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唐代高适

其一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其二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其三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白话译文

其一

马走了很久,征途上愈走愈难。

不知道边地气候有差别,只惊讶衣服太单。

溪水清冷泉声苦,山里空空树叶干。

不要说关塞是极边,还有那云雪迷迷漫漫。

其二

居庸古镇雄踞青山口,日落时分寒风狂袭。

山石险峻鸟儿难飞,冰坚雪厚战马行走迟迟。

出塞征战缺乏良策,回家需要找个时机。

东山松桂长得很茂盛,还不如回去结茅隐居。

其三

我骑着战马翻山越岭来回奔忙,漂泊失意令我愧对佩带着的这把战刀。

没想到这次求仕远行现在会这样,为了微薄的俸禄奔波结果是空自苦劳。

水流冲刷着极陡的山坡接连而下,群峰皆高耸直入云霄。

蹉跎岁月应当已成满头白发,何必去当这小官着一身青袍。

词句注释

  1. 青夷军:当作“清夷军”,唐代戍边军队名称,驻地在今河北怀来东南。
  2. 边地别:指边地的气候与内地有区别。
  3. 漫漫:无穷无尽。
  4. 古镇:指居庸关。青山:指居庸山。
  5. 堪迟:意为勉强迟迟行进。迟,敦煌残卷作“遑”。
  6. 策:安边之策。
  7.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之地。
  8. 登顿:上上下下,指翻山越岭,行路艰难。征骑:指战马。
  9. 微禄:微薄的俸禄。
  10. 绝坂:极陡的山坡。水:敦煌残卷作“冰”。
  11. 自堪:应该、应当、应可的意思。
  12. 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员服青袍。意谓官职卑微。

作品赏析

第一首诗写边地气候,是这组诗展开的大背景。这首诗的特点,就在于把感慨行役中路途的艰难和边塞的寒冷结合在一起,加以形象的描写,使之生动感人。

首联写自己独自行走了很久,在漫长的征途中去时十分艰难,此时回来也十分艰难。“去”,指前往清夷军送兵;“转”,即回,返入居庸关。这一联先从行役写起,“匹马”表明孤独;“行将久”,暗示路途遥远、人困马乏。“难”,不仅指山路的坎坷崎岖,也包含边地冰雪严寒之苦,为中间二联写边塞寒冷,作了巧妙的过渡。中间两联,突出表现居庸关一带的寒冷气候。颔联是说自己原来不知道边塞和内地的气候差别如此之大,此时只惊讶客子衣服的单薄。这一联妙在写“寒”字而不说穿。诗人送兵去时是秋天,边塞还不太寒冷,还显不出与内地在气候上的明显区别,而冬日回还,北风凛冽,积雪满地,才发觉到寒不可挡。说“不知”,实为已经深知,吞吐含茹,措语婉曲。写人对气候的感觉,字面上没有“寒”字,而读来已觉寒气逼人,真是“不寒而栗”了。颈联是写因为气候寒冷,泉水流动的声音也显得悲苦,山上的树叶已经干落,十分空旷。颈联的意思十分曲折。上句正面点出“冷”字,但并非诗人直接感受,而是通过泉声的悲苦间接感觉的。连泉水也因寒冷而悲咽,人的寒苦也就不言而喻了。再看山上的树木,也抵挡不住寒威,叶子全部干落了。通过树木的感觉,曲折地传达出人的感觉。这两句都是透过一层,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将瘆人的酷寒,通过水和树,表现得十分曲折深入,给人以一波三折之感。同时,这两句也是对居庸关一带的实景描绘。居庸关坐落在险峻的峡谷之中,两边峰峦耸峙,一道溪水从关侧流过。诗人从精炼的字句中,展示了形象的画面,透出雄浑苍凉之感。在着力描写居庸关一带的严寒之后,作者抬首瞻望前路,从描写边塞从容地转到描写行役,再一次发出征路遥遥的慨叹。尾联的意思是:不要认为进入了居庸关,就走完了艰险、高寒的关塞,那前面云雾弥漫、冰雪覆盖,路途还遥遥无际呢!居庸关在昌平县西北,是长城要口之一,与紫荆、倒马合称“内三关”,从塞北过了居庸关,山势渐缓,即进入华北平原,气温也相应升高一点,但毕竟是在冬天,仍然寒冷。“云雪尚漫漫”一句,是对过关以后的景象和寒冷的描写,也蕴涵着征路漫长的意思。这一联与首联“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相呼应,全诗从写行役开始,继而描写边塞,最后又以写行役结束,形成一种回环的结构,给人一种谨严而浑然的美感。

第二首诗写诗人入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思。前两联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后两联表明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即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并有归家有望的喜悦以及暂且归隐等待时机报效朝廷的愿望。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

全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极尽凄美;承此而总结此次出使的收获,但到此时不是报效朝廷的时候;于是追述先贤,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归去”之念。但诗人的“归去”不是真的归隐,而是为了出仕,是保存实力,积累力量的行动。

第三首诗言辞愤懑,其中的景物描写耐人寻味。全诗先写自己忙碌而无所作为,表达了对此种生活的厌倦;随之又很自然地流露出对身居卑职的无奈;连看到的景物也仿佛助长着诗人的这种情绪;最后诗人终于在反复思索、对比后,愤而表露出弃官而去的心志。

《旧唐书》载:“(适)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这段记载这与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十分切合。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九年(750年)秋天,四十七岁的高适以河南封丘县尉的身份送兵到驻在妫川(今河北怀来)城内的清夷军。这组诗是诗人在当年冬天送兵返回途中,进入河北昌平居庸关时所作。

名家点评

  •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不知边地别”二语,讽咏不厌。
  •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唐云:高诗主气骨,此是其幽细者。
  • 明·李攀龙《唐诗选》:“泉声苦”、“木叶干”,曲尽边塞之景。
  • 明·袁宏道《唐诗训解》:情景俱真。
  •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雄浑悲慨,是盛唐人口吻。
  • 清·屈复《唐诗成法》:此奉使才入居庸,尚未至青夷军。边塞途民,匹马已难,何况日夕?加一倍写法,为下去“转难”作势。不知边地早寒,尚是内地单衣。五,六但写途中景色,而边地之所以“别”,客衣之所以“单”自见。在行者已觉是无尽头,而所使之地尚漫漫未至,将来雨雪更苦。“莫言”二字自慰目前,亦见边塞之行路难也。怨诽之意一毫不露。
  •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由行役而写到边塞,复由边塞而转入行役,意绪环生,如见当日匹马过关之状。
  •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五、六景联生肃,不同浑便。评:轻省殊似嘉州。三、四非阅历过来者不解。

猜你喜欢

王维吴道子画

宋代 • 苏轼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好事近·烟外倚危楼

宋代 • 苏轼

烟外倚危楼,初见远灯明灭。却跨玉虹归去、看洞天星月。

当时张范风流在,况一尊浮雪。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

江楼曲

唐代 • 李贺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一剪梅·怀旧

宋代 • 汪元量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团燕月明窗纱。楼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5琵琶,缓捻琵琶。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高适
简介描述:

高适(704年—765年,详见人物争议目录),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多寓居梁宋一带,曾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近50岁时经张九皋推荐中有道科进入仕途,任封丘县尉,不久辞去。后得哥舒翰赏识,入河西幕府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潼关陷落后曾请缨守长安,未果,在玄宗西逃后间道追之,升侍御史。至德元载,玄宗封诸王分镇天下,高适切谏不可,升谏议大夫,后被肃宗召见,分析江东局势,肃宗奇之,任为御史大夫兼淮南节度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平永王之乱。高适为官“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权宦李辅国忌其才,数加诋毁,遂被贬为太子少詹事,后历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渤海侯。谥号“忠”。

高适是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既承载了恢弘豪迈的盛唐气势,又流露出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相异的特质。他在第一次长安应试失意之后,选择客居宋中,此时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滋生的深沉的失落与悲慨,使得其作品呈现出一种苍凉与悲切的艺术风格。游于燕赵之时,诗人所见多令人愤怨之事,他以饱含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蓟门行五首》等一系列揭露现实的诗作。寓居淇上之时,他有感于田园生活,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的山水田园诗作。著有《别韦参军》《燕歌行》《别董大》《封丘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酬裴员外以诗代书》《人日寄杜二拾遗》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