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鸽

清代管同

叶侯之家,获二鸽,缚其翅而畜之野。狸者知其不能飞也,攫而食其雌。雄者怒,奋其喙啄狸。狸嗥而去。

不数日,复获一雌焉。狸至而又食之。然以前被喙故,若惮雄不敢近。雄自恃其强,不为备。居无何,竟为所食。

管子曰:吾观狸鸽之事有深感焉。当夫狸之始至也,盖欲攫鸽雌雄而并食之矣。然而力疲于雌,又度雄者知必死而致力,则权嗥而去,以避其锋,兵法所谓穷寇勿追,强而避之之说也。

及其再至,非不欲先食雄,然而知雄必备而雌无备,故先易而后其难,且示雄以若独食雌者,而使之不忌,兵法所谓诱之骄之者也。至是而雄固已怠矣,乘其怠而突取之,则计无不得,兵法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

吁!狸所为悉合于兵法,鸽乃游其术中而不悟也。吾思鸽之与狸诚为非敌,然雄啄狸,狸始未尝不畏。使彼雌雄者并力相扶,以与狸为难,狸虽强,何至并为所食哉!恃一己之强,而不知援其侪类,侪类亡而己亦随之,可慨也夫!

抑吾又思之:夫鸽虽小鸟,然健而善飞,当其悬哨薄云,虽鸷若鹰鹯莫能害,而何惧一狸乎?以见获于人而遂不能飞,以不能飞而遂为狸所食。然则世之见获于人者,其亦可为深虑也已!

白话译文

叶侯家得到两只鸽子,捆起它们的翅膀养在野外。一只狸知道它们不能飞,就抓走并且吃掉了其中的雌鸽。雄鸽发怒,奋起用嘴去啄狸,狸嚎叫着跑开了。

不几天,主人又得一只雌鸽,狸又跑来吃掉了它。可是因为以前被鸽啄过的缘故,好像害怕雄鸽,不敢接近它。雄鸽于是自己依仗本领高强,不作防备,过了不久,终于被狸吃掉。

管子说:我看到狸吃鸽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当那只狸初来时,大概是想抓住雌鸽、雄鸽把它们一起吃掉。然而力量因与雌鸽搏斗已经消耗,又估计雄鸽知道自己被吃必定以死相拼,就暂且嚎叫着跑开,来避开它的锋芒,这就是兵法所说穷寇莫追,遇强敌就避开它的意思。

等到狸第二次来,并非不想先吃雄鸽,可是知道雄鸽必定有准备而雌鸽没有准备,所以先对付容易的后对付困难的,而且向雄鸽表现出好像只吃雌鸽的样子,而使它不做戒备,这就是兵法所说诱惑它,使它骄傲的意思。到这时,雄鸽当然已经懈怠了,狸乘它怠慢而突然猎取它,用计就无不成功,这就是兵法所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意思。

唉!狸的做法完全合于兵法,雄鸽却陷进它的圈套中而不觉悟。我想鸽与狸相比,实在不是敌手,然而雄鸽啄狸,狸开始时未尝不畏惧。假使它们雌雄合力相助,来与狸对抗,狸虽强大,何至于全都被它吃掉呢?依仗自己的强大,而不知道援救它的同类,以致同类被吃掉自己也随之被吃掉,可叹啊!

然而我又想到:鸽子虽是小鸟,可是矫健善飞,当它呼哨着飞在云天时,即使凶猛的鹰鹯,也不能伤害它,又怎会惧怕一只狸猫呢?只因被人擒获而不能飞起,只因不能飞起才被狸吃掉。这样看来,世上那些被别人猎获的人,足以使人替他们深深地担忧了。

词句注释

  1. 侪:类。侪类,同类。
  2. 悬哨:高飞呼哨。
  3. 薄云:接近云天。
  4. 鸷:凶猛。
  5. 鹯:猛鸟名,亦名晨风,形似鹞,羽色青黄。
  6. 见获于人者:指被权贵用牢笼豢养的势利小人。

作品赏析

《记鸽》是清代文人管同创作的寓言小品,收录于文言小说集《寓林折枝》。作品以虚构的唐代叶侯家驯鸽事件为背景,展现动物生存困境与兵法谋略的互文性思考。

文中通过双鸽被缚翅豢养的情节展开:雌鸽接连遭狸捕食,雄鸽虽奋力抵抗却因独斗轻敌终被暗算。作者借狸捕食过程的战术运用,隐喻兵法中避实击虚、诱敌骄兵策略,揭示个体孤立无援的生存危机,暗讽恃强疏防、缺乏协作的处世态度。动物行为与军事理论的叙事双线交织,形成寓言独特的思辨结构。

猜你喜欢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唐代 • 李贺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宋代 •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墨宝堂记

宋代 • 苏轼

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奕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则又有笑之者曰:“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以有言语文章也,是恶足好?”而豪杰之士,又相与笑之,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为也。而其所谓功名者,自知效一官,等而上之,至于伊、吕、稷、契之所营,刘、项、汤、武之所争,极矣。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者曾何足言,而许由辞之以为难,孔丘知之以为博。”由此言之,世之相笑,岂有既乎?

士方志于其所欲得,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驰之者。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椎心呕血几死而仅存,至于剖冢斫棺而求之。是岂声、色、臭、味足以移人哉。方其乐之也,虽其口,不能自言,而况他人乎?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毗陵人张君希元,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属余为记。余,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出之于政,其费人岂特医者之比乎?今张君以兼人之能,而位不称其才,优游终岁,无所役其心智,则以书自娱。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君知政之费人也甚于医,则愿以余之所言者为鉴。

合江亭记

宋代 • 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水,而阔沟以酾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以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

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唐高骈斥其广秽,遂塞縻枣故渎,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晏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宋代 • 辛弃疾

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卢橘熟。贵似荔枝来。

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秋醅。试呼名品细推排。重重香腑脏,偏殢圣贤杯。

管同
简介描述:

管同(1780年~1831年) , 字异之,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少负经国之志,为学不守章句,从桐城姚鼐学古文。一生所作散文,凡涉及社会、政治内容者,总是伴随着提倡封建道德伦理的成份。有少数为忧时伤政之作。表现了桐城派后期文风的特点。著有《因寄轩文集》《七经纪闻》《皖水词存》等。

管同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