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晋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亲率群后藉于千亩之甸,礼也。于是乃使甸帅清畿,野庐扫路。封人堰宫,掌舍设枑。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结崇基之灵趾兮,启四涂之广阼。沃野坟腴,膏壤平砥。清洛浊渠,引流激水。遐阡绳直,迩陌如矢。葱犗服于缥轭兮,绀辕缀于黛耜。俨储驾于廛左兮,俟万乘之躬履。百僚先置,位以职分。自上下下,具惟命臣。袭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车之辚辚。微风生于轻幰兮,纤埃起于朱轮。森奉璋以阶列,望皇轩而肃震。若湛露之晞朝阳,似众星之供北辰也。于是前驱鱼丽,属车鳞萃。阊阖洞启,参涂方驷。常伯陪乘,太仆秉辔。后妃献穜稑之种,司农撰播殖之器。挈壶掌升降之节,宫正设门闾之跸。天子乃御玉辇,荫华盖。冲牙铮枪,绡纨綷粲。金根照耀以炯晃兮,龙骥腾骧而沛艾。表朱玄于离坎,飞青缟于震兑。中黄晔以发挥,方采纷其繁会。五辂鸣銮,九旗扬旆。琼钑入蕊,云罕晻蔼。萧管嘲哳以啾嘈兮,鼓鼙硡隐以砰磕。笋虡嶷以轩翥兮,洪钟越乎区外。震震填填,尘骛连天,以幸乎藉田。
蝉冕颎以灼灼兮,碧色肃其千千。似夜光之剖荆璞兮,若茂松之依山巅也。于是我皇乃降灵坛,抚御耦。坻场染屦,洪縻在手。三推而舍,庶人终亩。贵贱以班,或五或九。于斯时也。居靡都鄙,民无华裔长幼杂Ш以交集。士女颁斌而咸戾。被褐振裾,垂髫总发。蹑踵侧肩,掎裳连袂。黄尘为之四合兮,阳光为之潜翳。动容发音而观者,莫不抃舞乎康衢,讴吟乎圣也。情欣乐于昏作兮,虑尽力乎树艺。靡谁督而常勤兮,莫之课而自厉。躬先劳以说使兮,岂严刑而猛制之哉!有邑老田父,或进而称曰:盖损益随时,理有常然。高以下为基,民以食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後者慎其先。夫九土之宜弗任,四人之务不壹。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无储畜以虞灾,徒望岁以自必。三季之衰,皆此物也。今圣上昧旦丕显,夕惕若栗。图匮于丰,防俭于逸。钦哉钦哉,惟谷之恤。展三时之弘务,致仓廪于盈溢。固尧汤之用心,而存救之要术也。若乃庙祧有事,祝宗诹日。簠簋普淖,则此之自实。缩鬯萧茅,又于是乎出。黍稷馨香,旨酒嘉栗。宜其民和年登,而神降之吉也。
古人有言曰,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夫孝,天地之性,人之所由灵也。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逮我皇晋,实光斯道。仪刑孚于万国,爱敬尽于祖考。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劝穑以足百姓,所以固本也。能本而孝,盛德大业至矣哉!此一役也。而二美具焉。不亦远乎,不亦重乎!敢作颂曰。思乐甸几,薄采其茅。大君戾止,言藉其农。其农三推,万方以祗。耨我公田,实及我私。我簠斯盛,我簋斯齐。我仓如陵,我庾如坻。念兹在兹,永言孝思。人力普存,祝史正辞。神祇攸歆,逸豫无期。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晋泰始四年正月丁未日,皇帝亲自率领群臣前往千亩田畴的郊野上耕种藉田,这是礼。于是就命甸师清理四周广大地面,野庐氏扫清道路,封人设立社坛行宫,管理房舍设置栏障。青色的台坛如山岳耸立,翠绿的帷幕像乌云密布。修筑高坛的灵基,大开四方的广阶。丰美的原野土地肥沃,富饶的大地平坦如砥。清澈的洛水浑浊的沟渠,引来流水激起浪花。远处南北向的田道如绳拉般笔直,近前东西向的田路像箭飞似划出。青灰色的犍牛驾着青色的车轭,天青色的车辕连着青黑的耒耜。耕牛整齐待驭于田边,等候万乘之尊亲临。文武百官先行到齐,按其职务分班列位,上上下下,都是朝廷命臣。穿着繁华盛美的春服,连起辚辚作响的游车。微风吹动轻柔的车幔,红色的车轮扬起细尘。众多的官员手捧玉璋按官阶列定,等望皇帝的车驾而肃穆惶恐。如浓露被朝阳晒干一样敬畏,似群星拱卫北极星一样肃穆。
前导之车富丽堂皇,跟从之车如鱼鳞密聚,京城的闾阖门三门大开,四马之乘三路并出,常伯陪着车乘,太仆执着缰绳。后宫嫔妃献上种种谷种,司农手拿播种栽植工具,拿壶氏掌握上下高低的调度,宫正负责护卫开道的职责。天子驾坐玉辇,遮盖于华盖之下,冲牙佩玉铮鎗触碰,轻纱细绢悉索有声。金根车驾耀眼明亮,龙马摇首昂奋奔腾。南北红黑之旗鲜艳,东西青白之旌飞扬。中央黄旗光耀生辉,四方彩帜华丽锦簇。五路銮铃鸣响清脆,九种旌旗扬起垂旒,雪亮之戟如花蕊密集,云罕之车似云气缭绕。箫声管声呜呜哑哑,大鼓小鼓呯呯嘭嘭,钟磬高架于飞驰的车上,洪亮钟声响彻在区域之外。纷纷喧喧,尘雾漫天,以备天子驾幸亲耕。蝉绸皇冠光芒闪烁,碧玉色泽浓绿欲滴。好似夜光之璧剖自荆山璞石,如同繁茂之松依倚高山之巅。
于是我皇临幸灵坛,手持御用耜耦,足踏松土,手揽长缰。三推而罢,隶人耕毕其余。按贵贱依次耕作,或五推或九推。这个时候啊,不管住在都城还是小邑的,不论是华夏还是外族之民,老少纷纷聚集,男女相杂而至。穿粗衣的挽后裾的,垂短发的束长发的,接踵擦肩,拉衣连袖。黄尘因之而四处飞扬,阳光为此而受到遮蔽。喜形于色欢呼喧嚷的人,无不在大路上击鼓舞蹈,讴歌吟颂这圣明之世。心情愉快而勤勉劳作,一心只想尽力耕植。无人督促而常自勤劳,不加课税而自行努力。天子率先亲耕而百姓乐受驱遣,何用严刑和苛法!
乡邑老农中,有人走上前称赞道:“收成的增减随天时而行,其中的道理自有常规。高以低为基础,民以食为天。端正本业才能摆正末业,慎待先行之事才能善待后缓之事。而九州的事务不能承担,士农工商各业不专,民间饥民脸有菜色,朝廷不能支足官吏俸禄。没有防备天灾的储蓄,空望年成可以自足。三代的衰弱,全是这种情况。当今圣上天未亮即行大明之道,夜晚警惕小心,丰裕时思虑匮缺,安逸时提防贫乏,可敬啊可敬,惟以忧虑五谷粮食为重。春夏秋三季大兴农务,使仓廪五谷充满流溢,实在是尧汤那样的用心,防备应急的重要措施。”至于宗庙祭祀,祝祷择日,祭器中的黍稷,便是耕种得来的收获,行祭时焚萧缩酒,也是由此而来。黍稷芳香,美酒佳栗。正是时节和顺年成丰收,神明降赐的吉福。古人说:“圣人的大德,没有再能超过孝的了!”这孝,就是天的本性、人的灵魂。从前圣明的君王用孝来治理天下,而能对此加以继承的,实在太少了。到了我皇晋,的确光大这一道义,其制度被万国所信服,其敬爱之意极尽于祖先。故而天子亲耕以供奉祭祀谷物,这是用来表达孝心的;鼓励农作以使百姓丰足,这是用来巩固国家基础的。有了坚实的基础又行孝道,大德伟业可谓极至了。这一藉田之举,而两项美事显明,其意义深远重大。冒昧作颂道:“欢乐郊野,采摘香茅。君王到来,藉田亲耕。耜耦三推,万国敬仰。耕耨公田,施及私田。簠中盛满,簋里充实。仓廪如山陵,谷堆似小岛。想此念此,歌咏孝义。人力普存,祝史正告。神灵享祭,安乐无边。一人有福,万民仰赖。”
从铺叙的角度,《藉田赋》只是从点的角度提及藉田的礼仪,即“抚御耦,坻场染屡,洪縻在手,三推而舍,庶人终亩,贵贱以班,或五或九”,而把重点放在场面的铺排上,创造宏大壮丽的景象,尽情体现赋的铺采搞文的特长。
写藉田的准备工作用了大量的笔墨:“甸帅清畿,野庐扫路,封人趲宫,掌舍设桓”。“青坛蔚其岳立,翠幕耽以云布,结崇基于灵址兮,启四涂之广阼,“沃野坟腴,膏壤平砥,清洛浊渠,引流激水,遐阡绳直,迩陌如矢。“甸帅,野庐,封人,掌舍的准备工作用繁笔刻画,藉坛的设制以及藉田的位置和环境都浓墨重彩地描写。写百官簇拥的场面,如众星捧月:”袭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车之辚辚。微风生于清皖,纤埃起于朱轮,森奉璋以阶列,望皇轩而肃震,若湛露之唏朝阳,似众星之拱北辰也。”百官簇拥声势浩大,“萎萎”,“辚辚”二词形象地展示了随行人员之多,车骑队伍之庞大,后几句更渲染出皇帝车骑的富丽,庄严。写陪行:“常伯陪乘,太仆秉辔,后妃献撞穆之种,司农撰播殖之器,挈壶掌升降之节,宫正设门闾之跸。”常伯,太仆,后妃,司农,挈壶,宫正的所作所为显然是作者的有意铺写,目的是表示对藉田的重视。写天子的礼仪:“冲牙铮枪,绡纨绎绦,金根照耀以炯晃兮,龙骥腾骧而沛艾,表朱玄于离坎,飞青缟于震允,中黄晔以发挥,方彩纷其繁会,五辂鸣銮,九旗扬旆,琼锻入蕊,云罕日奄霭,萧管嘲哳以啾嘈兮,鼓鼙硡隐以砰磕,笱簏嶷以犴翥兮,洪钟越乎区外,震震填填,尘骛连天.”这段描写极铺排夸张之能事,天子豪华的仪仗令人眩目,词藻华丽,最能体现赋的特色。写农人劳作的场面:“长幼杂遢以交集,士女颁斌而咸戾,被褐振裾,垂髫总发,蹑踵侧肩,掎裳连卡,黄尘为之四合兮,阳光为之潜翳,动容发音,而观者莫不扑舞乎康衙,讴吟乎圣世,情欣乐于昏作兮,虑尽力乎树艺。”
这些场面的铺排既表现了雍容华贵的气势,也表明天子藉田的象征性,夸饰而不失事实。语词华美,多用四六句式,对偶、排比的手法大量运用,充分显示了赋体物铺张,宏大壮美的一面,同时又是以”藉田“这一主题为归宿,使”赋”与“藉田”这一重大的、严肃的礼仪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可谓珠联璧合。但是,赋的作用还没有表现出来,作者写作《藉田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歌颂藉田场面的宏大,还要有劝谏的作用。因此,赋的后
半部分先以“田父”的口吻称颂司马炎行此藉田礼的意义:“盖损益随时,理有常然,高以下为基,民以食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此说明治国之道,以商为末,以农为本,以货为后,以食为先的道理。此藉田所得物产用于“图匮于丰,防俭于逸”,乃”固尧汤之用心,而存救之要术也。”同时,此事又可以资“庙桃有事,祝宗诹日,篮簋普淖”,”缩鬯萧茅”,即可以救饥荒,祭祀祖宗,祀天地,此意义重大。次又引古人言说明藉田礼关系到“以孝治天下”,安民固本的国政方针,因此,盛赞“此一役也,而二美具焉。“这恰是古代藉田礼的意义之所在,同时也实现了赋的赞颂与劝谏的双重功效。文章的最后作颂歌结束全篇,恰当地体现了赋的体制特点。此《藉田赋》重在现场庄重,热烈场面的铺写,对准备情况包括择日、斋戒,耕田后的宴会等情况则省略,体现了赋体的实用性特色以及劝百讽一的目的。
泰始四年(268年),晋武帝率群臣躬耕藉田,入仕不久的潘岳见证此一盛事,进而写下《藉田赋》以讴歌武帝藉田之场景。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4。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褷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箎,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呜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沵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柂以漕渠,轴以昆岗。重关复江之隩,四会五达之庄。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刳濬洫,图修世以休命。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崪若断岸,矗似长云。制磁石以御冲,糊赪壤以飞文。观基扃之固护,将万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麕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暴藏虎,乳血飡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寒草前衰。稜稜霜气,蔌蔌风威。孤篷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辇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
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歌曰:“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