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唐代崔颢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

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白话译文

有一位少年游侠凭借其胆量、气魄,勇猛并且善于相机而动,深为人所器重。

手执长剑离家从军,奔赴前线,正遇上我方的一座孤城被敌军团团包围。

他在这辽河一战中冲锋陷阵,杀死敌人无数,最后我军凯旋,他骑马胜利地回到渔阳老家。

他里面披挂着用金线缀成的灿烂铠甲,外面罩着华贵的貂鼠皮外套。

回家后每日只管与人游猎,纵马驰骋,箭射如飞。

猎场面积宽广,老鹰猎狗紧紧跟随,草木茂密,猎物长得又肥又大。

游侠腰间系着两条系印章的丝带,目光灵动,顾盼生辉。

回头对随从们说:“这次跟着我打猎,同往日跟随建威将军作战相比感觉如何?”

词句注释

  1. 游侠:指好交游,轻生重信,能救人危难的人。诗题一作“游侠篇”。
  2. 负:凭借。一作“有”。
  3. 知机:指认识时势,趋向得宜,如下文所叙及时从军就是知机。
  4. 仗:执。
  5. 合围:包围。
  6. 辽水:辽河。渔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省蓟县。这两句说在辽水作战杀敌,功成走马回乡。
  7. 这两句以金甲貂裘表明其人官级已高,见得他积功很多。错落:错杂。金锁甲:黄金锁子甲(用黄金作环,连锁成网状)。蒙茸:乱貌。“错落”说明甲上环锁已损坏不齐,“蒙茸”说明貂裘已敝(貂皮是毛短滑溜的,不同于狐裘的蓬松蒙茸。招裘显得蒙茸时,就是穿旧了),见得他苦战日久。
  8. 且行猎:《乐府诗集》作“行且猎”。猎:一作“射”。
  9. 迥:此指宽广。
  10. 腰间带两绶:一作“腰带垂两鞬”。绶:丝带,古人用来系印纽,佩在腰上。《汉书·金日磾传》载,金日磾的儿子金赏继承金日磾为侯,佩两绶。
  11. 转眄:左右斜视,形容目光灵动。这两句形容其人豪贵,气概威严。
  12. 顾:回头。
  13. 建威:将军的称号,东汉耿弇曾拜建威将军。这里借指此侠士往年在辽水作战时的主将。末两句说今日如再作战,比当年何如?表示豪气不减,壮志仍在。

作品赏析

“游侠”,是乐府古题,从西晋张华以后历代都有人作,内容大都写壮勇轻生、杀人报仇的侠士精神。此诗属边塞诗,歌颂一位将士的赫赫战功和威猛气概。诗的前半部分写侠士从军。开头两句即赞赏主人公的有胆有识,接着写游侠慷慨从军及勇武善战的形象。后半部分,从“还家”句开始,写游侠立功受赏后归家游猎。这一部分描写了壮士归来的悠闲生活,但写其唯爱游猎,并且“弓矢速如飞”,仍不失其游侠的勇武本色。

这首诗是诗人呈军中诸将之作。诗人塑造了一位有勇有谋、英俊潇洒而又豪爽的游侠形象。他勇武过人,终立功疆场,受封归家,志得意满。诗人通过对这一形象的赞颂,为军中诸将树立了一个楷模,激励将士们英勇作战,以期成就一番功业,扬名于世。全诗刻画人物极为成功,无论是战时还是战后,人物都不失其英雄本色,并通过对其行动、外貌、语言、神态的描写,使人物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真实可感。

名家点评

  • 明代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游侠自是一体,须本色乃佳。六朝及唐诸公时时有作,辄杂入他调,惟崔颢为绝纯。
  •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说得雄劲,有气魄。周敬曰:“杀人”四句壮丽,出口有锋。“还家”四句精警,下字不苟。周珽曰:雄恽之气可以鞭石使行。旲山民曰:“负胆气”三字含一篇意,“好勇知机”总说。“错落”二语瑰丽。“还家”二句以上说好勇,以后说知机。“地迥”二语活。“腰间”二语大有气色。通篇写出游侠本色,自矜自喜。
  • 清代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英姿爽飒,有风云之气。画出一个游侠士。

猜你喜欢

柳营曲·叹世

元代 • 马谦斋

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青镜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今日个,平地起风波。

赠赵协律皙

唐代 • 李商隐

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同。

已叨邹马声华末,更共刘卢族望通。

南省恩深宾馆在,东山事往妓楼空。

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海神庙见有他为证。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海誓山盟。绣带里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

金朝 • 元好问

少室玉华谷月夕,与希颜、钦叔饮,醉中赋此。玉华诗老,宋洛阳耆英刘几伯寿也。刘有二侍妾,名萱草、芳草,吹铁笛骑牛山间,玉华亭榭遗址在焉。金堂、玉室,嵩山事。石城、琼壁,少室山三十六峰之名也。

山家酿初熟,取醉不论钱。清溪留饮三日,鱼鸟亦欣然。见说玉华诗老,袖有望忧萱草,牛背稳于船。铁笛久埋没,雅曲竟谁传。

坐苍苔,攲乱石,耿不眠。长松夜半悲啸,笙鹤下遥天。天上金堂玉室,地下石城琼壁,别有一山川。把酒问明月,今夕是何年。

崔颢
简介描述:

崔颢(?—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唐朝著名诗人。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年)去世。

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及第,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 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

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原集已佚,有辑本《崔颢集》二卷,《唐人集》本。

崔颢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