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寄远

元代乔吉

怎生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得受用遮莫害死,果诚实有甚推辞?干闹了多时,本是结发的欢娱,倒做了彻骨儿相思。

白话译文

为什么裙子变得宽松了?原来是因为如玉般的肌肤变得瘦削了,透着暗香的腰肢变细了。一口饭吃不下,睡觉像烙饼般翻来覆去,气息微弱得像一缕游丝。如果他对我是真心诚意的,即受相思煎熬之苦,又有什么可推辞的?白白地让人痛苦这么久,本应该享受新婚燕尔的欢乐幸福的,却承受了彻骨的相思之痛。

词句注释

  1. 双调:宫调名。折桂令:曲牌名,又名“蟾宫曲”。
  2. 怎生:为什么。
  3. 为玉削肌肤:因为玉体减少了肌肤,即人消瘦了。
  4. 香褪腰肢:腰肢瘦了。
  5. 游丝:空中飘飞的细珠丝,比喻气息微弱。
  6. 受用:享受。
  7. 遮莫:尽管,即使。
  8. 干闹:白白地闹腾。
  9. 结发:此处是结婚的意思。

作品赏析

此曲前三句以衣服变宽松来描写因相思而消瘦,这也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开此先河,而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则成为表达相思之情的经典。此曲用一个问句引起,第二、三句回答了第一句的疑问,指出衣裙宽松是因为身体消瘦了,但身体消瘦又是为哪般?自是不必言明。况且裙子变宽松非一朝一夕间,一个“掩”字又透露出宽松了很多,可见相思入骨。这三句可谓一波三折,回环含蓄,使得平常的表达富有新意,可见作者创作技巧的纯熟。

“饭不沾匙”三句描写相思的情状。这三句运用“赋”的手法,通过对日常生活情形的细致描绘,将主人公食不甘味、睡不安寝、生命垂危的状态表现得更加形象具体、淋漓尽致。任讷说:“曲以说得忌切透辟、极情尽至为尚,不但不宽弛、不含蓄,且多冲口而出,若不能待者。”此语用来评论这三句再贴切不过。

最后几句是以闺中女子的口吻写的。“得受用”两句是说要是能够跟相爱的人一起相守,即使是死也甘愿。“受用”“遮莫”,都是当时的口语。最后三句语意一转,反映了女子心理活动的细微曲折:本想用爱情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耐心地等待与爱人的重聚,但新婚即别却又让她实在难以接受,忍不住抱怨起来。“干闹”表现出主人公的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描写的就是洞房花烛的情形。“结发”点明因新婚而别,所以相思更加彻骨。结尾点明新婚,使前面描写的相思之苦更深一层,更震撼人心,使人不由对主人公生出深深的同情和怜悯。这是曲子的又一波。

这首曲子将普通的闺怨写得一波三折,颇有新意。使用了“怎生来”“得受用”“遮莫”等口语,尽显元曲的本色。

创作背景

这是乔吉为闺中女子代言怀念远方丈夫的相思,其创作时间难以确考。乔吉生不仕,混迹青楼歌馆,流连风月诗酒,与女性接触频繁,因而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体察比较细致入微。

猜你喜欢

燕子来舟中作

唐代 •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白发赋

魏晋 • 左思

星星白发,生于鬓垂。虽非青蝇,秽我光仪。策名观国,以此见疵。将拔将镊,好爵是縻。白发将拔,惄然自诉:禀命不幸,值君年暮。逼迫秋霜,生而皓素。始览明镜,惕然见恶。朝生昼拔,何罪之故?子观桔柚,一暠一晔,贵其素华,匪尚绿叶。愿戢子之手,摄子之镊。

咨尔白发,观世之途。靡不追荣,贵华贱枯。赫赫阊阖,蔼蔼紫庐。弱冠来仕,童髫献谟。甘罗乘轸,子奇剖符。英英终贾,高论云衢。拔白就黑。此自在吾。白发临欲拔,瞑目号呼:何我之冤,何子之误!甘罗自以辩惠见称,不以发黑而名著。贾生自以良才见异,不以乌鬓而后举。闻之先民,国用老成。二老归周,周道肃清。四皓佐汉,汉德光明。何必去我,然后要荣?

咨尔白发,事各有以,尔之所言,非不有理。曩贵耆耄,今薄旧齿。皤皤荣期,皓首田里。虽有二毛,河清难俟。随时之变,见叹孔子。发乃辞尽,誓以固穷。昔临玉颜,今从飞蓬。发肤至昵,尚不克终。聊用拟辞,比之国风。

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别有凌空一叶,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泪湿,明珰恨远,旧游梦里。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

甲午除夜

金朝 • 元好问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已恨太官馀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静者居记

明代 • 高启

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予记之,久辞而未获。

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乎!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是居乎?”

予谓客曰:“子何言之戾耶?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居静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壒者,子谓其果静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矣。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果非静者乎?盖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是居之静无与于人,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虽然,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然非此之谓也。《传》曰:‘居天下之广居。’广居,仁也。自克己以复之,主敬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迁,渊靓而莫测,则其体静矣,故曰‘仁者静’。张君之志,盖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岂未之思乎?”

客未有以应。张君起而谢曰:“ 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

顾予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

乔吉
简介描述:

乔吉(约1280年~1345年),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