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蹇秀才赴临洮

唐代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白话译文

怅望一日千里,如今头上有了二毛。

还想奔赴阳谷,不嫌陇山山高。

倚马可见纸笔,随身只带宝刀。

预料你终能自致高位,建功立业的地方就在临洮。

词句注释

  1. 蹇秀才:名未详。天宝五载(746年)杜甫所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中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句,原注:“时邑人蹇处士辈在座。”或即此人。临洮(táo):即临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洮州临洮郡治临潭。”当时已成为边境重镇,属陇右节度使管辖。
  2. 千里:高适于天宝五载(746年)在济南同李邕等同游,或于此时认识蹇某,今则再次于长安相会,故曰“千里”。
  3. 二毛:斑白的头发。头发黑白相间,俗称花白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杜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4. 阳谷:地名。在今甘肃省淳化县北。
  5. 陇山:山名。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古时又称陇坂、陇坻。郦道元《水经注·斤江水》:“陇山、终南山、惇物山在扶风武功县西南也。”
  6. 倚马:靠在马身上,形容才思敏捷。典出《世说新语·文学》篇:“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绝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雄笔:犹雄文。唐 王勃《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雄笔壮词,烟霞照灼。”
  7. 宝刀:珍贵的战刀。此处指蹇秀才有武略。
  8. 自致:凭自我努力而得到(功名、官职等)。
  9. 勋业:功业。《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为蹇秀才送别,实则可见高适立功边塞之心。在诗中,高适鼓励蹇秀才勇往直前,全诗没有流露出一点离愁别绪。

此诗前两句描绘蹇秀才不得志之状:本想建功立业,谁料功业未就却两鬓斑白,是以“怅望”。次二句写蹇秀才失意之下的选择:投笔从戎远赴边塞,阳谷与陇山是前往西北的必经之地,既然选择了去边塞,就不要害怕长途跋涉的辛苦,勉励之意明显。五、六句赞美蹇秀才的文才武略:文能倚马千言,武可宝刀安边。自然引出七、八句:对其终会青云直上充满信心,祝愿对方此去临洮能有出色发挥。整首诗洋溢着从军边塞马上封侯的豪情逸兴,诗为勉励蹇秀才,实则是高适自我心灵的写照。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秋高适在长安时。蹇秀才不知何人。大概这位蹇秀才与高适相似,都是久沉下僚,想到战场上去争取功名,因此高适创作此诗鼓励他。

名家点评

  • 明末清初周珽:“勉慰肯至,词亦开豁。”(《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

猜你喜欢

闹排场经过乐回闲,勤政堂辞别撒会懒,急喉咙倒换学些慢。掇梯儿休上竿,梦魂中识破邯郸。昨日强如今日,这番险似那番。君不见倦鸟知还!

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代 • 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顾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无以宣畅郁湮,导迎清旷。乃直其南凿门通道,以临白河,而取旁近废门旧额以榜之,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一目千里;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寤叹隐忧,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呜呼,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时予方守南康,疾病侵陵,求去不获。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按楚汉以来成败兴亡之效,而考其所以然者;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顾乃千里相望,邈不可得,则又未尝不矫首西悲而喟然发叹也。抑尝思之:张公远矣,其一时之事,虽唐之治乱所以分者,顾亦何预于后之人?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是以虽旷百世而相感,使人忧悲愉佚勃然于胸中,恍若亲见其人而真闻其语者,是岂有古今彼此之间,而亦孰使之然哉?

《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淳熙己亥十有一月己巳日南至。

思越人·古台平

五代 • 孙光宪

古台平,芳草远,馆娃宫外春深。翠黛空留千载恨,教人何处相寻?

绮罗无复当时事,露花点滴香泪。惆怅遥天横绿水,鸳鸯对对飞起。

茂陵

唐代 • 李商隐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内苑只知含凤嘴,属车无复插鸡翘。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草书歌行

唐代 • 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高适
简介描述:

高适(704年—765年,详见人物争议目录),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多寓居梁宋一带,曾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近50岁时经张九皋推荐中有道科进入仕途,任封丘县尉,不久辞去。后得哥舒翰赏识,入河西幕府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潼关陷落后曾请缨守长安,未果,在玄宗西逃后间道追之,升侍御史。至德元载,玄宗封诸王分镇天下,高适切谏不可,升谏议大夫,后被肃宗召见,分析江东局势,肃宗奇之,任为御史大夫兼淮南节度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平永王之乱。高适为官“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权宦李辅国忌其才,数加诋毁,遂被贬为太子少詹事,后历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渤海侯。谥号“忠”。

高适是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既承载了恢弘豪迈的盛唐气势,又流露出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相异的特质。他在第一次长安应试失意之后,选择客居宋中,此时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滋生的深沉的失落与悲慨,使得其作品呈现出一种苍凉与悲切的艺术风格。游于燕赵之时,诗人所见多令人愤怨之事,他以饱含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蓟门行五首》等一系列揭露现实的诗作。寓居淇上之时,他有感于田园生活,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的山水田园诗作。著有《别韦参军》《燕歌行》《别董大》《封丘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酬裴员外以诗代书》《人日寄杜二拾遗》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