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寄稼轩承旨

宋代刘过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白话译文

想着你将用整斗酒和猪腿将我款待,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到绍兴与您相会岂能不愉快。可半道中被白居易邀约林逋、苏东坡强拉回来。苏东坡说,西湖如西施,或浓妆或淡妆自照于镜台。林逋、白居易两人都置之不理,只顾畅饮开怀。

白居易说,到天竺山去啊,那里如画卷展开,寺庙巍峨,流光溢彩。可爱的是东西二溪纵横交错,南北两峰高低错落白云霭霭。林逋说,并非如此,梅花的馨香幽幽飘来,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访香梅之海。待到雨过天晴再访稼轩不迟,我暂且在西湖边徘徊。

词句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寄稼轩承旨:一题下还有“时承旨招,不赴”六字。一题作“风雪中欲诣稼轩,久寓湖上,未能一往,赋此以解”。稼轩承旨,即辛弃疾,曾任枢密院都承旨。

斗酒彘肩:语出《史记》。《史记·项羽本纪》载,樊哙见项王,项王赐与斗卮酒(一大斗酒)与生彘肩(猪前肘)。

驾勒吾回:即“勒吾驾回”的倒装,意谓强拉我回来。

衔杯:饮酒。

天竺:在杭州灵隐寺南山中。飞来:飞来峰。

东西双涧:指灵隐寺附近的两股涧水,汇合与飞来峰下。

两峰:即南高峰、北高峰。

创作背景

岳珂《柽史》载:“嘉泰癸亥岁,改之在中都时,辛稼轩弃疾帅越。闻其名,遣介招之。适以事不及行。作书归辂者,因效辛体《沁园春》一词,并缄往,下笔便逼真。”据此可知,此词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当时辛弃疾担任浙东安抚使,邀请刘过到绍兴府相会,刘过因事无法赴约,便在杭州写了此词以作答复。

作品赏析

此词上片写作者想赴辛弃疾之邀,又不能去。“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起势豪放,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这三句用典。使风俗之气变为豪迈阔气。这里的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这几句是想像之词,作者设想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来到辛弃疾的住所,觉得是一件特别痛快的事情。前三句起笔突兀,似平地而起的高楼,极具气势。接着四句写在他就要出发之时,却被白居易、林逋、苏轼拉了回来。“驾勒吾回”四字写出了他的无可奈何。再接着词人概括三位诗人诗意,说明他不能前去的理由。作者把本不相干的三人集于同一场景进行对话,构思巧妙新奇,“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林逋、白居易两人只顾着喝酒,对苏东坡的提议丝毫不感不趣。

下片开端打破了两片的限制,紧接着上文写白居易的意见。“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白居易在杭州做郡守时,写过不少歌咏杭州的诗句,其中《寄韬光禅师》就有“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之语。“白云”六句也是化用白诗而成,用“爱”字将天竺美景尽情描绘而出,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词人化用三位诗人描写杭州风景的名句,更为杭州的湖光山色增添了逸兴韵致和文化内涵,再现了孤山寒梅的雅致与芬芳,给人美好的想象。词人笔意纵横,杂糅了诗的特点于词作之中,正是其创新之处,虽然没有正面写杭州之美,但从侧面展示了杭州的旖旎风光。不同时代的诗人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相聚一堂。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口吻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体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三句顺势而出。这里“须晴去”的“晴”字,当然与上片的“风雨渡江”遥相呼应,可当作“晴天”讲。但是,从词旨总体揣摩,它似含有“清醒”的意味,其潜台词中似乎是说自己正被杭州湖山胜景所迷恋,“徘徊”在“三公”争辩的诱惑之中。那么,赴约之事,且待自己“清醒”过来,再作理会。这样理解,可能更具妙趣。这几句也回应开头,使全词更显得结构严谨,密不可分。

名家点评

  • 宋代俞文豹《吹剑录》:稼轩帅越,招改之不去,而寄《沁园春》曰:“斗酒彘肩”云云。此词虽粗刺而局高,与三贤游,固可眇视稼轩,视林、白之清致,则东坡所谓“淡妆浓抹”,已不足道。稼轩富贵焉能浼我哉!
  • 宋代黄昇《中兴词话》:刘改之,豪爽之士。辛稼轩帅越,刘寓西湖,稼轩招之,值雨,答以《沁园春》词,甚奇伟。
  • 清代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八:刘改之造词赡逸有思致,《沁园春》二首尤纤刻奇丽可爱。
  • 清代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二:余阅刘过《龙洲词集》,有学辛稼轩而粗之评。其寄辛稼轩《沁园春》词设为白香山、林和靖、苏东坡问答,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坡谓西湖,正如西子。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又“逋曰不然,须径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等句,余初阅即批“白日见鬼”四字。后阅草堂别集,岳亦斋云:“出王勃体而又变之。余时与之饮西园,改之中席自言,掀髯有得色。余率然应之曰:‘词句固佳,然恨无刀圭疗君白日见鬼耳。’坐中哄然一笑。”又升庵谓改之似辛轩稼之豪,而未免粗。此评真不能为改之讳。词至宋末,多堕恶道,有目人所共知。又窃幸余与升庵论之若合符也。
  • 清代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云中鸡犬刘郎过,月下笙歌炀帝归。”罗江东句也,人谓之见鬼诗。然则岳倦翁笑刘改之白日见鬼,语亦有本。
  • 清代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概》: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着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其有意效稼轩体者,如《沁园春》“斗酒彘肩”等阕,又当别论。
  • 清代谢章铤《赌棋山庄棋话》:刘改之所作《沁园春》,虽颇似其(指辛稼轩)豪,而未免于粗。
  •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刘龙洲《沁园春》,为词中最下品。
  • 清末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借苏、白、林三人之语,往复成词,逸气纵横。如宜僚弄丸,靡不如意。虽非正调,自是创格。

猜你喜欢

恨赋

南北朝 • 江淹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裂帛系书,誓还汉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孺人,顾弄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秋日萧索,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汨起,血下沾衿。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题许道宁画

宋代 •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髑髅赋

两汉 • 张衡

张平子将游目于九野,观化乎八方。星回日运,凤举龙骧。南游赤岸,北陟幽乡。西经昧谷,东极扶桑。于是季秋之辰,微风起凉。聊回轩驾,左翔右昂。步马于畴阜,逍遥乎陵冈。顾见髑髅,委于路旁。下居淤壤,上负玄霜。

平子怅然而问之曰:“子将并粮推命,以夭逝乎?本丧此土,流迁来乎?为是上智,为是下愚?为是女人,为是丈夫?”

于是肃然有灵,但闻神响,不见其形。答曰:“吾,宋人也,姓庄名周。游心方外,不能自修。寿命终极,来此玄幽。公子何以问之?”

对曰:“我欲告之于五岳,祷之于神祇。起子素骨,反子四支。取耳北坎,求目南离;使东震献足,西坤受腹。五内皆还,六神尽复。子欲之不乎?”

髑髅曰:“公子之言殊难也。死为休息,生为役劳。冬水之凝,何如春冰之消?荣位在身,不亦轻于尘毛?飞锋曜景,秉尺持刀。巢许所耻,伯成所逃。况我已化,与道逍遥。离朱不能见,子野不能听。尧舜不能赏,桀纣不能刑。虎豹不能害,剑戟不能伤。与阴阳同其流,与元气合其朴。以造化为父母,以天地为床褥。以雷电为鼓扇,以日月为灯烛。以云汉为川池,以星宿为珠玉。合体自然,无情无欲。澄之不清,浑之不浊。不行而至,不疾而速。”

于是言卒响绝,神光除灭。顾盼发轸,乃命仆夫,假之以缟巾,衾之以玄尘,为之伤涕,酹于路滨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 •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河传·淮岸

宋代 • 柳永

淮岸。向晚。圆荷向背,芙蓉深浅。仙娥画舸,露渍红芳交乱。难分花与面。

采多渐觉轻船满。呼归伴。急桨烟村远。隐隐棹歌,渐被蒹葭遮断。曲终人不见。

刘过
简介描述:

刘过(1154年-1206年),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刘过的籍贯尚有争议,主要包括吉州太和说(今江西泰和县)、庐陵说(今江西吉安市)和襄阳说(今湖北樊城区)。现经考证一般认为刘过生于吉州太和龙洲(今泰和县澄江镇龙洲村),长于庐陵,去世于江苏昆山,其墓尚在。

刘过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光宗、宁宗时,以诗文会友江湖,与辛弃疾、陆游等过往甚密。他的词作,在当时有相当地位。有《龙洲集》《龙洲词》《龙洲道人诗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