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重观瀑布

元代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白话译文

瀑布就像织女用天机和月梭织成的白绢,高高地垂挂在石壁上端。那略带寒意的雪练又像传说中的冰丝带着蒙蒙细雨在天空飘洒,几千年也晒不干。瀑布溅起的水花凉气袭人,让人感到衣单寒凉。瀑布有时像白色的长虹飞落涧底畅饮,有时像白色的巨龙奔腾下山,有时像睛天的巨浪飞越险滩。

词句注释

  1. 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水仙子:曲牌名。入“双调”,亦入“中吕宫”“南吕宫”。全曲八句七韵,除衬字外四十二字,句式为:七、七、七、五、六、三、三、四。
  2. 天机:指织女的织布机。闲:义同“罢”,停止。
  3. 雪练:像雪一样洁白的绢。
  4. 霄汉:此指天空。
  5. 露华:指瀑布溅起的水花。华,同“花”。
  6. 似白虹饥涧:意为像白虹吞饮涧水一样。
  7. 玉龙下山:喻瀑布从山顶奔流而下,如玉龙下山一般。
  8. 晴雪飞滩:意为瀑布溅起的水花,像雪花一样,落在沙滩上。

作品赏析

朱权《太和正音谱》说:“乔梦符(乔吉)之词,如神鳌鼓浪。”又说:“若天吴(水神)跨神鳌,噀沫于大洋,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水仙子·重观瀑布》正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全曲想象丰富,境界开阔,造语夸张,比喻新颖,表现了作者对神奇壮美的大自然的赞颂与倾倒。

描写地上瀑布,笔却从“天机”落下,诗情破空飞来,令人惊绝。“天机”指织女星的织布机。织女的神话故事起源很早,《诗经·小雅·大东》说:“跂彼系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后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一诗中也有“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的诗句。乔吉从瀑布联想到织女所织白绢,可见他想象丰富,且善于化用成典,称得上是长袖善舞。首两句是说:看来织女已织成白练,用作织布机梭的弯月已放置在一边,而天上那雪白的长练正高高地垂挂在山岩的石壁上。两句打通天上人间,使作品具有极为开阔的视野和想象空间。“冰丝带雨悬霄汉”句承上启下:绢由丝织成,“冰丝”因“雪练”引出,“悬霄汉”与“天机”“高垂”相关合;“带雨”,逗出下一句“几千年晒未干”。作者“寂然凝虑,思接干载”,仿佛看到了眼前的瀑布不只是从天流到地下,而且还是从远古流向今天。“几千年”三字一下子打通了历史与现实,使作品又具有极为悠远的时间跨度。上几句作者着重写形,以形传神,下几句则着重写瀑布之精神动态,以神带形。“露华凉人怯衣单”,写瀑布之寒。瀑布飞溅,水雾蒙蒙,清寒逼人,以至于要“怯衣单”了。末三句采用鼎足对描画瀑布的动态。前面写瀑布“高垂”“悬”,是以静写动,尽管气势恢宏,但力度尚嫌不足。这三句则连用三个比喻写出瀑布的动态,以“白虹”“玉龙”“晴雪”为瀑布绘形绘色,以“饮”“下”“飞”极写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气势,神形俱现,极为壮观。

这首小令形象鲜明,气韵生动,主要得力于比喻的成功运用。将瀑布直指为“雪练”“冰丝”“露华”是借喻;鼎足对三句,用比喻词“似”字提起,是明喻。通篇比喻叠出,多方设喻,描画了瀑布的静态,也写出了它的动态;既描画了瀑布的色相,也写出了它流走飞动的神韵。虽然全篇不见“瀑布”字样,壮美奇伟的瀑布却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创作背景

此曲见于《乔梦符小令》,是一支描写瀑布奇观的小令。乔吉所观瀑布在今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中。在此之前作者已写过一支小令《水仙子·乐清白鹤寺瀑布》:“紫萧声入九华天,翠壁花飞双玉泉。瑶台鹤去人曾见,炼白云丹灶边。问山灵今夕何年?龙须水殊砂腻,虎睛丸金汞圆。海上寻仙。”这次复睹旧景,故以“重观瀑布”为题作此曲。

名家点评

  •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邓元煊:此曲写瀑布奇景,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上描画出了瀑布的壮丽。天上人间,动静交织,绘形绘色,可谓穷形尽态。想象瑰奇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巧思独运,自铸新词。有人曾把乔吉比作唐代诗人李贺,视为“鬼才”,也不无道理。(《元曲:彩图版》)
  • 西华师范大学教授刘玉平:这是一支描写瀑布奇观的著名小令。全曲不仅充溢着作者对神奇壮美的大自然的讴歌和礼赞之情,尤其是通过独特的想像和新颖的比喻所创造的阔大境界更令人拍案称绝。全曲想像瑰奇、妙喻迭出,故明人李开先称乔吉为“曲中李白”。(《元曲大辞典》)

猜你喜欢

赤壁

唐代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说

清代 •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庆春宫·越中钱得闲园

宋代 • 吴文英

春屋围花,秋池沿草,旧家锦藉川原。莲尾分津,桃边迷路,片红不到人间。乱篁苍暗,料惜把、行题共删。小晴帘卷,独占西墙,一镜清寒。

风光未老吟潘。嘶骑征尘,只付凭阑。鸣瑟传杯,辟邪翻烬,系船香斗春宽。晚林青外,乱鸦著、斜阳几山。粉消莫染,犹是秦宫,绿扰云鬟。

野老

唐代 • 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别刘大校书

唐代 • 高适

昔日京华去,知君才望新。

应犹作赋好,莫叹在官贫。

且复伤远别,不然愁此身。

清风几万里,江上一归人。

乔吉
简介描述:

乔吉(约1280年~1345年),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