):夺取衣服或带,这里是脱去,解下的意思。不息不汗:不喘气,不流汗。
  13. 若无事然:像没事一样。
  14. 此其为马:这样的马。
  15. 受大:指对饲料和饮水的要求多而且精。苟取:随便取用。苟:苟且,随便。
  16. 力裕而不求逞:力量充沛而不逞能。裕:充沛。
  17. 致远之材:能行长途的良马。
  18. 值复襄阳:值:正当,适逢。复:收复。1134年(绍兴四年),岳飞率军收复襄阳等六郡。
  19. 平杨么(yāo):杨么,名太,龙阳(今湖南汉寿)人。1133年(绍兴三年)夏,被推为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军总首领,称大圣天王,有众二十余万。1135年(绍兴五年),被岳飞所破。
  20. 秣(mò):喂马的饲料。这里作动词用,吃。
  21. 揽辔(pèi)未安:拉住缰绳还未坐稳。辔:马缰绳。
  22. 踊跃疾驱:跳跃起来奔驰。
  23. 甫:刚刚。
  24. 汗喘:淌汗、喘息,均作动词。
  25. 殆(dài)欲毙然:像死了一样。殆:近于,几乎。
  26. 寡取易盈:需求不多,容易满足。盈:满足。
  27. 穷:这里指力气耗尽。
  28. 驽钝之材:低下的劣马。驽(nú):劣马。钝:刀不锋利,比喻劣才。

作品赏析

文章一开始先借孔子“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的话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就用作者使用过的马匹的不同表现进行论证。先前的马对饲料和饮水的要求不仅多,而且严格,“非精洁宁饿死不受”,它奔跑起来开始并不太快,待百里之后才开始加速,显示出骏马的特点来,半天时间就可行二百里,而且不喘不汗,好像无事一样。如今的马不仅吃得少,且“秣不则粟,饮不则泉”,它抬脚就想跑,刚跑就加速,结果跑不多远就“力竭汗喘,殆欲毙然”。通过这两种马不同表现的对比,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论马,实际上是在论人。那“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逞强”的骏马,实际上就是本领高强,抱负远大,能担当重任的贤才。而“寡取易盈,好逞易穷”的劣马,实际上就是急躁冒进,轻举妄动,目光短浅的庸才。岳飞生当南宋抗金救国最激烈的时代,他的这番议论是有其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文中对骏马的评论,就是对抗金勇士们的赞扬和肯定;对劣马的评论,就是对妥协投降者的鞭笞和否定。

在写作上,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文章将骏马和劣马从饮食、奔跑到奔跑之后的状态,一一作了对比,突出了骏马的优点和劣马的弱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的论点。另外,文章在论证时,是以作者亲自使役过的马来作为论据,这更增强了说服力。

创作背景

宋高宗赵构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从容与谈用兵之要”,接着问岳飞:“卿在军中得良马否?”于是,岳飞借论良马以喻论人之道,回答了高宗的询问。后除岳飞为太尉,加食邑五百户,实封三百户,继又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三月扈从高宗至建康,论恢复大计。此时为岳最得志的时期,《良马对》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名家点评

  •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得良马与未得,一言可尽。武穆乃将马之所以为良,所以为不良处,细细分别出来,全为国家用人说法。妙在含蓄不露,若添一语相士,便索然无味。玩‘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两句,骂尽举朝无人,皆属驽钝,尤感慨之极也。高宗称善,而不悟其意,国事可知。其行文竟可作一篇《国策》读。”

猜你喜欢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近现代 •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冉溪

唐代 • 柳宗元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醉中留别永叔子履

宋代 • 梅尧臣

新霜未落汴水浅,轻舸惟恐东下迟。

绕城假得老病马,一步一跛饮人疲。

到君官舍欲取别,君惜我去频增嘻。

便步髯奴呼子履,又令开席罗酒卮。

逡巡陈子果亦至,共坐小室聊伸眉。

烹鸡庖兔下筹美,盘实飣餖栗与梨。

萧萧细雨作寒色,餍餍尽醉安可辞。

门前有客莫许报,我方剧饮冠帻欹。

文章或论到渊奥,轻重曾不遗毫厘。

间以辨谑每绝倒,岂顾明日无晨炊。

六街禁夜犹未去,童仆窃讶吾侪痴。

谈兵究弊又何益,万口不谓儒者知。

酒酣耳热试发泄,二子尚乃惊我为。

露才扬己古来恶,卷舌噤口南方驰。

江湖秋老鳜鲈熟,归奉甘旨诚其宜。

但愿音尘寄鸟翼,慎勿却效儿女悲。

西湖香市

明代 • 张岱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

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古董,蛮夷闽貊之珍异,皆集焉。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伢儿嬉具之类,无不集。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芗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颌笙之聒帐;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荐饥,民强半饿死。壬午道梗,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

大林寺桃花

唐代 •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岳珂
简介描述:

岳珂(1183年—约1242年),字肃之,晚号倦翁。祖籍河南汤阴,岳飞孙。宋宁宗时,为官嘉兴并定居于金陀坊(原嘉兴一中一带)。后官至户部侍郎。一生著述甚富,有《金陀粹编》等存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