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气压虚阑,青失遥山,雨丝风絮一番番。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
花发已无端,何况花残?飞来蝴蝶又成团。明日朱楼人睡起,莫卷帘看。
云气弥漫,压在栏杆之上,远处的青山也从眼前消失了。雨落如丝,风吹柳絮。上巳和清明都过了,仍是料峭春寒。
花开已无可奈何,更何况花残呢?更何况蝴蝶团团翩翩起舞于残花败朵之间呢。朱楼之人明日睡起,可不要卷帘看。
此词咏叹风雨送春归之景况,抒写主人公悼惜余春之心理,而中有寄托,比兴深微,非一般泛泛伤春之作。读此篇,当与辛弃疾词《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参照。萧条异代不同时,蒋春霖、辛弃疾,身世各异,然悲落花而念国事,春感之题材类似;用比兴以寄深心之象征技法亦相近。二作同工而异曲,辛词长调,读来更多沉痛激烈,蒋作短令,语感则较为温婉幽微。
风风雨雨,断送春光。词上片写暮春气候,一起笔即蹊径独辟,遣语生新,以云压疏栏、雾失青山之句,表现沉沉欲雨之春阴垂野景状,同时曲曲传出气压低闷之心感。“青失遥山”,句式自杜甫诗“归云拥树失山村”(《返照》)化出,而以色彩之形容词“青”字领先居于主格,便显得异常警健。第三句申述补充前意,无边丝雨、卷絮东风,一番又是一番,一阵紧过一阵,春色无计可留。上巳(三月三日),清明,佳节良辰相继转眼即逝,而料峭春寒犹自未消,“只是春寒”,用重笔总束一句,物候阴冷持续如许,春景芳菲直是无从说起。在抒情主人公的重重哀怨、声声叹惋中,实际隐含了作者对无多好景、衰颓国运的悄悄忧心。
下片进一层悲叹花落春残境况。春花始放,多情而敏感的惜花人即已感慨无端,担心花落,“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此际蜂围蝶阵乱纷纷的喧闹,亦正如画檐蛛网之沾惹飞絮,徒自增人烦扰,在落红万点的残春图卷上加添了一抹刺目的反色而已。“明日朱楼人睡起,莫卷帘看”。用不着再“试问卷帘人”,更不忍看那纷红骇绿、惨目伤心的一片园林……系心国运,如怨如讽,这一曲悲歌到了尾声,已经饱掺着隐忍的饮泣,几乎难于终唱了。全词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比兴寄托浑成自然,可谓已泯斧凿痕迹。
此词创作时间不详。词人眼见清明已过,天气阴郁,仍有春寒,心情压抑,创作了此词。亦说词人目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残破,先进人物的被压抑,感怀于心,寄托词中(清谭献《箧中词》记人言“盖感兵事之连结,人才之惰窳而作”)。
彤霞久绝飞琼宇,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问楼桑、故居无处,青林留在祠宇。荒坛社散乌声喧,寂寞汉家箫鼓。春已暮。君不见、锦城花重惊风雨。刘郎良苦。尽玉垒青云,锦江秀色,办作一丘土!
西山好,满意龙盘虎踞。登临感怆千古。当时诸葛成何事,伯仲果谁伊吕?还自语。缘底事、十年来往燕南路?征鞍且驻。就老瓦盆边,田仇共饮,携手醉乡去。
归路近,扣舷歌,采真珠处水风多。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骝塞路连辎輧。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抽簪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天门贵人传诏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