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

魏晋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悽怆内伤悲。

白话译文

一抹轻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我的衣裳。

鱼潜游于清澈的湖水,鸟飞翔于高高的天空。

离乡的游子,因劳作到遥远的他乡。

去的时候刚开始打霜,现在又已经是白露时节。

游子唱“彼黍离离”,留守人唱“式微式微,胡不归”。

对着宾客感情激荡,内心伤悲。

词句注释

  1. 情诗:《玉台新咏》题作“杂诗”。情,离乡之情。
  2. 微阴:淡淡的薄云。翳:遮蔽。阳景:日光。
  3. 飘:吹动。
  4. 渌:一作“绿”,清澈。
  5. 薄:迫近,靠近。
  6. 眇眇:辽远。客行士:客居在外的人。
  7. 徭役:古代统治者强迫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8. 始出:刚刚出去服役。严霜结:露水凝结成寒冷的霜。指秋末冬初。
  9. 今来:现在归来。白露晞:露水已干,意味着已没有霜。指春季。晞,干。
  10. 游子:指在外服役者。黍离:指《诗经·王风》中的《黍离》。诗中说:“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是流浪者抒发内心忧伤的诗。
  11. 处者:居家者,留守人。式微:指《诗经·邶风》中的《式微》。诗中说:“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序》说,黎侯流亡于卫,随行臣子作此诗劝他归国。
  12. 慷慨:情绪兴奋激动。嘉宾:好友,即“处者”。
  13. 悽怆:凄凉悲伤。悽,同“凄”。內:内心。

作品赏析

该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以写景作为全诗的发端。“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写出一派凄清的景色。这是写景,也是写情。诗人在写景中寄寓着自己压抑、忧郁的心志。“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诗人以鱼鸟的自由活动来对照映衬下文征夫的不自由。

第二层,写远役征人思归。“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这两句写出征人离家远行服役,长久不能归家,内心产生的渺茫之感。“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承上启下,写徭役时间之长。一年过去了,出来服役的时候是结严霜的初冬时节,现在归来已是白露唏的冬日了。《诗经·秦风·蒹葭》篇以“白露为霜”“白露未晞”写秋景,因此,“严霜结”“白露晞”当为冬景了。

第三层,写征人久役归来,见家园残破的感慨。“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诗经·王风·黍离》篇的首章说:“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毛诗序》认为,这是东周大夫行役到镐京,见到宗庙宫室的旧址都长了禾黍,不胜感慨而作的诗。这里借以表示征夫行役归来感叹家园的破残。《诗经·邶风·式微》篇的首章说:“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毛诗序》说:黎侯被狄人所逐,寄居在卫国,他的臣属劝他回国而作此诗。这里只取其劝归之意,借以表示亲友劝征人归居故乡,不要再离去。这两句写出征人行役归来看到的家乡破败荒凉的景象。“慷慨对嘉宾,悽怆内伤悲。”面对家乡的亲友,征夫满腹感慨,表现了他万分愁苦的心情。这样,诗歌一、二层通过对征人行役思归,归来却又愁苦感慨的形象描写,传达出诗人在政治生活中抑郁不得志、进退皆难的复杂情怀。

曹植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该诗虽然不是诗人的主要代表作,却也写得情切意深,意象生动、丰满。特别是语言精当,描写工细,如“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等句,对偶工整,形象鲜明。运用《黍离》《式微》等典故也自然、贴切,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该诗似作于建安年间。诗人曹植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对民生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体察。在微阴蔽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季节转换中,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鱼鸟安然游翔之景,引发出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的联想。诗人因景感怀,发为浩叹,遂作该篇。

名家点评

  • 南朝文学评论家钟嵘《诗品》:“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 南宋诗论家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一):“《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苏轼谓韩退之(韩愈)‘始去杏飞蜂,及归柳嘶蚻’与《诗》意同。子建云:‘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又:‘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唏。’王正长云:‘昔往仓庚鸣,今来蟋蟀吟。’颜延年云:‘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退之又居其后也。”
  • 明代诗人谢榛《四溟诗话》(卷一):“魏文帝曰:‘梧桐攀凤翼,云雨散洪池。’曹子建曰:‘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以上虽为律句,全篇高古。及谢灵运古律相半,至谢朓全为律矣。”
  • 明代戏曲家张凤翼《文选纂注》(卷十二):“《情诗》此诗有不忘汉宫室之意。子建所以不得于文帝者,大都以此,非独以才见嫉也。”
  • 明代文学家、诗论家许学夷《诗源辨体》(卷四):“谢茂秦谓《古诗十九首》,不作意,是家常话;子建‘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是官话。予谓拟之未当。若子建《赠白马王》诗,则全是官话也,然当官自不可无,此《风》《雅》之辨。”
  • 清代作家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五):“凡情诗皆借闺房儿女之私,以写臣不得于君之思。子建此诗,旧注为忠君忧国之情,甚至以为不忘汉室,何其迂也。大抵子建平生,只为不得于文帝,常有忧生之嗟,因借遥役思归之情,以喻其忧谗畏讥,进退维谷之意。‘阳景’,喻武帝;‘微阴’,喻文帝。谓之微者,履霜之惧也。‘清风’,即凉风,喻群小见凌之渐也。‘游鱼’,本欲游也,乃不敢游而潜绿水;‘翔鸟’,本欲集也,乃不敢集而薄天飞。即殷仲文所云‘渊无恬鳞,林无静柯’之意。‘遥役’,言其远。‘不得归’,言其久。而以‘眇眇’二字,著于‘鱼潜’云云之下,危之也。‘严霜结’‘白露晞’,乃重阴冱寒之时,己之往来,皆适当其时,所谓坚冰至也。要知始往今来,不是喜得其归,亦不是纪其岁月之久,只用‘出’字‘来’字,引起下文。言始之出也,将以游也,游叹《黍离》,则无国可依。今之来也,将以居也,居歌《式微》,则无家可归。此诗此情,真可悲伤。然伤悲亦止在心内自转,对宾客强作慷慨之态。在宾止见我之慷慨,以我为云云,岂能知我中心之凄怆哉!”

猜你喜欢

为有

唐代 • 李商隐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春寒

宋代 •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代 •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大人赋

两汉 • 司马相如

相如拜为孝文园令,见上好仙,乃遂奏《大人赋》,其辞曰:

世有大人兮,在于中州。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兮,朅轻举而远游。乘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建格泽之长竿兮,总光耀之采旄。垂旬始以为幓兮,抴彗星而为髾。掉指桥以偃蹇兮,又旖旎以招摇。揽欃枪以为旌兮,靡屈虹以为绸。红杳渺以眩湣兮,猋风涌而云浮。驾应龙象舆之蠖略逶丽兮,骖赤螭青虬之蚴蟉蜿蜒。低卬夭蟜据以骄骜兮,诎折隆穷躩以连卷。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骧以孱颜。蛭踱輵辖容以委丽兮,蜩蟉偃篬怵彘以梁倚。纠蓼叫奡踏以艐路兮,蔑蒙踊跃腾而狂趡。莅飒卉翕熛至电过兮,焕然雾除,霍然云消。

邪绝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悉征灵圉而选之兮,部署众神于瑶光。使五帝先导兮,反太一而从陵阳。左玄冥而右含雷兮,前陆离而后潏湟。厮征北侨而役羡门兮,属岐伯使尚方。

祝融惊而跸御兮,清雰气而后行。屯余车其万乘兮,綷云盖而树华旗。使勾芒其将行兮,吾欲往乎南嬉。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纷湛湛其交错兮,杂遝胶葛以方驰。骚扰冲苁其相纷挐兮,滂濞泱轧洒以林离。攒罗列聚丛以茏茸兮,衍曼流烂坛以陆离。径入雷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崛礨嵬䃶。遍览八紘而观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

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奄息葱极泛滥水嬉兮,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西望昆仑之轧芴洸忽兮,直径驰乎三危。排阊阖而入帝宫兮,载玉女而与之归。登阆风而遥集兮,亢乌腾而一止。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矐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回车朅来兮,绝道不周,会食幽都。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噍咀芝英兮叽琼华。僸侵浔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贯列缺之倒景兮,涉丰隆之滂沛。驰游道而循降兮,骛遗雾而远逝。迫区中之隘陕兮,舒节出乎北垠。遗屯骑于玄阙兮,轶先驱于寒门。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眩眠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乘虚无而上遐兮,超无有而独存。

叙曰: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馀无闻焉。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逮至汉武帝赋《柏梁》,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无取焉。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祔事于偃师。途次于荆,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为文,拜余为志。辞不可绝,余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

系曰:昔当阳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艺,令于巩。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闲生甫;闲为奉天令。甫字子美,天宝中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命宰相试文,文善,授右卫率府胄曹。属京师乱,步谒行在,拜左拾遗。岁馀,以直言失,出为华州司功,寻迁京兆事。旋又弃去。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九。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殁,命其子嗣业。嗣业贫,无以给丧,收拾乞丐,焦劳昼夜,去子美殁后馀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亦足为难矣。

铭曰:维元和之癸巳,粤某月某日之佳辰,合窆我杜子美于首阳之前山。呜呼!千载而下,曰此文先生之古坟。

曹植
简介描述: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魏文帝曹丕之弟。中国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音乐家。

曹植少年早慧,年十岁余,便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亦能文,援笔立成,深受曹操宠爱,几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饮酒无度失宠。曹操死后,曹植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的十几年里,多次被迫迁徙封地,初封平原侯,后徙临淄侯。曹丕、曹叡相继称帝后,屡遭迫害,创作了广为人知的《七步诗》表达当时的煎熬与愤懑。后被贬为安乡侯,又徙封陈王,最终因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郁郁死于壮年。

曹植在建安诗坛上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他在汉乐府古诗的基础上,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现存诗七八十首,是建安诗人中最多的。前期的诗歌以《白马篇》为代表,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后期因为生活的突变而导致诗风的转变,从以前轻松乐观、浪漫向上的情调改变为是忧虑、悲愤、抑郁和痛苦,代表有《赠白马王彪》等。除诗歌创作外,曹植的散文和辞赋写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著有《与杨德祖书》《与吴季重书》《求自试表》等历代传通的名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