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
《汴京纪事》是南宋理学家刘子翚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汴京纪事二十首》中的代表作,作于靖康之变后南宋初期,通过追忆汴京旧事表达对北宋覆亡的反思。该组诗前七首记述国都沦陷,后十三首追思往昔繁华,形成今昔对比的叙事结构。
诗中以歌妓李师师“垂老湖湘”的凄凉晚景(对应南渡说)为切入点,通过“缕衣檀板无颜色”与“一曲当年动帝王”的意象对比,折射出汴京失陷后的历史沧桑。作品采用“事贵详,情贵隐”的叙事手法,将亡国之痛隐于李师师个人命运变迁之中(与殉节说形成创作选择),与汪元量《湖州歌》同属宋诗纪事类典范。学界认为其“借歌儿舞女荣枯遭遇抒国家盛衰之慨”的创作视角,延续了杜甫、杜牧的诗歌传统。
刘子翚父兄皆为抗金将领,其父刘韐靖康之变中殉国。他辞官归隐武夷山后培养出朱熹等学生,诗作融合家国情怀与哲理思考,被评价为“风格高秀,不袭陈因”。
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正岸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依稀是谁相忆?但轻魂如梦逐烟飞。赢得双双泪眼,从教浣尽罗衣。
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怅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知。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总是别离时。惟有醉将醽醁,任他柔橹轻移。
(梁鸿)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朝朝琼树后庭花,步步金莲潘丽华,龙蟠虎踞山如画。伤心诗句多,危城落日寒鸦。凤不至空台上,燕飞来百姓家,恨满天涯。
轻烟雨小,望里青难了。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
有瞽者与贩者同宿旅店,窃贩者钱五千,次晨相哄鸣于官。官即提讯,问贩者钱有无记认,贩者曰:“此乃日用之物,有何记号!”问瞽者,对曰:“有记。吾钱系字对字、背对背穿成。”对之良是。贩者不服。官命瞽者伸手,则两掌青黑,铜痕宛然,其为摸索一夕而穿无疑。乃责瞽者,而令贩者取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