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州。
大别山是我的知心朋友,它山势峭拔,高耸入云。阔别十年今又与其重逢,景色清丽如故。想起汉阳使君,他身穿羊裘,拄着拐杖,在大雪停后邀我登高。千仞群山,一轮弯月,湖水清澈,楼阁倒映。
十年的岁月,仿佛一枕黄粱梦,还未察觉,岁月已匆匆而过。今天你我重逢,在碧山头相互追逐,健步如飞。畅饮美酒,评谈千古,感叹英雄豪杰都已逝去,不由得泪雨难收。现在谁作鹦鹉赋?壮志未酬,只有满腔遗恨。
词的上片,写大别山的秀美景色及与挚友之间的深情。起句“大别我知友”,表示他对汉阳使君的亲切感情,他满怀友情呼唤出:我在大别山的知心的朋友啊。“突兀起西州”又是对朋友的赞美,这里是说,你高高地被任命作西方州军(指汉阳)的长官。十年前,他们曾见过面,而十年后的今天,他们又在大别山重逢,感情特别亲切,因而有“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之语。“依旧”言十年中山色秀气如故,“秀色照清眸”,既写山,又写人,“照”字把“秀色”与“清眸”联系在一起,把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秀色照于清眸之中,而“清眸”又以明亮有神的目光,表达诗人与朋友的逸兴豪情,把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了。下面笔锋转入对十年前的往事的回忆。“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寥寥几笔,他的朋友的性格便呈现在读者面前,“鲒碕狂客”,已点出这位汉阳使君的豪逸狂放,“杖策拥羊裘”,着意描写朋友的外表,是拄着杖穿着羊裘,一派隐士装束。这里“鲒碕狂客”并非说他的朋友是一位隐士,而是通过外在形象的刻划,反映了朋友的旷达。十年前,他们是在一次雪刚停之后上山登楼的,大别山的迷人夜景是“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在千仞群山中,月亮慢慢露出。写景极为形象,运意也极空灵。“残夜水明楼”出自杜甫的《月》诗,又曾被苏轼赞美为绝唱,王以宁用其语意,再现了与故友同游的美好回忆:雪天月夜的大别山,景色何等清秀明澈,两位挚友登山逸兴何等豪放。
词的下片,写久别相逢的激荡情绪。十年的漫长岁月,国家的盛衰兴废,个人的宦海浮沉,这一切都好象黄粱一梦。“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过片承上启下,与上片的“常记鲒碕狂客”一起登楼望月相衔接,表现了这次重游的思想动态。“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从感叹转入重游大别山的叙写,与“邀我登楼雪霁”又遥相呼应。过去“杖策拥羊裘”登上山头,这次老友“飞步”,表现豪兴不减当年。巍峨的大别山,又一次迎接这两位老朋友。他们在“碧山头”举杯痛饮,畅谈古今。两人都壮志未遂,悲愤填膺,“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这一韵写重游大别山的种种感慨,叹息过去“英雄骨冷”,现在想来清泪难收,古代是如此,当今又如何呢?他从汉阳鹦鹉洲联想到祢衡作《鹦鹉赋》的故事,以“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洲”结束此词,在这芳草萋萋的鹦鹉洲上,只有满腔遗恨,作者借《鹦鹉赋》为喻,道出了胸中的郁积。
词意是“呈汉阳使君”,记叙作者与这位朋友的深厚情谊,上下片写两游大别山,第一次逸兴遄飞,还没有受压抑的痛苦。第二次“飞步碧山头”,则经历了世事,感慨万端。全篇词感情豪迈粗犷之中见真情,作者再现了大别山纵横辽阔、莽莽苍苍的雄浑境界,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感情色彩。词篇比拟形象,境界宏大壮阔,大别山气象雄壮磅礴,大别山间的月色又清丽动人。
这首词是为献给汉阳使君而写的,这位汉阳军的长官,是王以宁志同道合的老友,阔别十年,又相逢了,词人面对大别青山(在汉阳县东北),感慨万端,于是写下该词。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载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
尚看王生抱此怀,在于甫也何由羡。
且遇王生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
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沈年苦无健。
王生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
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
惟生哀我未平复,为我力致美肴膳。
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
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
兼求富豪且割鲜,密沽斗酒谐终宴。
故人情义晚谁似,令我手脚轻欲漩。
老马为驹信不虚,当时得意况深眷。
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
燕飏。晴景。小窗屏暖,鸳鸯交颈。菱花掩却翠鬟欹,慵整。海棠帘外影。
绣帏香断金鸂鶒。无消息。心事空相忆。倚东风。春正浓。愁红。泪痕衣上重。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