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

元代刘因

西山龙蟠几千里,力尽西风吹不起。

夜来赤脚踏苍鳞,一著神鞭上箕尾。

天风泠泠清入肌,醉抱明月人间归。

嫦娥洒泪不敢语,银河鼓浪沾人衣。

寄谢君平莫饶舌,袖中此物无人知。

白话译文

龙盘踞在太行上绵延几千里,(所以)尽西风之力也无法将山吹起。

(某天)夜晚“我”赤脚走在龙身上,一挥鞭就驱策着神龙上达云霄。

天上的风清冷凄寒,侵入肌肤,我乘着醉意抱走天上的月亮并将它带回人间。

嫦娥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哭泣,(回程的路上)银河翻起波涛沾湿了我的衣服。

“我”会希望严君平不要将这件事情讲出来,(这样)我袖中藏着的月亮就没有人会知晓了。

词句注释

  1. 西山:太行山。
  2. 龙蟠:龙环绕、盘踞状。
  3. 苍鳞:龙鳞。
  4. 一:垫字,无意义,不译。
  5. 著:挥鞭。
  6. 泠泠:清凉,凄清的样子。
  7. 鼓浪:翻起波涛。
  8. 寄谢:答谢;报答。
  9. 君平:此处引用严君平的典故,字君平,西汉蜀郡(今四川)人。严遵好老庄思想,隐居不仕,在成都以卜筮为生。
  10. 饶舌:多嘴;作者希望(像)严君平(一样高明的术士)不要将自己上天揽月的事情说出去袖中此物:即指从天上带回人间的月亮。

作品赏析

《西山》是元代诗人刘因的代表作之一,全诗通过"龙蟠""神鞭""箕尾"等奇幻意象,塑造了西山雄浑壮阔的自然形象。诗中"醉抱明月人间归""银河鼓浪沾人衣"等句,既沿袭了唐诗的浪漫主义传统,又融入了元代理学家的哲学思辨。作品以西山为载体,寄托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其中"寄谢君平莫饶舌"的典故运用,彰显了刘因作为理学名家的学术修养。诗中还通过"醉抱明月人间归"等奇幻意象展现西山雄姿。

猜你喜欢

好事近·西湖

宋代 • 辛弃疾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

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早行

宋代 •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夜行船·郁孤台

清代 • 顾贞观

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雪天月夜。五岭南横,七闽东距,终古江山如画。

百感茫茫交集也,淡忘归、夕阳西挂。尔许雄心,无端客泪,一十八滩流下。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宋代 • 周邦彦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刘因
简介描述:

刘因(1249年—1293年),字梦吉,一字梦骥,号静修,容城(今河北容城沟市村)人。元朝大儒,理学家、诗人。

刘因家世儒宗。入元后,与许衡并为“元北方两大儒”。至元十九年(1282年),应召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旋辞归。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再度征召为集贤学士、嘉议大夫,称疾固辞,以授徒终其余生。至元三十年(1293年),刘因病逝,朝廷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

刘因得南儒赵复所传程朱理学,读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吕祖谦等人之书。尤服膺朱熹,称其“极其大,尽其精,而贯之以正也”。又谓研读宋儒之学,当从六经、汉唐传疏入门,方可“始终原委,推索究竟”,不致“穿凿”。提出“诗、书、春秋皆史”之说。著作有《静修先生文集》,系元人所辑。明万历时方义壮又增佚篇为《刘静修先生集》。

刘因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