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采莲曲

唐代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白话译文

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

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词句注释

  1. 相和歌辞:相和歌辞是乐府诗集中的一类,盛行于汉魏时期。
  2. 稽山:绍兴会稽山的省称。
  3. 郁:有草木茂密之意,又表示忧愁。
  4. 嵯峨:山高峻貌。
  5. 度:过。芳菲:花草。
  6. 别有:另外有。
  7. 芰荷:芰,四条脚的菱;荷,指莲子。芰荷指菱和莲或单指二者其一。

作品赏析

《相和歌辞·采莲曲》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描绘了一幅雾气缭绕、山峰高耸的画面;次句将视线转向镜湖,以“无风也自波”的描写,巧妙地展现出水面的宁静与动态之美;三句由景入情,说不要为春去花落而感伤;末句看到湖上的采莲人,在这个时节,有荷花在江中盛开,可供人们品赏与采摘。整首诗笔触清灵,情调悠扬,呈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越州(今绍兴市)镜湖旁,镜湖又名鉴湖。镜湖很大,有东湖、南湖和长湖之分,徐文长说镜湖八百里,也不为之过。镜湖很美,唐朝诗人李白等多有吟咏。当年贺知章在州府游历,看到了会稽山的云雾,镜湖上的采莲人,景色很是别致,即兴作了这首诗。

猜你喜欢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宋代 •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夜宿田家

宋代 • 戴复古

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酒泉子·芳草长川

五代 • 冯延巳

芳草长川,柳映危桥桥下路。归鸿飞,行人去,碧山边。

风微烟淡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赠外孙

宋代 • 王安石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饮酒

唐代 • 柳宗元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贺知章
简介描述: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善草隶,草书用笔酣畅淋漓,当世称重,与张旭、怀素称“唐草三杰”;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十九首。

贺知章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