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钓伴

明代陈献章

短短蒌蒿浅浅湾,夕阳倒影对南山。

大船鼓枻唱歌去,小艇得鱼吹笛还。

白话译文

短短的蒌蒿,浅浅的河湾,夕阳下南山的倒影静对南山。

大船上人们摇动船桨,唱着歌远去,小艇装着鱼儿,渔人吹笛悠然返航。

词句注释

  1. 蒌蒿(lóu hāo):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可以吃。
  2. 鼓枻(yì):摇动船浆。枻,船浆,一说船舵。

作品赏析

诗的首句“短短蒌蒿浅浅湾”,点出垂钓地点是在那长着蒌蒿的大河湾。蒌蒿,水生野菜,春天芽叶香嫩,乃佐酒佳味,是春的象征。诗以“短短蒌蒿”起笔,暗示垂钓者是沐浴在和煦的春光中,这就更为惬意。

次句写长河落日的晚景:“夕阳倒影对南山。”这里“南山”是指南山倒影(承前省略)。作者的观察点是水上投影。大河像一面清澈的镜子,这时候,夕阳在山,那又大又圆的落日,拖着长长的光柱,倒映在河面上,与那苍翠妖娆的南山倒影,还有那渔舟的倒影,“对”了起来,相映相衬,构成了一幅有趣的天然水墨图画。诗人徜徉于这幅兴象玲珑、水墨淋漓的天然图画之中,一定能忘怀一切。此句白描见神;动词“对”字将诸多景物纽结到一块,构成了一幅统一和谐的画面。

下二句“大船鼓枻唱歌去,小艇得鱼吹笛还”,写晚归。其中“鼓枻”“得鱼”互文,是说,那大船、小艇上的钓伴们,携着钓得的鱼,划着桨返航;一路上,有的唱歌,有的吹笛。这里分作上下对句,错综反复地说出来,将钓伴们轻松愉快的心情和欢乐的气氛,格外渲染得淋漓尽致,那长长的河道上,仿佛留下了悦耳的歌声和笛声。

这首诗抓住垂钓生活中有趣的镜头,信笔勾勒,略加渲染,意趣盎然。笔墨朴素自然,随口曲子自来腔,颇有韵味。

创作背景

陈宪章是隐士,作诗主张抒写性情。这首《赠钓伴》,是他垂钓晚归途中的即兴小唱,创作时间不详。

名家点评

  • 原中山大学岭南文献研究室主任陈永正:小诗写江上渔人的生活,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浅湾畔的蒿蒌,夕阳山影,渔船上的歌声夹着笛声,诗人感到其中有着无穷的情趣。(《岭南历代诗选》)

猜你喜欢

真定舞

宋代 • 范成大

虏乐悉变中华,惟真定有京师旧乐工,尚舞高平曲破。

紫袖当棚雪鬓凋,曾随广乐奏云韶。

老来未忍耆婆舞,犹倚黄钟衮六幺。

夜来风雨。怅小园梅萼,飘坠无数。才见花开,又见花飞,转眼便成尘土。但教落去人知惜,更何必、重幡深护。只愁它、没个知音,枉自魂销千古。

日暮。凭高不见,叹繁华似梦,韶光迅羽。乍雨乍晴,轻暖轻寒,种种恼人情绪。天心到此应难问,漫惆怅、留春不住。看枝头、点点残英,空剩寒香一缕。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宋代 • 辛弃疾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陌上花·有怀

元代 • 张翥

关山梦里,归来还又、岁华催晚。马影鸡声,谙尽倦邮荒馆。绿笺密记多情事,一看一回肠断。待殷勤寄与,旧游莺燕,水流云散。

满罗衫是酒,香痕凝处,唾碧啼红相半。只恐梅花,瘦倚夜寒谁暖?不成便没相逢日,重整钗鸾筝雁。但何郎,纵有春风词笔,病怀浑懒。

梅花

唐代 •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陈献章
简介描述:

陈献章(1428年—1500年)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

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陈献章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