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曰:
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
盖神物应机,大器无方,通人靡滞,大德不常。故谷风发而驺虞啸,云雷升而潜鳞骧;挚解褐於三聘,尼得招而褰裳,管豹变於受命,贡感激以回庄,异徐生之摘宝,释卧龙於深藏,伟刘氏之倾盖,嘉吾子之周行。夫有知己之主,则有竭命之良,固所以三分我汉鼎,跨带我边荒,抗衡我北面,驰骋我魏疆者也。
英哉吾子,独含天灵。岂神之祗,岂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异世通梦,恨不同生。推子八阵,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齐甃,又何秘要!
昔在颠、夭,有名无迹,孰若吾侪,良筹妙画?臧文既没,以言见称,又未若子,言行并徵。夷吾反坫,乐毅不终,奚比於尔,明哲守冲。临终受寄,让过许由,负扆莅事,民言不流。刑中於郑,教美於鲁,蜀民知耻,河、渭安堵。匪皋则伊,宁彼管、晏,岂徒圣宣,慷慨屡叹!
昔尔之隐,卜惟此宅,仁智所处,能无规廓。日居月诸,时殒其夕,谁能不殁,贵有遗格。惟子之勋,移风来世,咏歌馀典,懦夫将厉。
遐哉邈矣,厥规卓矣,凡若吾子,难可究已。畴昔之乖,万里殊途;今我来思,觌尔故墟。汉高归魂於丰、沛,太公五世而反周,想罔两以仿佛,冀影响之有馀。魂而有灵,岂其识诸!
天子命我,在汉水北边,听着鼙鼓之声去沉思,领略先哲之遗泽,登上隆山而望远,在诸葛丞相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凭轼而致敬。
神异的事物随机应变,非凡的才能变化无穷,渊博的智者通达无惑,崇高的德行罕见不常。故而东风骤起,神兽咆哮,云雷升腾,潜龙出渊。伊尹解褐出仕于三使往聘,仲尼褰裳归鲁于季康之招,管仲显达于受命贤主,贡禹感激圣德而再次入仕。惊异于徐庶能识鉴珍宝,举荐卧龙于幽隐潜藏。叹奇于先主能坦诚倾心,赞识到您的宏伟之道。有了相知赏识的明主,就有尽心血而效死命的良臣。因此三分天下,跨带边荒,抗衡北方,驰骋魏疆。
您是何等的英伟绝伦,您含纳了天地之灵气。您岂止是神明?岂止是人中之精?您的思想是多么深远,德行是多么清明!我和您异世相生,惟有梦魂相通,多恨和您不能同生一世!您推演的八阵,不囿于孙武吴起;木牛的神奇,也并未仿效鲁班,神弓连弩的功用,是多么精深奥妙!千万火井齐砌,又是怎样的奥旨精义?
西周的功臣太颠、闳夭,名传后世,然而事迹无处可寻。哪能像您一样,做出良策妙划。臧文仲殁后,以言论见称,也不如您能言行并存于世。管仲反坫僭越不知礼,乐毅降赵有始而无终。怎么能比于您,明智睿哲,持守本真。(先帝)临终让位托付,您却坚辞不受,推让过于许由。处嫌疑位而莅国事,朝野上下却无流言。刑法得当,犹如郑国子产;教化百姓,美于鲁国孔丘。蜀汉之民知耻守礼,兵出渭河,魏境百姓也能安居。您不是皋陶就是伊尹啊,怎能仅是那管仲、晏婴,又岂能仅仅是圣人孔丘?我情绪激昂地每次这样感叹!
当年您隐居之时,惟选此宅,仁爱多智之人的居所,怎会没有规划格局?日升月落,时光流逝,谁能不殁,可贵的是能留有遗格。惟有您的功勋,能够影响改变来世风尚。吟颂歌咏您遗留的典章,懦夫也能得到激励。
您的典范长久深远,您的风仪超群卓绝。您的一切啊,都已难以追寻了!以前我和您相隔万里,殊途难同。如今我来,参拜您的故居丘墟。汉高祖魂灵归于故土丰沛,太公望五世皆返葬于周土。我用模糊的影子幻化着您的形象,希望追寻到您的踪迹,您若有灵,能体察到我的本心吗?
这篇铭文的主旨是赞颂诸葛亮。作者称赞诸葛亮是“神物应机,大器无方”,是“通人”,有“大德”。文中把诸葛亮比作古圣先贤伊尹、孔子,又说他的德行操守强于乐毅、过于管仲,良筹妙画高于太颠、闳夭,谦谨礼让强于许由,扶幼君治国事比于周公。其中叙说诸葛亮辅佐刘备,抗衡曹魏,治理蜀国,教化效美;还褒奖他推演八阵,不囿于孙武、吴起,制造木牛巧于鲁班,并歌颂其神弩之巧,造火井之功。又说诸葛亮的精神功勋,可以移风来世,使懦夫奋起,影响后代,威力无穷。全文极尽讴歌,充满对诸葛亮的尊敬、崇拜之情。

昔颜斐恋京兆,卢悊恋灵昌,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宋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顷,望见百雉遮世,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峄亭有园,洒㳻居我。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赏鉴,汪臾知医,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初意欲游云台,以路遥不果。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当余来时,妻孥皆不欲也。余洒然就道,而今竟得千里生还,其初心宁及此哉?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宫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四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诸诗附书于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