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圃春晚

宋代韩琦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白话译文

溶溶的春水满池塘,微风送来几缕淡淡的清香,这是栏杆旁的春花正在随风飘堕。

杨花一整天都被风吹起又落下,林中鸟儿一会出现一会又隐藏身影在树中。

久治不愈的病并没有因为空闲而减退一分,在空闲时分才知光阴漫长。

想要驱赶这万千愁绪,无奈因病无法饮酒,让这三个月时间白白流逝,哪里能承受。

词句注释

  1. 栏槛:栏杆。
  2. 尽日:终日,整天。
  3. 沉疴:久治不愈的病。
  4. 流景:如流的光阴。
  5. 堂堂:公然地,毫无顾忌地。

作品赏析

宋代不设郡,但习惯仍称州为郡,故州中公署后的园圃亦称“郡圃”。韩琦晚年既老且病,连一般的公务也应付不了,只能终日闲居;这种生活,对于以天下为己任的韩琦来说,是一种难耐的折磨。而当他对着郡圃的一派暮春景色时,感物生情,这种愁情更抑制不住。因此,前半首就从这些景物着笔,但并非简单罗列,而是融合了诗人不断变化的情绪,表现出深厚的功力。

“溶溶春水满方塘”,一个“满”字,活画出春水方生的气象。当此碧波平岸、春深如海之际,诗人本应开口一笑,愁苦俱忘。但突然之间,微风送来几缕淡淡的清香,诗人敏感地知道:这是春花正在随风飘堕。芳时难留,烟景不再,该送春了。诗人目光所对是自然界的落花,心中所思则是生命的凋谢,于是悲从中来。但妙在诗人并不将这种愁情一泻无余,而是极为含蓄,暗寓于景物描写之中:“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即‘现’)还藏。”“尽日”,这是根据当时的观察作出的推论,从中隐隐可见诗人的闲愁。在用字遣词上,“又”、“还”,亦意在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从而展示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第三联由景及人,关键在一个“闲”(“静”也是闲的意思)。韩琦本来是不“闲”的,他一向在朝廷或边关任职,政事繁剧,军务倥偬;当身染重病之后,为了调养,才申请回到故乡相州任职,因为这里是内地,要“闲”得多。后来病情加重,更是终日“闲”居了。但结果,“沉疴不为闲来减”,希望落空了;不仅如此,还因为过于闲散却又不甘闲散,既有生理的痛苦,又有精神的苦闷,更觉得时间难熬。所以,“流景(即时光)知从静处长”在字面上和上句是对偶,但意义并非平列,而是递进一层,抒写他的伤感。

最后一联直抒无可奈何的春愁。古人称酒为“酒兵”,谓酒能消愁,如同兵能克敌。说“欲战”,就暗含这个比喻在内。“愁”本不可数,加以“万”字,突出愁多,“战”字则从反面衬出愁多。愁情既如是之甚,诗人想借酒一浇,无奈因病戒酒,连这也不能做到。于是,一切防守的力量尽失,只好任凭“万愁”进攻了。

诗的最后一句,诗人用力点破这“万愁”的由来:“三月去堂堂。”这既是实写春水满塘、春花堕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同时,它又是虚拟,比喻诗人桑榆晚景,沉疴在身,这是愁的根源,自然界春天的逝去不过是愁的触媒。诗用五个字将这两层丰富的内容融为一体,所以极有分量;唯其如此,“可堪”二字才益显沉重,情调衰飒,诗人不胜其悲。

猜你喜欢

七步诗

魏晋 • 曹植

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三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四

煮豆然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五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隔帘微雨双飞燕,砌花零落红深浅。捻得宝筝调,心随征棹遥。楚天云外路,动便经年去。香断画屏深,旧欢何处寻?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牡丹芳

唐代 • 白居易

牡丹芳, 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 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 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 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 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 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 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 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 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 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 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 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 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 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 同似吾君忧稼穑。

韩琦
简介描述: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名将。1027年(天圣五年)进士。累迁右司谏。宋仁宗时任陕西经略招讨使,与范仲淹等指挥防御西夏战事,久在军中,时称“韩范”。入为枢密副使,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任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魏国公。卒赠尚书令,谥忠献。宋徽宗时封魏郡王。有《安阳集》。

韩琦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