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歌

魏晋傅玄

燕人美兮赵女佳,其室由迩兮限层崖。

云为车兮风为马,玉在山兮兰在野。

云无期兮风有止,思多端兮谁能理?

白话译文

燕女美貌啊赵女佳好,居所近在咫尺啊,倩影远隔层崖,怎能见到她!

我欲乘云车风马,前往求访,她如兰似玉,僻处山野。

云有时不遇,风有时停止,我思慕多端,无以慰解,谁能为我理清这相思的烦恼?

词句注释

  1. “燕人”句:燕、赵为二国名。战国时燕国都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赵国都在今河北省邯郸县。古诗曰“燕赵多佳人”。这里“燕人”、“赵女”也可能是用来比贤才之士,贤才居处山野,过风云际会就出而用世。
  2. “其室”句:用《诗经·东门之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两句的意思,表示思慕而不得见。迩(ěr):近。限:隔着。层崖:层层山崖。
  3. 玉、兰:用美玉和兰花比喻美人。
  4. 无期:指没有约定日期。
  5. 多端:多头绪,多方面。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思慕情感的诗。全诗仅六句。首二句着重写所思女子的美和诗人与她之间的阻隔,后四句写诗人的追求以及求之不遇的怅惘心绪。

诗歌一开头就热情赞美燕姬赵女的佳妙,表达一腔思慕之情。诗人不畏层峦叠嶂的阻隔,幻想以云为车,以风为马,驱风驾云去追求美的偶象。然而她们如兰似玉幽居山野深谷,难以寻觅,更何况风云飘忽无定,难以依靠。诗人的满腔情愫没有人能够理解。此诗篇幅不长,却将诗人的思慕之情写的宛曲有致,一波三折。

此诗写思慕情感,主要是通过对一种可望而不可即、求之而不可得的境界的描写来实现的。这类境界常见于古诗,如《诗经》中的《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两篇。陈启源《毛诗稽古篇》云:“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此诗的创作,显然曾受到这样的构思的影响。诗人并未正面直接地表白内心感情,描绘也不事藻饰,然而无限情思,尽在其中。

诗歌采用的是楚歌体形式,每句嵌用“兮”字,自然形成一种略有参差,而大体整齐、和谐的节奏。同时它又是押韵的,“佳”“崖”为平声韵,“马”“野”“止”“理”为仄声韵。诗人似乎注意到了声韵与整首诗情调和意境的配合,这里,平声韵舒畅昂扬,仄声韵略显短促低沉,形成一种委婉、悠扬而又沉郁的旋律,不仅与赞美、思慕佳人而最终追求不到,无以慰藉情怀的内容相吻合,而且与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律动相合拍。整首诗在谋篇布局、意象组合、用韵转意、节奏旋律上,都达到了和谐统一。

创作背景

《吴楚歌》属乐府《杂歌谣辞》,《玉台新咏》卷九题为《燕人美篇》,又作《燕人美兮歌》。诗以“燕人”与“赵女”借指相思男女,以玉喻男,以兰喻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由于父家长制和一夫多妻制所造成的男性在情爱上的占有性和游移性,所以妇女的命运往往是悲惨的:情好不终初合后睽者有之,彼厚我凉一生弃置闲房者有之,甚至像司马懿之辱妻、司马师之鸩杀其妻者亦有之,于是形诸歌咏乃发而为齐纨裂素团扇秋捐之叹。国本是家的扩大,家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一个大大扩大了的家。中央君权的存在,使得一切人都必须依附于它。君对于臣,正像丈夫对妻妾一样,同具有占有性和游移性。家中的男性,乃可悲地变为社会上的女性。于是,当他们歌咏起君臣之事时,即自发地自拟为女身(君王则自发地保持自己的男身,有时,高级官僚之思得下贤,亦会自拟为男性,不过这种情况远不多见),其辞乃竭尽缠绵哀怜之状。这一类诗中,正反映出处在一个权力至上国度里的知识分子那种雌性的心理。

名家点评

  • 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钟陵《古诗词鉴赏》:由于傅玄的乐府诗是一个自觉学习乐府诗时代的产物,所以他的一些较为优秀的乐府诗确有汉乐府民歌的气韵。傅玄的乐府诗把较多的同情,给予了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深重的妇女,这是他的长处,因而也是他的主要成就之所在。不过从艺术性上说,他的长篇多铺叙而少精彩,缺乏上乘之作,其短章则尚有清新可读之篇,这首《吴楚歌》堪称佳构。此诗以扑朔迷离的文辞,写出了一种恍惚的情思,颇耐含咀。

猜你喜欢

情诗

魏晋 •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悽怆内伤悲。

欧阳修论作文

宋代 • 苏轼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狱中血书

明代 • 杨涟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西园春暮。乱草迷行路。风卷残花堕红雨。念旧巢燕子,飞傍谁家,斜阳外,长笛一声今古。

繁华流水去,舞歇歌沉,忍见遗钿种香土。渐橘树方生,桑枝才长,都付与、沙门为主。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又突兀梯空,梵王宫宇。

汝坟贫女

宋代 • 梅尧臣

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傅玄
简介描述:

傅玄(217年—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铜川)人,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少年时因父母早亡,身处孤贫之中,折节发奋读书。于曹魏正始年间,傅玄与王沈等共撰《魏书》。后参安东、卫军军事,转温县令,再迁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傅玄党附司马氏。咸熙元年(264年),傅玄受封鹑觚男,后进爵为鹑觚子,加驸马都尉。晋武帝广开言路,傅玄上疏批评魏武帝、魏文帝,议尊儒学。泰始四年(268年),傅玄迁为御史中丞,上疏陈便宜,言农事得失、安边等五事。次年,转迁太仆,后转司隶校尉。于咸宁四年(278年)卒于家,年六十二岁。

傅玄主张尊儒尚学,反对清谈习气;在社会经济方面,提出贵农贱商的办法,对当时的政治和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傅玄工诗,尤以乐府诗盛名。他的诗歌典雅工丽,具有说教性,这种写法和风格对太康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傅玄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