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咏

清代曹雪芹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白话译文

手持蟹钳更喜有这桂树的阴凉,泼上醋伴上姜真使我食兴欲狂。

贪吃的王孙为助兴自然要有酒,号为“横行公子”却是腹内空空无肝肠。

为贪馋早忘了腹脐积冷的顾忌,指上沾腥味洗了又洗还有余香。

螃蟹生来原就为满足世人的口福,称仙的苏东坡也曾自嘲平生为口忙。

词句注释

  1. 持螯:拿着蟹钳,也就是吃螃蟹。语本《世说新语·任诞》,毕卓曾对人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执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2. 擂姜:捣烂生姜,置姜末于醋中作食蟹的佐料。
  3. 饕餮:本古代传说中贪吃的凶兽,后常用来说人贪馋会吃,这里即此意。王孙:自指,借用汉代刘安《招隐土》中称呼。
  4. “横行”句:说蟹。蟹,称为“横行介士(战士)”,见《蟹谱》;又称为“无肠公子”,见《抱朴子》。横行,既是横走,又是行为无所忌惮的意思。这一句语带双关,兼写“偏僻”、“乖张”。金代诗人元好问《送蟹与兄》诗:“横行公子本无肠,惯耐江湖十月霜。”
  5. 脐间积冷:中国传统医药学认为,蟹性寒,不可恣食,其脐(蟹贴腹的长形或团形的浅色甲壳)间积冷尤甚故食蟹须用辛温发散的生姜、紫苏等来解它。
  6. 香:与“腥”同义。
  7. “原为”两句:用苏东坡《初到黄州》诗,全诗赞黄州鱼美笋香,常得饮酒。开头两句说:“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又贾宝玉的绰号叫“无事忙”,这里他写的诗用“一生忙”,或是有意暗合。坡仙,即苏轼,字子瞻, 自号东坡居士,人亦称其为坡仙,北宋文学家。

作品赏析

贾宝玉的《螃蟹咏》,首联领起“持鳌赏桂”,重点却在写人的狂态。首句说出在阴凉的桂花树下这一环境中持鳌,心境是欢快的,因此诗中着一“喜”字,点出人物心情。次句写出持螯人的两个细节:“泼醋擂姜”,把吃蟹人的粗狂戏耍之态生动真切地表现了出来。这已不是一般的“喜”了,因此诗以“兴欲狂”落在首联。诗的开头,富有生活情趣,“狂”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颌联紧承“兴欲狂”而来。“饕餮王孙应有酒”补足“兴欲狂”之意,以酒助兴。此联不但语极豪爽,更兼语带双关。“饕餮王孙”承上而来,显然是以此自比,“横行公子”又与它相对,表面是咏蟹,实是以蟹自喻;表面是说蟹无肝肠却得了个“横行公子”的恶号,实是宝玉借以回答世人对自己的妄评。这就无异于在说,自已之所以行为无所忌惮,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自己腹无孔孟之道,对仕途之路毫无意兴、无动于衷的缘故。咏物诗,无非是托物抒怀。宝玉如此赞扬螃蟹的“横行无忌”,并以此自况,且感情如此激烈,大有“行为偏解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的味道,在世人看来,确实是够“狂”的了。

颈联回到吃蟹上来,续写吃蟹人的狂态。诗不明言吃蟹人之狂,只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写吃蟹人忘了一切顾忌,读者自能体会吃蟹人为饱口腹而贪吃的情态。

尾联顺着上联之势,融汇宋人苏轼的赋意诗境,以自喻的口吻,为自己的贪馋狂态辩解,并结束全诗。苏东坡在《老饕赋》中,曾用铺张的笔法嘲笑一个贪馋忙吃的老饕;在《初到黄州》诗中亦云:“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称荒唐”。宝玉搬出“坡仙”来,还说螃蟹生来就是“为世人美口腹”的,生活情趣熠然而出,读来不禁怡然而笑。他只自嘲而绝不虚伪矫饰,其处世为人之道,不亦昭然乎。

全诗以“持鳌赏桂”开头,为自己的贪馋狂态辩解,以自嘲作结,首尾照应。中间二联对仗工稳,且语带双关,句句咏蟹,又句句写人,咏物与言志抒怀关合紧密,写来情性率真,自然地流露了自己的思想性格。这也就无怪乎林黛玉要对它大加赞扬,说“你那个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诗还好”,并要他留着给人看看。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螃蟹咏》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借吟咏螃餐而进行的一场诗战,这首诗是由贾宝玉所作。《螃蟹咏》紧接着《菊花诗》,它们是同一次诗会(菊花诗会)上的作品,前有林黛玉的“魁夺菊花诗”,后则引出薛宝钗的“讽和螃蟹咏”。这一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同一个螃蟹,持有不同政治立场和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就对它有截然相反的寓意。在封建瓶逆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笔下,“横行”的螃蟹是具有积极意又的形象。因此,贾宝玉借这首诗,表达了他无视封建礼教的约束,不畏封建卫道者的仇视与迫害。

名家点评

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贾宝玉的这首咏蟹诗,确是很能体现宝玉性格的颇有特色的佳作。其佳处就在于,诗人敢于毫无顾忌地将一个真实的我和盘托出,为自已的反叛性格抹上了令人瞩目的一笔。由诗人对自已大吃螃蟹的狂态的泼墨渲染,展现了诗人在饮酒赋诗的姐妹们中间,完全摆脱了礼法的束缚、充分坦露个性时的欢畅心情。下笔便直抒胸臆(“喜欲狂”), 正是这种心态的素描,“泼醋擂姜”两个动作绝妙地传达出他那狂喜心情。“王孙”“公子”如此“馋忘忌”的形状,按世俗的观点看,实属行为不端,但是宝玉不但不怕“世人诽谤”,而且竟于众人之前,将此粗俗语词咏入诗篇,加以炫耀。

猜你喜欢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清代 • 陈维崧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送客归京

唐代 • 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张谷田舍

唐代 • 储光羲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

种柳戏题

唐代 •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悼亡诗

南北朝 • 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曹雪芹
简介描述:

曹雪芹(1715年~1763年)(一说1715年~1764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曹寅之孙。

曹雪芹少年时家居南京,后随家迁移北京。少年时代经历一段极为富贵豪华的生活。1727年,其父曹頫因事株连,以亏空款项等罪被革职、抄家,家族遂败落,随家移居北京。晚年住在北京西郊,举家食粥,更为艰难。为生活所迫,妻死子亡,穷困潦倒而死,年不及五十岁。

曹雪芹亦工诗善画,惜作品均已散佚,仅存题敦诚《白香山琵琶行》传奇的两句残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红楼梦》是曹雪芹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是曹雪芹以自身亲历亲闻的生活为基础,以“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方式,书写其人生阅历和感悟。深邃丰厚的内容、诗性的叙事、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肺腑的情节,使其具有永恒的魅力。“红学”也因这部名著而长盛不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