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阴山和人韵

元代耶律楚材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

万倾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细路萦纡斜复宜,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

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

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

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白话译文

天山自西向东延绵千里横亘于新疆中部,秋天的西风在溪涧寒气逼人。

即使在这猿猱不可攀,鸿鹄不能越的高山之上,蒙古军队仍可以驰骋而过。

万顷松林在一阵风之后都落下了松子,而流水映着松林茂盛的样子。

天兵天将不知为什么夸耀自已的神威,把天台山和罗浮山都移到了这里。

云和霞遮蔽这重重群山,高耸的山峦显得气势威盛。

自古以来就是阻隔西域的天险,使人们不能与中原相同。

小路回旋曲折直的斜的都有,山顶快要直冲云霄却还是不够高。

溪涧里风声萧萧,溪水寒冷无比,山上落满的花却没有人的身影。

四十八桥像一行雁阵横跨丛山之中,这壮观的景象真是非一般景致所能比。

在高处俯瞰感到极其高,高到会令人感到恐惧。

水平如镜的赛里木湖在山顶上,傍晚也是雾气弥漫的气象。

果子沟中有许多泉水形成的瀑布落千丈,似白绢一般美丽。

塔勒奇水浩浩荡荡向西部流去,所有的溪壑都将汇集在一起。

你的诗用语奇特,给本来就很神奇的天山景物增添了奇异色彩,使天神对此也无法发挥功力。

山峰高峻,月亮升在天空也被山尖挡住,到了四更天才能见到挂在中天的月亮。

想那远在山外的戍边士兵,穿在身上的铠甲肯定早已冷透。

词句注释

  1. 阴山:指天山,此处指西天山塔勒奇山。和(hè)人韵:这首诗用丘处机诗《自金山至阴山纪行》韵。丘处机诗见《长春真人西游记》。
  2. 横东西:指天山自西向东横亘于新疆中部。
  3. “猿猱(náo)”两句:是说即使在这猿猱不可攀,鸿鹄不能越的高山之上,蒙古军队仍可以驰骋而过。此是歌颂成吉思汗出师威武。
  4. 郁郁苍苍:茂盛的样子。
  5. “六丁”两句:是说天兵天将不知为什么夸耀自已的神威,把天台山和罗浮山都移到了这里。天丁,天兵。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属仙霞岭山脉的东支;山势挺拔,溪涧深切,林木葱郁,风景秀丽。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境内,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余座,风景秀丽,为道教名山。
  6. 翳(yì):遮蔽。
  7. 突兀:高耸的样子。雄雄:气势威盛的样子。
  8. 萦纡(yíng yū):回旋曲折的样子。
  9. 盈:满,足。
  10. “四十八桥”两句:是说四十八桥像一行雁阵横跨丛山之中,这壮观的景象真是非一般景致所能比。四十八桥,果子沟中所建桥数。元代以前,果子沟未通轮轳,谷中松林稠密,怪石嵯峨,道路曲折,急流奔泻。元世祖成吉思汗西征时,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命他的二太子察合台率部在此一带凿石开路,刊木为桥,建桥四十八座,从此打开了中原通向伊犁河流域的通道。
  11. 千万仞:极写其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以周尺的七尺(一说尺)为一仞。
  12. 凛凛:恐惧的样子。
  13. 镜湖:此指水平如镜的赛里木湖。湖在今新疆博乐市西南,俗称三台海子。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30公里,四周群山环抱,雪峰倒影,景色清幽。
  14. “山南”两句:是说果子沟中有许多泉水形成的瀑布落千丈,似白绢一般美丽。幽绝,极其深险的山谷。派,水的支流。练,白色的熟绢。
  15. 大河西注:指塔勒奇水浩浩荡荡向西部流去。
  16. “君成”两句:是说丘处机的诗用语奇特,给本来就很神奇的天山景物增添了奇异色彩,使造物主感到无法创造出这么神妙的景色,使天神对此也无法发挥功力。
  17. “山高”两句:说山峰高峻,月亮升在天空也被山尖挡住,到了四更天才能见到挂在中天的月亮。半埋雪,有一半埋在雪中。
  18. 征衣:铠甲,又称铁衣。

作品赏析

诗人描写了随成吉思汗西征大军穿越阴山时所见的各种雄奇异景,渲染了阴山的雄壮高峻,烘托了蒙古西征大军的威武雄壮以及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

此诗在作法上首先是写境雄阔。如写山之雄浑则“阴山千里”“万顷松风”;写山之髙峻则“山角摩天”“泉练千丈”;写人、神之威则“天兵百万”、“六丁”移山;写水势之盛则“百里镜湖”“千溪万壑”。诗人以如椽巨笔任意挥洒,将阴山的雄奇之景写得瑰伟崇高,震人心魄。其次是描写铺张扬厉。全诗三十二句,韵脚四句一转,在诗人笔下,阴山的山、谷、路、风、水、树、桥、瀑、湖、霞、猿、鸿、花、月、雪、人等各种景物无不任意驱遣,令人目不暇接,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西域天山的神奇风采。另外,诗中除了大量使用夸张、想象、比喻、对比的语言以突出其形象性外,还大量运用“郁郁”“苍苍”“重重”“雄雄”“萧萧”“凛凛”等叠音词,不仅表情达意绘声绘色、生动形象,而且吟咏之间节奏感强,抑扬顿挫,富于音乐感。

全诗感情豪放,诗笔纵恣,写景气象万千,有飞动之势,显示出诗人阔大的胸怀和张扬的诗歌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古诗是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年)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出征西域,经过阴山时为和全真道士丘处机韵而作。

名家点评

  • 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乔继堂《青年必读古诗手册(第2版)》:此诗为七言古诗,颇得古人七言古诗之韵味气势。在艺术手法上以白描见长,风格雄健豪壮。

猜你喜欢

天目

明代 • 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临江仙·风水洞作

宋代 • 苏轼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宋代 • 史达祖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想幽欢。土花庭甃,虫网阑干。

无端啼蛄搅夜,恨随团扇,苦近秋莲。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隔苍烟。楚香罗袖,谁伴婵娟。

秣陵

清代 • 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南歌子·再用前韵

宋代 • 苏轼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耶律楚材
简介描述: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玉泉老人,蒙古名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之八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大蒙古国政治家,太祖、睿宗、太宗三朝宰辅。

耶律楚材生于燕京(今北京),出身契丹贵族家庭,幼年父亲去世。金泰和六年(1206年),耶律楚材被征召授予掾职,后任开州同知。金贞祐二年(1214年),任左右司员外郎。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应成吉思汗之招至漠北,随成吉思汗西征。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任中书令。太宗死后,乃马真皇后称制,疏远耶律楚材。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耶律楚材因受排挤悲愤而死。

耶律楚材大力推动文治,逐步构建“以儒治国”的方略。他所主张的制度措施为元朝建立奠定了立国之基,对元朝的各项发展及治国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奠定了大蒙古国封建制的基础蓝图,促进了大蒙古国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耶律楚材深研老庄之学,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思想倾向。其文学成就在大蒙古国的文人中有重大影响。存世作品完整者有《湛然居士文集》、《西游录》等,另有散见于《永乐大典》残本、方志、石刻、书法作品等文献中的佚诗14首、词1首、佚文2篇,仅存诗题者7首。

耶律楚材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