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燕城述怀

元代刘致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去来兮,再休提!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白话译文

云山有情有意,可没有办法得到官位,被西风吹断了功名难求的伤心泪。归去吧,不要旧事重提。青山善解人意让人沉醉,得和失到头来都是由于天理。得,是人家命里有;失,是我命里不济。

词句注释

  1. 山坡羊:曲牌名。北曲中吕宫、南曲商调,都有同名曲牌。
  2. 燕城:古时燕国都城,在今河北易县南。
  3. 轩裳(cháng):即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车服。此指入仁取得功名官位。
  4. 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官退隐归乡。
  5. 尽解:完全懂得。
  6. 物理:事物之常事。

作品赏析

前三句作者写对追求功名的失望和厌倦。“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云山”本来是形容高山巍峨、耸人云端的情状,在古诗词中常常被赋予世外仙山的含义。从起首句,便可以窥见作者充满矛盾的恩情:一方面向往隔绝世俗的云山中自在随性的生活,一方面却又为功名无着、家业不就而忧心忡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一句,将那摧折人才的制度比喻成穷凶极恶的“西风”,作者虽然才德兼备,却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屡屡碰壁,被西风摧残得泪眼欲干,只能徒劳地感慨自己怀才不遇。这一句中,隐含着作者仕途失意的怅惘以及对古代那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圣君贤臣的仰慕。

接二句写作者终于决定彻底抹去功名利禄之心休提人仕为官之事,做一个归隐田园的世外高人。“去来兮,再休提!”“去来兮”在这里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意境,表明了作者向前代高士学习的美好愿望。

六、七句作者以达观之语劝慰自己,表现出一种较为通脱的情感。“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人世沧桑,变化无穷,唯有青山不管人世悲喜,自在地矗立在那里。作者也由此悟出,官位的升降,功名的得失,富贵贫贱,一切皆是“物理”,命中注定,难以更改。这种顺天从命的情绪或许有些消极,但却真切地反映了作者情绪的变化,凸显出了情感发展的层次。

最后几句进一步表达作者的归隐之志,看似平静豁达,实则仍是自我解嘲的无奈怨叹。“青山”本为大自然之山峰,这里与“云山”巧相呼应,意即云山常逝,变化无常,青山如故,万古长青;云山无意,青山有情。进一步表达作者看透了人间得失皆是命中注定的道理,决心退出功名,归隐青山的愿望。此句“得”与“失”,“他”与“咱”相对,将历史上的贤士与自己相比,再次表达自己命中注定生不逢时的无奈和悲哀。将个人的命运归结于上天的做法,似乎略显消极,但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之下,人们的确不可能将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向整个社会抗衡,作者的悲叹正是那个时代的“弱者”们的一种普遍心境。

这是一支怀古叹今的曲子。全曲用语凝重、情感深沉,流露出了元代文人不能掌握自己个人人生的悲凉与哀痛,借以发泄了对元代社会的愤慨之情。作品的这种情调和人生观可以说是一种“弱者的抗议”,虽然无力,却能引起读者的思索。

创作背景

登临古迹,发兴亡之叹,抒身世之悲,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和内容。相传先秦时,燕昭王为了招揽贤士,曾经在当地建造招贤台,置千金于其上,不久之后,乐毅等贤士果然应召而来,燕国国势也从此强盛起来。这首《山坡羊》就是作于刘致凭吊燕城古迹之时。

名家点评

  • 中国词曲学家任中敏《元曲三百首注评》:小曲浅近直白,直抒胸臆,道出了元代失意文人的共同心声。

猜你喜欢

游庐山记

清代 • 恽敬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舣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上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圆来,大笑排闼而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渔家傲·秋思

宋代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童区寄传

唐代 • 柳宗元

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自毁齿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不足,则取他室,束缚钳梏之,至有须鬣者,力不胜,皆屈为僮。当道相贼杀以为俗。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汉官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耗,少得自脱。惟童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沁园春·寄稼轩承旨

宋代 • 刘过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

宋代 • 辛弃疾

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皆为之釂。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块予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箪瓢些。

刘致
简介描述:

刘致(?—1335年),元代散曲作家,字时中,号逋斋。石州宁乡(今山西中阳)人。刘致在流寓长沙期间,以其文章清拔宏丽见遇于姚燧,因姚燧荐为湖南宪府吏,后任永新州判、河南行省掾等职。与杨仲弘、张可久等为文字交。晚年贫,卒无以葬,由王真人收葬于德清。所著散曲见存于《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玉》等集中。

刘致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