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忽然听到韩少府前来拜访的消息,我笑着穿上衣服走出了草堂。
村里的小孩没有见过官员华贵的马车,都慌忙地跑到芦苇荡里,把自己藏了起来。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迎接友人时的喜悦心情。诗中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题目中的“喜”字表达了诗人高兴的心情,“喜”字也是全诗的诗眼,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诗从“忽闻”写起,一个“忽”字表示了事情的突然,也写出了出乎意料的惊喜之感;第二句从动作写起,“笑”字紧扣了题目中的“喜”字,穿衣迎接动作,透露着一股欣喜的情感。
这两句诗从正面描写了“见访”的情景。后两句就写了孩子们藏起来时的景象,一方面描写了普通家庭的孩子们都没见过世面,胆小;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官员们在孩子心里的影响。
诗人虽然地位低下,但也掩饰不了官员来访时他高兴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影响和声望。“儿童不惯见车马,走人芦花深处藏。”尾句从侧面描写了“见访”。
这首诗用简短的文字写出了诗人遇有官员来访的欣喜心情,同时也显示诗人在当时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诗写得通俗易懂,而且生活气息很浓。
该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胡令能隐居圃田,圃田是列子之乡,胡令能对列子推崇备至,时常祭祀列子,他深受列子的影响,成就了一副道家风骨,他宁可曳尾于涂,逍遥于世,也不愿意劳心劳力,为仕途功名去奔走。韩少府早闻胡令能的才名,特意来访,胡令能作《喜韩少府见访》叙述此事。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乡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吾家旧贫,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比牒并名,早为宰相。惟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业衰落,仍有失误;案之典礼,便合传家。
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安性,覃思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故尝扶仗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耶!可不深念耶?
吾虽无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夕方暮,其可图乎!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憾;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