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朦胧的烟雨笼罩着池塘,天青色的塘水是那样清浅。是谁用锋利的并州剪刀,剪来了吴淞江水的一半?
倚着几案,推开乌色的头巾,任柔和的小风吹着葛布的衣衫。不见隐于柴桑的避俗老人,唯有一颗不染尘氛的心灵,随着孤云飘得又高又远。
这首词主要是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来烘托隐士如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及其孤傲而清高的品格。该词笔法寒瘦,是谢逸词中少有的气象。
上片写景,笔意精准利落。“烟雨幂横塘”历来观点认为语出唐诗人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烟雨封巫峡”之句;接下去的“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化用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的句意,心中犹生“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健康史致道留守席上赋》)的快意恩仇。动词“幂”衬托出水色天青,横塘潋滟的吴松江水。雾霭浓厚,气势壮阔,使人心静神远,顿生飘飘欲仙之感。
下片写人,仍然留有杜诗痕迹。首句“隐几岸乌巾”,即化用杜甫《小寒食舟中作》“隐几萧条戴鹖冠”一句。至于“细葛含风软”,则直接用杜诗《端午日赐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成句。“不见柴桑避俗翁”化用杜甫《遣兴五首·陶潜避俗翁》“陶潜避俗翁”。“心共孤云远”出自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馀晖”;杜诗《西阁》亦云:“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词人虽不能亲自拜见陶潜避俗翁,但自诩与其心有相通焉。“共”字与“远”字用得精妙,形成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把隐者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全词折射出隐士寄居山林的悠闲生活。仙境高士,洒脱俊逸,不同于其一贯写作的闺情小令,风格清新,朗朗上口,标致隽永。这首词以化用前人诗句取胜,体现了典型的江西诗派词风。
词人屡次参加科举考试皆不中第,遂以隐士自视,以诗词自娱。《卜算子·烟雨幂横塘》就是词人为歌咏隐逸生活而作的一首词,以表达其高洁情操和高远志趣。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酦醅。芙蓉玉碗,莲子金杯。新芽竹笋,细核杨梅。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阳春》《渌水》之曲,对凤回鸾之舞。更炙笙簧,还移筝柱。月入歌扇,花承节鼓。协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车小苑,连骑长杨。金鞍始被,柘弓新张。拂尘看马埒,分朋入射堂。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
回雁峰南三百里,捕蛇说里数千家。
澄江绕郭闻渔唱,怪石堆庭见吏衙。
昔日愚溪何自苦,永州犹未是天涯。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台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