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醉吟

宋代辛弃疾

四座且勿语,听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会惜分阴。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白话译文

在座各位暂且不要喧哗,听我在醉酒中吟唱。池塘边的春草还没有凋零,树上的鸣禽已经变了种类、换了声音。大雁才于江面展翅翱翔,蟋蟀又回床下振翅鸣叫,心中感慨时光流转,百年倏忽。哪里需要你来操心呢,山水之间自有清妙之音。

欢乐的多少,歌曲的长短,酒杯的深浅,究竟有几何?现在的景况已经不如从前,以后定然还不如现在。闲暇时分就应尽情享乐,美好之夜更应秉烛长游,雅会之上应珍惜每一寸光阴。头上的白发已经这么短了,又该请谁为我插上黄菊呢?

词句注释

  1. 四座句:鲍照诗:“四座且勿喧。”
  2. 池塘二句: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 鸿雁句:杜牧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4. 蟋蟀句:《诗七月流火》:“十月蟋蟀,来我床下。”
  5. 时序句:杜甫《春日江村》:“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6. 谁要句:《世说新语》:“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额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7. 山水句:左思《招隐》:“非必丝与竹,山水有知音。”
  8. 直须行乐:冯延己《三台令》:“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
  9. 良夜句:《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10. 高会:牛希济《临江仙》:“十洲高会,何处许相寻。”
  11. 惜分阴:《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12. 白发二句: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苏轼《千秋岁》:“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金菊。”

作品赏析

《水调歌头·醉吟》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词作,约创作于退隐江西带湖期间,属豪放词派代表作之一。该词以主战派受挫为背景,借隐逸之态抒写家国忧思。

全词以宴饮醉吟起笔,通过春草、鸣禽、鸿雁等时序意象的铺陈,暗引谢灵运、杜牧诗文典故,呈现自然哲理与历史时空的交织。下阕以“白发短如许”作结,在行乐表象下隐现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悲慨。作品融合散文化句法与婉约技法,以山水清音包裹政治失意,形成“豪中寓悲”的独特风格。

猜你喜欢

田上

唐代 •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唐代 •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清代 •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扁鹊见蔡桓公

先秦 •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游西湖

宋代 • 苏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辛弃疾
简介描述: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不被朝廷采纳。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曾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被辛弃疾推辞。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