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唐代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白话译文

修长的竹枝早早迎接着秋风,淡淡的月华洒满了空城。

一只鸿雁向银河飞去,寂静的夜里,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砧声。

季节飞快地推移,转眼已秋冬,闲散里,我空怀着未曾了却的心意。

我反复吟诵你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已听见早鸦乱啼。

词句注释

  1. 程延:一作“程近”,事迹不祥,诗人的诗友。
  2. 簟:竹席。
  3. 空城:指城市秋夜清静如虚空。澹月华:月光淡荡。澹,漂动。
  4. 星河:即银河。
  5. 砧杵:捣衣用具,古代捣衣多在秋夜。砧,捣衣石。杵,捣衣棒。
  6. 节候:节令气候。
  7. 心期:心所向往。卧:指闲居。落空。
  8. 向来:刚才。秀句:诗的美称。
  9. 鸣鸦:天晓鸦鸣。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诗题和诗,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前四句就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与诗人的寂寥心情相吻合。

“长簟迎风早”是说秋风过早地来到庭院,长簟被秋风吹得窸窣咋响。一个“早”字写出卧病之人对秋风的突出感受。“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达声音更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空城澹月华”,是说空寂约城中洒满了淡淡的月光。“空城”并非说城中空无所有,“空”是寂静之意。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星河秋一雁”,是说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触到诗人心境为孤凄。

“砧杵夜千家”,是说时当秋季,人们开始准备寒衣了,故而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颈联转入叙事,写出悲秋的原因。“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节候”,这两个字承接着前四句所写的秋声秋色。“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全句意思是说,看来节候大概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与下句的“卧”字相关照,“卧”是卧病在床,故对节候不能作定论。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的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美好的心愿不能实观,疾病缠身,又临深秋,可见诗人的悲哀心情,跃然纸上。此联叙事是前四句景物描写的感情依凭,使以上的景物有了精神支柱。

尾联“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二句意谓,深夜吟诵您的秀美诗句,兴味颇浓,不知不觉已是天晓鸦鸣。以扶病之身而能长夜吟庆不倦,自是因为诗句美好,作为酬赠之作,已尽了题意。同时,也写出了病中孤寂的生活,漫漫秋夜,只有一诗相伴,诗人的寥落心情可以想见。

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寓情;后半叙事,事中现意。写景与叙事,笔墨虽二,情意实一。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有如红线串珠,结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题意为程延有《秋夜即事》诗来赠,韩翃作本诗酬答之。就六、七句观之,当为诗人闲居无职时所作。

名家评价

  •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何必旅中方有砧声?此说固甚。”“三四清远纤秀,通体亦皆清妥。结和字密。”
  •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秋’、‘夜’二字极寻常,一经炉锤,便成诗眼。”

猜你喜欢

鹧鸪天·怀王道甫

宋代 • 陈亮

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馀事,口腹安然岂远谋!

才怕暑,又伤秋。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

潜别离

唐代 • 白居易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观别者

唐代 • 王维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明日歌

明代 • 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月夕

唐代 • 李商隐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

韩翃
简介描述: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大才子之一。

韩翃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登进士第。代宗宝应元年(762年),侯希逸为淄青节度使,聘为其幕中从事。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为其部将所逐,韩翃随在长安闲居10年。大历九年(774年),为汴宋节度使田神玉从事。其后历事继任节度使李忠臣,李希烈,李勉。建中元年(780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唐德宗亲自点名用他为中书舍人。约在贞元初去世。

韩翃在大历十才子中颇有盛名,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对其评价很高,说“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十珍之”。其诗工整清丽,多流连光景和唱酬赠别之作,流传名句甚多,但其诗作较多地注意词藻和技巧,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留有《韩君平集》3卷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