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岸草平沙

宋代仲殊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白话译文

江岸草青沙平,吴王故都的池苑内,柳丝袅娜,斜烟飘逝。雨后寒气已轻,风中花香清幽,春分时节,梨花如雪。

行人乘船漂泊天涯,酒醉醒来,只见残阳西沉,乌鸦乱飞。一户人家的门外立着秋千,墙头闪过红粉佳人的身影,这是谁家的深院?

词句注释

  1. 吴王故苑:春秋时吴王夫差游玩打猎的园林。
  2. 柳袅烟斜:指柳条细长柔弱,轻烟随风斜飘。
  3. 风前香软:谓春暖花开,香气飘溢。
  4. 一棹天涯:一叶轻舟芷江水上飘摇。棹,划船工具。此处代指船。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兼惜春的词。作者当时客游吴中,面对“吴王故苑”的春色,产生了很深的离愁。全词几乎都是写景,但是每一种景物都包含着作者主观感情。

首句先从江边的堤岸沙草落笔,展现空阔宏人的场景。接着镜头慢慢推移,岸边的“吴王故苑”进入视线。镜头再继续上移,又出现了故苑中“柳袅烟斜”的景象。这三句的连贯描写,仿佛一组电影的长镜头。作者随视线所至,看似信笔写来,实际上有内在的条理:“岸草平沙”暗含着大江,江水东流,往往勾起人们古今变幻的叹息;于是出现了“吴王故苑”这一饱含历史沧桑的古迹,这是很直接的怀古;最后归于“柳袅烟斜”这一迷离景色的描摹,使得怀古的愁情有了归依——柳烟袅袅,正如作者的缕缕愁思。

“雨后寒轻”由怀古而进入赏春。初春季节,一场小雨过后依然有阵阵寒意,虽然“雨疏风骤”,但阵阵春风吹过之时,仍然带来了一股温暖而柔软的清香。作者循着香气找寻,发现了盛开的梨花。“春在梨花”一句写得轻巧,把作者赏花又赏春,惜花又惜春的愉悦感情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语意新奇而又顺畅。

下阕开始几句由春意过渡到离愁。“行人一棹天涯”写作者的飘零之感。仲殊词风与柳永有相近处,“酒醒处、残阳乱鸦”二句明显是模仿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但是柳词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表现环境的幽冷,仲殊的“残阳乱鸦”却重在突出一种悲凉,因此二者虽感情相似而所用色调迥异,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门外秋千”三句主题再变,“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是恋情词惯用的意象,但僧人仲殊显然用意不在此。作者难道是被无边的春色惹起了俗世的烦恼?或者他只是客观描绘眼前的所见?我们大可以做各种不同的猜测。“深院谁家”一问意味更加深远,我们不必去寻找作者的真实用意,只要体会作者那种心境,那种在客旅中观赏无边春色时,既愉悦又寂寞的复杂感情。这个“深院”仿佛就寄托着作者的回忆和对故园的思念。

创作背景

雨后,作者驾舟沿吴江而下,便把沿途所见写成了这首词,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秀美的图画。

名家点评

  •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雨后”三句及“秋千”三句,景与人分写,俱清丽为邻。而观其“残阳乱鸦”句,寄情在一片苍凉之境,知丽景秾春,固不值高僧一笑也。

猜你喜欢

杜位宅守岁

唐代 • 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

唐代 • 李商隐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代 •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阆山歌

唐代 • 杜甫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鞠歌行

唐代 • 李白

其一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其二

丽莫似汉宫妃,谦莫似黄家女。

黄女持谦齿发高,汉妃恃丽天庭去。

人生容德不自保,圣人安用推天道。

君不见蔡泽嵌枯诡怪之形状,大言直取秦丞相。

又不见田千秋才智不出人,一朝富贵如有神。

二侯行事在方册,泣麟老人终困厄。

夜光抱恨良叹悲,日月逝矣吾何之?

仲殊
简介描述:

仲殊,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宋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仲殊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