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冷朝阳还上元

唐代韩翃

青丝缆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白话译文

青丝绳牵引着幽雅的木兰船,船中之人是进士及第者,正归家省亲。

波光粼粼的澄江上,斜日依偎着乌黑发亮的归舟;巍峨的白门前,秋风阵起,吹拂着萧疏的柳条。

所居庄园,小桥流水,通往附近的集市;庄园的附近,青山绿水,湖光山色,闲云野寺,一线相连。

此去一别,何日才能相见,恐怕只有等寒食节里与君携手共游东田的大好山色。

词句注释

  1. 冷朝阳:生卒年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2. 缆:绳。木兰船:指用木兰树材制成的船,有时用作船的美称。
  3. 拜庆:即拜家庆,唐时称归家省亲为拜家庆。
  4. 乌榜:即用黑油涂饰的船。榜:船桨,借指船。
  5. 白门:六朝皆定都建康,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后用以代指金陵。
  6. 家林:自家的园林,泛指家乡。
  7. 寒食:一作“寒梦”。
  8. 东田:在金陵城外。

作品赏析

首联写冷朝阳进士及第乘船归家省亲。冷朝阳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得拜家庆,其春风得意不在马蹄,而在乌榜,故刻意写归舟,舟饰以“青丝”,又称其为“木兰船,正为衬托其得意之状,烘托气氛。

颔联遥想冷朝阳归家省亲的沿途景色。落日归舟,景色多么诱入,正与冷朝阳金榜题名相照。写到“秋风气”,“白门”,则是点明送别的时节和友人所去之地。古有摘柳送别之俗。故诗人特意写到了“疏柳”,“疏”字照应“秋”,而“柳”又暗承题之“送”别。可谓衔接紧密构思奇巧。

颈联短短十四字,描绘出“桥”、“市”、“林”、“山”、“湖”、“寺”共六种景向。其笔力可谓深厚,而冠以“小”、“野”、“平”等字眼,则衬托出了诗人所送之人的高雅。

尾联抒写别后两地相思之情。“梦”中与君“携手”同游,可见感情之真切,而“梦”之前着一“寒”字,可见别后之凄凉,反衬相思之苦,友情之深厚、浓郁。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饯别之作,作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金陵人冷朝阳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金陵,意即上元省亲,韩翃、李端、钱起、李嘉祐等为之饯行,赋诗赠别。

名家评论

  • 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评价此诗:“看他将异样妙笔,只从自己眼中画出一船。只画一船者,便是从船中画出一冷朝阳,从冷朝阳心头,画出无限快活也。”
  • 蒋寅在《大历诗人研究》中评论此诗:“情绪是散淡的,喜未尽欢,思不致愁,只是淡淡的惆怅和眷恋;结构的散淡的,四联之间联系松散,情景平列展开,没有波折起伏;遣词造句也是散淡的,字句平易,少用典故,节奏平滑而舒缓,全诗给人的感觉,恰像诗中描写的‘秋风疏柳白门前’这样一幅图画,萧散、疏朗又明晰清新。”

猜你喜欢

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缕

宋代 • 晏几道

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更谁情浅似春风,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蘋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长相思

唐代 • 李白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其三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清代 • 纳兰性德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东还

唐代 • 李商隐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藉田赋

魏晋 • 潘岳

伊晋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亲率群后藉于千亩之甸,礼也。于是乃使甸帅清畿,野庐扫路。封人堰宫,掌舍设枑。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结崇基之灵趾兮,启四涂之广阼。沃野坟腴,膏壤平砥。清洛浊渠,引流激水。遐阡绳直,迩陌如矢。葱犗服于缥轭兮,绀辕缀于黛耜。俨储驾于廛左兮,俟万乘之躬履。百僚先置,位以职分。自上下下,具惟命臣。袭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车之辚辚。微风生于轻幰兮,纤埃起于朱轮。森奉璋以阶列,望皇轩而肃震。若湛露之晞朝阳,似众星之供北辰也。于是前驱鱼丽,属车鳞萃。阊阖洞启,参涂方驷。常伯陪乘,太仆秉辔。后妃献穜稑之种,司农撰播殖之器。挈壶掌升降之节,宫正设门闾之跸。天子乃御玉辇,荫华盖。冲牙铮枪,绡纨綷粲。金根照耀以炯晃兮,龙骥腾骧而沛艾。表朱玄于离坎,飞青缟于震兑。中黄晔以发挥,方采纷其繁会。五辂鸣銮,九旗扬旆。琼钑入蕊,云罕晻蔼。萧管嘲哳以啾嘈兮,鼓鼙硡隐以砰磕。笋虡嶷以轩翥兮,洪钟越乎区外。震震填填,尘骛连天,以幸乎藉田。

蝉冕颎以灼灼兮,碧色肃其千千。似夜光之剖荆璞兮,若茂松之依山巅也。于是我皇乃降灵坛,抚御耦。坻场染屦,洪縻在手。三推而舍,庶人终亩。贵贱以班,或五或九。于斯时也。居靡都鄙,民无华裔长幼杂Ш以交集。士女颁斌而咸戾。被褐振裾,垂髫总发。蹑踵侧肩,掎裳连袂。黄尘为之四合兮,阳光为之潜翳。动容发音而观者,莫不抃舞乎康衢,讴吟乎圣也。情欣乐于昏作兮,虑尽力乎树艺。靡谁督而常勤兮,莫之课而自厉。躬先劳以说使兮,岂严刑而猛制之哉!有邑老田父,或进而称曰:盖损益随时,理有常然。高以下为基,民以食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後者慎其先。夫九土之宜弗任,四人之务不壹。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无储畜以虞灾,徒望岁以自必。三季之衰,皆此物也。今圣上昧旦丕显,夕惕若栗。图匮于丰,防俭于逸。钦哉钦哉,惟谷之恤。展三时之弘务,致仓廪于盈溢。固尧汤之用心,而存救之要术也。若乃庙祧有事,祝宗诹日。簠簋普淖,则此之自实。缩鬯萧茅,又于是乎出。黍稷馨香,旨酒嘉栗。宜其民和年登,而神降之吉也。

古人有言曰,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夫孝,天地之性,人之所由灵也。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逮我皇晋,实光斯道。仪刑孚于万国,爱敬尽于祖考。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劝穑以足百姓,所以固本也。能本而孝,盛德大业至矣哉!此一役也。而二美具焉。不亦远乎,不亦重乎!敢作颂曰。思乐甸几,薄采其茅。大君戾止,言藉其农。其农三推,万方以祗。耨我公田,实及我私。我簠斯盛,我簋斯齐。我仓如陵,我庾如坻。念兹在兹,永言孝思。人力普存,祝史正辞。神祇攸歆,逸豫无期。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韩翃
简介描述: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大才子之一。

韩翃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登进士第。代宗宝应元年(762年),侯希逸为淄青节度使,聘为其幕中从事。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为其部将所逐,韩翃随在长安闲居10年。大历九年(774年),为汴宋节度使田神玉从事。其后历事继任节度使李忠臣,李希烈,李勉。建中元年(780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唐德宗亲自点名用他为中书舍人。约在贞元初去世。

韩翃在大历十才子中颇有盛名,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对其评价很高,说“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十珍之”。其诗工整清丽,多流连光景和唱酬赠别之作,流传名句甚多,但其诗作较多地注意词藻和技巧,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留有《韩君平集》3卷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