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瀑布就像织女用天机和月梭织成的白绢,高高地垂挂在石壁上端。那略带寒意的雪练又像传说中的冰丝带着蒙蒙细雨在天空飘洒,几千年也晒不干。瀑布溅起的水花凉气袭人,让人感到衣单寒凉。瀑布有时像白色的长虹飞落涧底畅饮,有时像白色的巨龙奔腾下山,有时像睛天的巨浪飞越险滩。
朱权《太和正音谱》说:“乔梦符(乔吉)之词,如神鳌鼓浪。”又说:“若天吴(水神)跨神鳌,噀沫于大洋,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水仙子·重观瀑布》正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全曲想象丰富,境界开阔,造语夸张,比喻新颖,表现了作者对神奇壮美的大自然的赞颂与倾倒。
描写地上瀑布,笔却从“天机”落下,诗情破空飞来,令人惊绝。“天机”指织女星的织布机。织女的神话故事起源很早,《诗经·小雅·大东》说:“跂彼系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后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一诗中也有“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的诗句。乔吉从瀑布联想到织女所织白绢,可见他想象丰富,且善于化用成典,称得上是长袖善舞。首两句是说:看来织女已织成白练,用作织布机梭的弯月已放置在一边,而天上那雪白的长练正高高地垂挂在山岩的石壁上。两句打通天上人间,使作品具有极为开阔的视野和想象空间。“冰丝带雨悬霄汉”句承上启下:绢由丝织成,“冰丝”因“雪练”引出,“悬霄汉”与“天机”“高垂”相关合;“带雨”,逗出下一句“几千年晒未干”。作者“寂然凝虑,思接干载”,仿佛看到了眼前的瀑布不只是从天流到地下,而且还是从远古流向今天。“几千年”三字一下子打通了历史与现实,使作品又具有极为悠远的时间跨度。上几句作者着重写形,以形传神,下几句则着重写瀑布之精神动态,以神带形。“露华凉人怯衣单”,写瀑布之寒。瀑布飞溅,水雾蒙蒙,清寒逼人,以至于要“怯衣单”了。末三句采用鼎足对描画瀑布的动态。前面写瀑布“高垂”“悬”,是以静写动,尽管气势恢宏,但力度尚嫌不足。这三句则连用三个比喻写出瀑布的动态,以“白虹”“玉龙”“晴雪”为瀑布绘形绘色,以“饮”“下”“飞”极写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气势,神形俱现,极为壮观。
这首小令形象鲜明,气韵生动,主要得力于比喻的成功运用。将瀑布直指为“雪练”“冰丝”“露华”是借喻;鼎足对三句,用比喻词“似”字提起,是明喻。通篇比喻叠出,多方设喻,描画了瀑布的静态,也写出了它的动态;既描画了瀑布的色相,也写出了它流走飞动的神韵。虽然全篇不见“瀑布”字样,壮美奇伟的瀑布却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此曲见于《乔梦符小令》,是一支描写瀑布奇观的小令。乔吉所观瀑布在今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中。在此之前作者已写过一支小令《水仙子·乐清白鹤寺瀑布》:“紫萧声入九华天,翠壁花飞双玉泉。瑶台鹤去人曾见,炼白云丹灶边。问山灵今夕何年?龙须水殊砂腻,虎睛丸金汞圆。海上寻仙。”这次复睹旧景,故以“重观瀑布”为题作此曲。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士会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