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唐代颜真卿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白话译文

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农历九月的朔日是为庚午日,初三日壬申, (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授勋上轻率都尉和晋爵为丹阳县开国候的颜真卿。现今用清酒和多种美食来祭扫赞善大夫颜季明侄儿的亡灵。词曰:

惟有你(季明)生下来就很出众,平素已表现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你好像我宗庙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长于我们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常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正期望(季明)能够得到幸福和做个好官,谁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挑衅、起兵造反。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你既已回到常山,于是土门被夺回。土门打开以后,凶逆(安禄山)的威风大受挫折。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致使(常山)孤城被围攻陷氏父亲(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以及家族人等)先后被杀。好像一个鸟巢被从树上打落.鸟卵自然也都会摔碎,那里还会有完卵存在!天啊!面对这样的惨祸,难道你不感到悔恨!是谁制造了这场灾难?念及你(季明)遭遇这样的残害(被杀后只留头部,身体遗失).就是一百个躯体哪能赎回你的真身?呜呼哀哉!

我承受是上的恩泽,派往河关(蒲州)为牧。亲人泉明,再至常山,带开盛装你首级的棺木,一同回来。抚恤、思念之情摧绝切迫,巨大的悲痛使心灵震颤,容颜变色。 请等待一个遥远的日子,选择一块好的墓地。你的灵魂如果有知的话,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作客。呜呼哀哉!请享用这些祭品吧!

词句注释

  1. 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
  2. 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
  3. 庚午朔:那个月的朔日是庚午日。
  4. 三日壬申:那个月的初三日是壬申日。祭祀就发生在九月初三日。
  5. 第十三叔:颜真卿在从兄弟十五人中排行第十三。
  6. 蒲州:地名。
  7. 丹杨县:地名。742年(唐天宝元年)丹杨郡移置润州(今镇江),同时改曲阿县为丹杨(阳)县。
  8. 庶:各种。
  9. 羞:通馐,食物。
  10. 庶羞:指各种食物。
  11. 季明之灵口:的“口”表示字不识。一释作“曰”字,一释作“今”字。
  12. 挺生:挺拔生长,亦谓杰出。
  13. 阶庭兰玉:喻能使门楣光辉、有出息的子弟。《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14. 止:助词。
  15. 爰:乃,于是。
  16. 土门:今河北井陉,唐时为战略要地。
  17. 蹙:紧迫。
  18. 遘:遭遇。
  19. 抚念:悼念。
  20. 摧切:伤痛摧心深切。

作品赏析

《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原稿为一幅行书纸本书法作品。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谋反,“安史之乱”爆发。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一气呵成此稿。

猜你喜欢

踏莎行·二社良辰

宋代 • 陈尧佐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唐代 • 柳宗元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赠长沙公

魏晋 • 陶渊明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

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

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清代 • 纳兰性德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月下醉题

宋代 • 陆游

黄鹄飞鸣未免饥,此身自笑欲何之。

闭门种菜英雄老,弹铗思鱼富贵迟。

生拟入山随李广,死当穿冢近要离。

一樽强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

颜真卿
简介描述: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河北义军对抗叛军,被推为盟主,一度光复河北。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早年书法受外祖家殷氏、张旭影响,广汲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之营养,融会贯通,形成其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在中国书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极大,为百世之宗。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合称为“颜筋柳骨”。其书迹除《祭侄季明文稿》被公认为真迹外,其余作品真伪尚有不同意见。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颜真卿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