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纪事

宋代刘子翚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白话译文

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

词句注释

  1. 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为北宋都城。
  2. 辇毂:皇帝的车驾,这里指京城。
  3. 师师:李师师,北宋著名歌妓,曾经受宋徽宗的宠幸册为明妃。一说李师师在靖康之乱废为庶人,流落湖湘之间。另无名氏《李师师外传》记载,徽宗蝉位,师师乞为女冠,金人破汴,主帅挞懒索师师急,张邦昌得而献之,师师乃折金簪吞之而死。垂老:将近老年。湖湘:洞庭湖和湘江一带。
  4. 缕衣:歌舞时穿的绣花的衣衫。檀板:歌舞时打拍子用的檀木拍板。无颜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5. 帝王:指宋徽宗。

作品赏析

《汴京纪事》是南宋理学家刘子翚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汴京纪事二十首》中的代表作,作于靖康之变后南宋初期,通过追忆汴京旧事表达对北宋覆亡的反思。该组诗前七首记述国都沦陷,后十三首追思往昔繁华,形成今昔对比的叙事结构。

诗中以歌妓李师师“垂老湖湘”的凄凉晚景(对应南渡说)为切入点,通过“缕衣檀板无颜色”与“一曲当年动帝王”的意象对比,折射出汴京失陷后的历史沧桑。作品采用“事贵详,情贵隐”的叙事手法,将亡国之痛隐于李师师个人命运变迁之中(与殉节说形成创作选择),与汪元量《湖州歌》同属宋诗纪事类典范。学界认为其“借歌儿舞女荣枯遭遇抒国家盛衰之慨”的创作视角,延续了杜甫、杜牧的诗歌传统。

刘子翚父兄皆为抗金将领,其父刘韐靖康之变中殉国。他辞官归隐武夷山后培养出朱熹等学生,诗作融合家国情怀与哲理思考,被评价为“风格高秀,不袭陈因”。

猜你喜欢

临江仙·信州作

宋代 •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4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拟咏怀诗十八

南北朝 • 庾信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清代 • 纳兰性德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唐代 • 李商隐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登太白峰

唐代 •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刘子翚
简介描述:

刘子翚(huī)(1101年~1147年)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刘子翚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