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赋李仁仲懒慢斋

元代乔吉

闹排场经过乐回闲,勤政堂辞别撒会懒,急喉咙倒换学些慢。掇梯儿休上竿,梦魂中识破邯郸。昨日强如今日,这番险似那番。君不见倦鸟知还!

白话译文

既然走过了热闹的戏场,享受一回安闲又何妨。既然辞别了忙碌的公堂,显露一会懒散也应当。急性子连珠炮说话倒了嗓子,如今不妨学着慢些儿讲。就是搬来了梯子,也别往高危处上,荣华富贵不过是一枕黄粱。世风日下,一天不如一天;世路险恶,一方赛过一方。您不见鸟儿到了黄昏,还懂得调转方向,朝着自家的旧巢飞翔!

词句注释

  1. 双调:宫调名。水仙子:曲牌名。懒慢斋:李仁仲的斋号。
  2. 闹排场:热闹的戏场。乐回闲:享受一回安闲。
  3. 勤政堂:官员的办公场所。
  4. 掇梯儿休上竿:元人有“掇了梯儿上竿”的俚语,意谓只知贪进而不考虑退路和危险。
  5. 梦魂中识破邯郸:唐沈既济《枕中记》述卢生在邯郸(今属河北)旅舍中入梦,享尽荣华,醒后发现店中黄粱尚未炊熟。
  6. 倦鸟知还:语出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

作品赏析

此曲首三句用整齐的鼎足对,“闹排场”即世俗的纷纷扰扰犹如戏场,“勤政堂”指仕途的奔波劳碌,“急喉咙”比喻争名夺利、唇枪舌剑。每句首尾又相反对比,以“闹”对“闲”,以“勤”对“懒”,以“急”对“慢”,将宦海朝堂的扰攘纷争、奔波忙碌、唇枪舌剑与退隐生活的闲适、雍容、自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二、三句句尾的“懒”“慢”又正契合友人居室的名号,这样就将“懒慢斋”命名的深意准确而又巧妙地表达了出来。而“经过”“辞别”“倒换”三个词则表明居室主人在经历人世纷争、宦海沉浮之后幡然醒悟并果断抽身早退。作者非常赞赏其“疏慵在我,奔竞从他”(【殿前欢】《阿里西瑛号懒云窝自叙有作奉和》)的豪放和“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关汉卿【南吕·四块玉】)的豁达,因为,这其实也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三句可谓“无一字无来历”。

第四句“掇梯儿休上竿”。元人有“掇了梯儿上竿”的俚语,意谓只知一味贪进而不考虑退路和危险。“梦魂中识破邯郸”,这句用“黄粱一梦”的典故。唐沈既济《枕中记》讲述卢生在邯郸(今河北邯郸)旅舍中入梦,享尽荣华,醒后却发现店中的黄粱米饭尚未煮熟,因有所悟。“休”是劝喻世人不要执着于“富贵险中求”,留下“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遗憾。“识破”,是提醒世人繁华如梦,短促而虚幻,也是赞誉主人视功名富贵如浮云,勇于抽身早退的洒脱与智慧。第六、七句是说官场日益黑暗险恶,充满了明争暗斗、明枪暗箭,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身涉险境。这四句是进一步阐述选择“懒慢”的原因。最后一句紧接其意,劝“倦鸟归巢”,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的诗意,同时也再一次阐明了居室主人的身份经历,以及取名“懒慢斋”的用意,即历尽艰辛,官场退隐之后,倦鸟归巢,在此居室中闲适自在地度过余生,巧妙地呼应了题意。

此曲构思巧妙,用字精简,达到了乔吉对作曲要求“首尾贯穿”的境界。运用俚语俗语,即使用典,也使用曲的语言,显示了元曲的当行本色。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借所咏之物述怀的小令。李仁仲不详为何人,但曲的内容推测,可能是一个从官场退隐的友人。其居室不取雅字,名为懒慢斋,恐与当时曲作家阿里西瑛号其居懒云窝出自相同的情怀。阿里西瑛作【双调·殿前欢】《懒云窝》以自述,乔吉有同调六首相和,抒发其淡泊功名富贵,厌弃俗世纷争,向往自由隐逸生活的情怀,与此曲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也可窥见这种心态在当时文人士子中是比较普遍的。

猜你喜欢

昨日

唐代 • 李商隐

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

未容言语还分散,少得团圆足怨嗟。

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弦柱雁行斜。

平明钟后更何事,笑倚墙边梅树花。

独不见

唐代 •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宫词

唐代 • 戴叔伦

紫禁迢迢宫漏鸣,夜深无语独含情。

春风鸾镜愁中影,明月羊车梦里声。

尘暗玉阶綦迹断,香飘金屋篆烟清。

贞心一任蛾眉妒,买赋何须问马卿。

望江南·多少泪

五代 • 李煜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观德亭记

明代 • 王守仁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躁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五者,心之不存也。不存也者,不学也。

君子之学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心端则体正,心敬则容肃,心平则气舒,心专则视审,心通故时而理,心纯故让而恪,心宏故胜而不张、负而不驰,七者备而君子之德成。

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于射见之矣。故曰: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射也者,射己之鹄也,鹄也者,心也,各射己之心也,各得其心而已。故曰:可以观德矣。作《观德亭记》。

乔吉
简介描述:

乔吉(约1280年~1345年),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