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骏马紫燕目如黄金,揣着绿鬃,发出啾啾的嘶鸣。
侠士们天刚亮时便竟相驰逐,在洛阳东门相聚会。
少年侠士一个个精通剑术,其剑术可与传说中的白猿公相颉颃。
他们珠袍锦带,腰间插着吴鸿一样的匕首。
使这些勇当万夫的侠少们更凭添了不少英姿雄风。
他们与剧孟这样的英雄结交,在新丰的酒楼中痛饮酣醉。
一杯酒下肚,就敢于在都市中杀人逞雄。
对于在易水高歌、徒令白虹贯日的大侠荆轲,他们也羞于效仿。
因为他并没有完成燕太子丹刺秦王的使命,便白白地命丧秦宫了。
荆轲选秦武阳这样一见秦王便吓得面如死灰的武士作为助手,怎可能与他共成大事?
李白一直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壮志雄心,但总不能如愿,于是在无奈中不期然发出不平之鸣。这首诗就是此种情况下的心声。
此诗塑造了一个剑术超过白猿公,纵横江湖的少年侠士形象。他剑术高强,却一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于是发出了愤恨激越的郁闷不平之鸣。
开首六句写少年所骑骏马的神骏与装饰之豪华。“平明”写少年在白天骑马相互驱驰,在洛门东结交朋友;接着,“少年”两句写其剑术超过传说中的白猿公,突出其剑术之高超。接下来“珠袍”八句写其纵横江湖之勇猛形象。特别是“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两句,写尽了少年的豪侠形象。最后六句借荆轲刺秦事抒发内心的情感。与一般的咏叹荆轲刺秦的诗不一样的是,全诗没有出现荆轲的名字,但“缺场”的荆轲事实上是诗中的主角——诗人自己。诗人批评谋划行刺秦始皇失败的燕太子丹,是因为他没有给荆轲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展身手的条件,反倒找来一个进入秦宫就面如死灰的秦舞阳,帮了倒忙,给剑客造成干正事的掣肘。这种批评正好表现出诗人渴盼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虽然有郁闷与不平,但依旧是那种扬厉雄健的风格,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的豪侠气质。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阳时,是一首咏游侠的诗,拟乐府旧题而作。《乐府解题》曰:“《结客少年场行》,言轻身重义,慷慨以立功名也。”李白少任侠,对古代侠士越女、专诸、荆轲、剧孟等的高超剑术与侠气英姿十分向往,在诗中屡加赞颂。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石塔来别居士,居士云:“经过草草,恨不一见石塔。”塔起立云: “遮个是砖浮图耶?”居士云:“有 缝。”塔云:“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 坡首肯之。
元丰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