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远帖

唐代颜真卿

蔡明远,鄱阳人。真卿昔刺饶州,即尝趋事。及来江右,无改厥勤,靖言此心有足嘉者。一昨缘受替归北,中止金陵,阖门百口,几至糊口。明远与夏镇不远数千里,冒涉江湖,连舸而来,不愆晷刻,竟达命于秦淮之上。又随我于邗沟之东,追攀不疲。以至邵伯南埭。始终之际,良有可称。今既已事方旋,指期斯复。江路悠缅,风涛浩然,行李之间,深宜尚慎。不宣。真卿报。

白话译文

蔡明远是鄱阳人。我当初在饶州做刺史的时候,他就曾在我身边做事。等我来到江右地区,他依然勤劳不懈,这种始终如一的精神实在值得称赞。前几日我因工作交替回到北方,中途停留在金陵,全家上下近百口人,几乎难以维持生计。蔡明远与夏镇不顾路途遥远,冒着风险穿越江湖,乘船赶来,准时在秦淮与我相见。之后,他们又随我来到邗沟之东,一路追随不知疲倦,一直送到邵伯南埭。他们始终如一的陪伴,实在值得称赞。现在他们完成任务准备返回,归期也已定。但是江路漫长,风浪又大,行李准备方面,应该十分小心。其他的就不多说了。颜真卿传告。

词句注释

  1. 既:已经。
  2. 奉命:被命令,被要求。
  3. 邗沟: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
  4. 追攀:追随牵挽。形容惜别。
  5. 始终:自始至终。
  6. 临:照样子摹仿字画。

作品赏析

《蔡明远帖》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乾元二年(759年)创作的行书作品,又称《报蔡明远帖》或《与蔡明远书》,共二十二行,一百三十八字。该帖为信札,内容记述蔡明远在颜真卿困难时期给予帮助的往事,结尾表达对其返程的关切之情。作品书法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具有疏淡意境与脱俗气韵,黄庭坚曾赞其“笔意纵横且无尘埃气”。此帖真伪尚有争议,现收录于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中,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并收入宋《绛帖》。清代书法家翁同龢曾临摹此帖,临作气息淳厚宽博,尽得颜书之神。

猜你喜欢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花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陌上赠美人

唐代 • 李白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

咏白海棠

清代 • 曹雪芹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颜真卿
简介描述: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河北义军对抗叛军,被推为盟主,一度光复河北。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早年书法受外祖家殷氏、张旭影响,广汲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之营养,融会贯通,形成其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在中国书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极大,为百世之宗。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合称为“颜筋柳骨”。其书迹除《祭侄季明文稿》被公认为真迹外,其余作品真伪尚有不同意见。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