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云气压虚阑

清代蒋春霖

云气压虚阑,青失遥山,雨丝风絮一番番。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

花发已无端,何况花残?飞来蝴蝶又成团。明日朱楼人睡起,莫卷帘看。

白话译文

云气弥漫,压在栏杆之上,远处的青山也从眼前消失了。雨落如丝,风吹柳絮。上巳和清明都过了,仍是料峭春寒。

花开已无可奈何,更何况花残呢?更何况蝴蝶团团翩翩起舞于残花败朵之间呢。朱楼之人明日睡起,可不要卷帘看。

词句注释

  1.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2. 阑:同栏,指栏干。
  3. 遥山:远山。
  4. 上巳:农历每月上旬的巳日。三月上巳为古代节日。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多在阳历的四月五日或六日。
  5. 无端:无因,没有理由。
  6. 朱楼人:指代当国之人。朱楼,富丽华美的阁楼。

作品赏析

此词咏叹风雨送春归之景况,抒写主人公悼惜余春之心理,而中有寄托,比兴深微,非一般泛泛伤春之作。读此篇,当与辛弃疾词《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参照。萧条异代不同时,蒋春霖、辛弃疾,身世各异,然悲落花而念国事,春感之题材类似;用比兴以寄深心之象征技法亦相近。二作同工而异曲,辛词长调,读来更多沉痛激烈,蒋作短令,语感则较为温婉幽微。

风风雨雨,断送春光。词上片写暮春气候,一起笔即蹊径独辟,遣语生新,以云压疏栏、雾失青山之句,表现沉沉欲雨之春阴垂野景状,同时曲曲传出气压低闷之心感。“青失遥山”,句式自杜甫诗“归云拥树失山村”(《返照》)化出,而以色彩之形容词“青”字领先居于主格,便显得异常警健。第三句申述补充前意,无边丝雨、卷絮东风,一番又是一番,一阵紧过一阵,春色无计可留。上巳(三月三日),清明,佳节良辰相继转眼即逝,而料峭春寒犹自未消,“只是春寒”,用重笔总束一句,物候阴冷持续如许,春景芳菲直是无从说起。在抒情主人公的重重哀怨、声声叹惋中,实际隐含了作者对无多好景、衰颓国运的悄悄忧心。

下片进一层悲叹花落春残境况。春花始放,多情而敏感的惜花人即已感慨无端,担心花落,“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此际蜂围蝶阵乱纷纷的喧闹,亦正如画檐蛛网之沾惹飞絮,徒自增人烦扰,在落红万点的残春图卷上加添了一抹刺目的反色而已。“明日朱楼人睡起,莫卷帘看”。用不着再“试问卷帘人”,更不忍看那纷红骇绿、惨目伤心的一片园林……系心国运,如怨如讽,这一曲悲歌到了尾声,已经饱掺着隐忍的饮泣,几乎难于终唱了。全词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比兴寄托浑成自然,可谓已泯斧凿痕迹。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时间不详。词人眼见清明已过,天气阴郁,仍有春寒,心情压抑,创作了此词。亦说词人目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残破,先进人物的被压抑,感怀于心,寄托词中(清谭献《箧中词》记人言“盖感兵事之连结,人才之惰窳而作”)

名家点评

  • 原中国新闻学院教授周笃文:雨送残春,心情抑郁之极,感慨人生易老,无限伤心。文字极雕琢而似极率意,平常景写岀惊心动魄,“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一句,备见落寞无聊。(《婉约词典评》)

猜你喜欢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高论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折桂令·想人生最苦别离

元代 • 刘庭信

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娇模样其实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穷家活逐日绷曳,才过了一百五日上坟的日月,早来到二十四夜祭灶的时节。笃笃寞寞终岁巴结,孤孤另另彻夜咨嗟。欢欢喜喜盼的他回来,凄凄凉凉老了人也。

题旅店

清代 • 王九龄

晓觉茅檐片月低,依稀乡国梦中迷。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清代 • 纳兰性德

问人生、头白京国,算来何事消得。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著莼丝碧。无端酸鼻,向岐路消魂,征轮驿骑,断雁西风急。

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泣。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年来踪迹。有多少雄心,几翻恶梦,泪点霜华织。

休洗红

唐代 • 李贺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蒋春霖
简介描述:

蒋春霖(1818年—1868年),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晚清词人。咸丰中曾官至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

蒋春霖早年工诗,中年毁诗而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年间兵事(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特多感伤之音,有“词史”之称。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烬余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