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唐代高适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白话译文

唱支《还山吟》,天高地远傍晚寒山多幽深,送你还山非常理解你的心。

人到老成凡事须得任心意,见你懂得怎样安排一生事。

山中俯仰自如无意不可至,石间泉水淙淙恰如风吹雨,桂花松子极多常常落满地。

买药后衣袋里应有很多钱,回到山中服药又可以延年。

白云悠悠相劝饮尽杯中酒,明月相伴哪里还不能成眠?

睡时回忆追问醒来时的事,梦魂可以和我相互来周旋。

词句注释

  1. 沈四山人:即沈千运,吴兴(今属江苏)人,排行第四,时称“沈四山人”、“沈四逸人”。
  2. 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3. 还山:致仕;退隐。南朝梁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末自夏汭,固乞还山。权憩汝南县境,固非息心之地。”
  4. 恣(zì)意:放纵,肆意。《列子·周穆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
  5. “看君”句:意思是懂得怎样安排自己的一生。
  6. 偃仰:安居;游乐。《诗经·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7. 淙(cóng)淙:流水声。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淙淙悬溜,暧暧荒林。”
  8. 松子:松树的种实。可食。
  9. 卖药”二句:东汉人韩康常在山中采药,到长安市上卖,三十多年口不二价。汉桓帝派人请他做官,他逃入山中隐居起来。这里以韩康比沈千运。
  10. 白云:用南朝齐梁人陶弘景故事。杯中物:指酒。
  11. “梦魂”句:《世说新语·品藻》载,东晋名士殷浩和桓温齐名,而桓温“常有竞心”,曾要与殷浩比较彼此的高下,殷浩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表示毫无竞心,因而传为美谈。

作品赏析

此诗以时令即景起兴,蕴含深沉复杂的感慨。秋日黄昏,天高地远,沈千运返还气候已寒的深山,走向清苦的隐逸的归宿。知友分别,不免情伤,而诗人却坦诚地表示对沈的志趣充分理解和尊重。所以接着用含蓄巧妙、多种多样的手法予以比较描述。

在封建时代,仕途通达者往往也到老大致仕退隐,那是一种富贵荣禄后称心自在的享乐生活。沈千运仕途穷塞而老大归隐,则别是一番意趣了。诗人赞赏他是懂得了人生一世的情事,能够把俗士视为畏途的深山隐居生活,怡适自如,习以为常。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曾把深山隐居描写得相当可怕:“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茏葱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层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以为那是不可久留的。而沈千运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游息,无所不到,显得十分自在。山石流泉淙淙作响,恰同风吹雨降一般,是大自然悦耳的清音;桂花缤纷,松子满地,是山里寻常景象,显出大自然令人心醉的生气。这正是世俗之士不能理解的情趣和境界,而为“遁世无闷”的隐士所乐于久留的归宿。

深山隐居,确实清贫而孤独。然而诗人风趣地一转,将沈比美于汉代真隐士韩康,调侃地说,在山里采药,既可卖钱,不愁穷困,又能服食滋补,延年益寿。言外之意,深山隐逸却也自有得益。而且在远避尘嚣的深山,又可自怀怡悦,以白云为友,相邀共饮;有明月作伴,到处可眠。可谓尽得隐逸风流之致,根本不会有孤独之感。

最后,诗人出奇地用身、魂在梦中夜谈的想象,形容沈的隐逸已臻化境。这里用了《世说新语·品藻》中东晋名士殷浩的典故。较之名士的“我与我周旋”,沈独居深山,隔绝人事,于世无名,才是真正的毫无竞心。他只在睡梦中跟自己的灵魂反复交谈自己觉醒时的行为。诗人用这样浪漫的想象,暗寓比托,以结束全诗,正是含蓄地表明,沈的隐逸是志行一致的,远非那些言行不一的名士可比。

综上可见,由于诗旨在赞美沈的清贫高尚、可敬可贵的隐逸道路,因此对送别事只一笔带过,主要着力于描写沈的志趣、环境、生计、日常生活情景,同时在描写中寓以古今世俗、真假隐士的种种比较,从而完整、突出地表现出沈的真隐士的形象。诗的情调浪漫洒脱,富有生活气息。加之采用与内容相适宜的七言古体形式,不受拘束,表达自如,转韵自由,语言明快流畅,声调悠扬和谐。它取事用比,多以暗喻溶化于描写隐居生活的美妙情景之中,天衣无缝,使比兴形象鲜明,而又意蕴深厚,神韵维妙,呈现着一种饱满协调的艺术美感。大概由于这样的艺术特点,因而这诗尤为神韵派所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秋。当时名士沈千运,天宝(742年—756年)年间,屡试不中,曾干谒名公(见《唐才子传》),历尽沉浮,饱尝炎凉,看破人生和仕途,约五十岁左右隐居濮上(今河南濮阳南濮水边),躬耕田园。他明白说道:“栖隐非别事,所愿离风尘。……何者为形骸?谁是智与仁?寂寞了闲事,而后知天真。”(《山中作》)在“终南捷径”通达的唐代,他倒是一位知世独行的真隐士。高适游历淇水时,曾到濮上访问沈千运,结为知交,有《赠沈四逸人》叙其事(见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当时沈千运要回山中别业去,高适作此诗赠别。

名家点评

  •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收语出不意(“眠时忆问”句下)。
  •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梦魂可以相周旋”、“知君以此忘帝力”、“我公不以为是非”皆以此一种句法,妙绝千古,当看其用笔老处。又云:观其落笔驻笔。清健高雅处。钟云:幽人语境,相视略领,傍人不知(“送君还山”句下)。
  • 明代邢昉《唐风定》:落落酣歌,快意无比。
  • 清代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此篇从题起韵,写题二句,转调用叠韵五句,再转韵六句。前紧促,而宽徐。
  • 清代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宕逸可爱。
  • 清代张文荪《唐贤清雅集》:起处已尽大意,后节节回应,神气一片。
  •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兴象华妙,音韵尤美。

猜你喜欢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宋代 •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贵主征行乐

唐代 • 李贺

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

中军留醉河阳城,娇嘶紫燕踏花行。

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

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帐未开分锦衣。

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五代 • 牛希济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晨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移病还园示亲属诗

南北朝 • 谢朓

疲策倦人世,敛性就幽蓬。

停琴伫凉月,灭烛听归鸿。

凉薰乘暮晰,秋华临夜空。

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

折荷葺寒袂,开镜盼衰容。

海暮腾清气,河关秘栖冲。

烟衡时未歇,芝兰去相从。

自悼赋

两汉 • 班婕妤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为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圣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成。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重曰: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菭,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帏幄暗,房栊虚兮风泠泠。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

高适
简介描述:

高适(704年—765年,详见人物争议目录),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多寓居梁宋一带,曾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近50岁时经张九皋推荐中有道科进入仕途,任封丘县尉,不久辞去。后得哥舒翰赏识,入河西幕府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潼关陷落后曾请缨守长安,未果,在玄宗西逃后间道追之,升侍御史。至德元载,玄宗封诸王分镇天下,高适切谏不可,升谏议大夫,后被肃宗召见,分析江东局势,肃宗奇之,任为御史大夫兼淮南节度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平永王之乱。高适为官“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权宦李辅国忌其才,数加诋毁,遂被贬为太子少詹事,后历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渤海侯。谥号“忠”。

高适是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既承载了恢弘豪迈的盛唐气势,又流露出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相异的特质。他在第一次长安应试失意之后,选择客居宋中,此时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滋生的深沉的失落与悲慨,使得其作品呈现出一种苍凉与悲切的艺术风格。游于燕赵之时,诗人所见多令人愤怨之事,他以饱含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蓟门行五首》等一系列揭露现实的诗作。寓居淇上之时,他有感于田园生活,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的山水田园诗作。著有《别韦参军》《燕歌行》《别董大》《封丘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酬裴员外以诗代书》《人日寄杜二拾遗》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