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江岸草青沙平,吴王故都的池苑内,柳丝袅娜,斜烟飘逝。雨后寒气已轻,风中花香清幽,春分时节,梨花如雪。
行人乘船漂泊天涯,酒醉醒来,只见残阳西沉,乌鸦乱飞。一户人家的门外立着秋千,墙头闪过红粉佳人的身影,这是谁家的深院?
这是一首怀古兼惜春的词。作者当时客游吴中,面对“吴王故苑”的春色,产生了很深的离愁。全词几乎都是写景,但是每一种景物都包含着作者主观感情。
首句先从江边的堤岸沙草落笔,展现空阔宏人的场景。接着镜头慢慢推移,岸边的“吴王故苑”进入视线。镜头再继续上移,又出现了故苑中“柳袅烟斜”的景象。这三句的连贯描写,仿佛一组电影的长镜头。作者随视线所至,看似信笔写来,实际上有内在的条理:“岸草平沙”暗含着大江,江水东流,往往勾起人们古今变幻的叹息;于是出现了“吴王故苑”这一饱含历史沧桑的古迹,这是很直接的怀古;最后归于“柳袅烟斜”这一迷离景色的描摹,使得怀古的愁情有了归依——柳烟袅袅,正如作者的缕缕愁思。
“雨后寒轻”由怀古而进入赏春。初春季节,一场小雨过后依然有阵阵寒意,虽然“雨疏风骤”,但阵阵春风吹过之时,仍然带来了一股温暖而柔软的清香。作者循着香气找寻,发现了盛开的梨花。“春在梨花”一句写得轻巧,把作者赏花又赏春,惜花又惜春的愉悦感情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语意新奇而又顺畅。
下阕开始几句由春意过渡到离愁。“行人一棹天涯”写作者的飘零之感。仲殊词风与柳永有相近处,“酒醒处、残阳乱鸦”二句明显是模仿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但是柳词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表现环境的幽冷,仲殊的“残阳乱鸦”却重在突出一种悲凉,因此二者虽感情相似而所用色调迥异,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门外秋千”三句主题再变,“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是恋情词惯用的意象,但僧人仲殊显然用意不在此。作者难道是被无边的春色惹起了俗世的烦恼?或者他只是客观描绘眼前的所见?我们大可以做各种不同的猜测。“深院谁家”一问意味更加深远,我们不必去寻找作者的真实用意,只要体会作者那种心境,那种在客旅中观赏无边春色时,既愉悦又寂寞的复杂感情。这个“深院”仿佛就寄托着作者的回忆和对故园的思念。
雨后,作者驾舟沿吴江而下,便把沿途所见写成了这首词,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秀美的图画。

酒冷灯青夜不眠。寸肠千万缕,两相牵。鸳鸯秋雨半池莲。分飞苦,红泪晓风前。
天远雁翩翩。雁来人北去,远如天。安排心事待明年。无情月,看待几时圆!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
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
食客三千馀,门下多豪英。
游说朝夕至,辩士自从横。
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
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
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
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
我则异於是,好古师老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