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轩诗兴

宋代张鎡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白话译文

柴门边有风卷入,继而被风吹开了,映入眼帘的是狭窄的小路,小路两旁是刚栽好不久的竹子。

竹影轻轻划过碧绿的茶碗,竹叶在风中发出簌簌的声音,似乎在追逐着房中那轻巧的篆烟。

以后有了竹子的陪伴,夏天在房中慵懒小睡就能看到星星穿过竹梢,冬天在房中安闲吟诗就能看到大雪压上竹枝。

设想到了冬天,这儿的风景一定更好。只是有一点啊,千万不要把墙下的那株梅花移走。

词句注释

  1. 竹轩:座落在竹林中的幽雅小室。
  2. 柴门:用木柴做的门。
  3. 狭径:小路,小径。旋:刚刚,不久。
  4. 梢影:竹梢的影子。
  5. 篆烟:盘香的烟缕。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6. 暑天:这里是指夏天的夜晚。星穿过:星星从竹林上面穿过。
  7. 闲吟:闲暇时吟诗。雪压摧:指大雪压弯竹枝。
  8. 此时:指冬季。承上句“雪压摧”而来。
  9. 移:移开,迁走。

作品赏析

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修竹本以它的高洁和潇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激赏。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主。

开头两句:“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第三四两句:“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在静观当中,确实是体会得非常细致。第五六两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却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从诗句中作者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这样倦卧也好,闲吟也好,竹轩都可以供以诗情、诗兴,而此情此景,都非在其他的处所所能领略到的。作者为诗,不求工而自工,从这几句诗中,也就可以使人心领而神会了。

结尾两句:“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作者因此时尚在夏季,所以第六句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是预想如此。作者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淸,使竹轩更有幽致。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咽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戞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所以作者在诗中叮嘱自己说:“莫移墙下一株梅,”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到那时节,是“日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的梅花,那就听自己的便了。

此诗清而不瘦,隽而不寒。句句扣题,但并不拘泥。作者尝从杨万里学诗,得起自然清丽。就此诗来说,风格也和姜夔相近。

创作背景

张镃在杭州府中修筑了一座竹轩,诗人当轩品茗,在此清雅情境之下,畅想不已,意趣大动,诗兴盎然写下此诗。

名家点评

  •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分类集成·宋诗卷》:诗人写竹轩,集中写因竹带来的种种佳趣。后四句更想象署天夜卧观星、冬天凭轩赏雪、寒梅与修竹相映等情景,更得清趣幽致。全篇字面上并未明点出竹,但句句紧扣住竹来抒写。在清幽脱俗的景物环境中,竹轩主人一诗人的形象栩栩而出。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刘学军《中国古建筑文学意境审美》:该诗自然清丽,风格俊雅,既描写了轩主人的品茗、焚香等室内辅助性活动,又着意赞美了竹轩的观竹、观雪、观梅等高情逸致,今天阅读此诗,那种文人之雅性、书室之雅气够令人向往和追慕的。

猜你喜欢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

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

郢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

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

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愚溪诗序

唐代 •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稼轩居士花下与郑使君惜别醉赋,侍者飞卿奉命书。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扬州清明

明代 • 张岱

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自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一带,靓妆藻野,袨服缛川。随有货郎,路旁摆设古董古玩并小儿器具。博徒持小杌坐空地,左右铺衵衫半臂,纱裙汗帨,铜炉锡注,瓷瓯漆奁,及肩彘鲜鱼、秋梨福桔之属,呼朋引类,以钱掷地,谓之“跌成”;或六或八或十,谓之“六成”“八成”“十成”焉。百十其处,人环观之。

是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邱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南宋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而余目盱盱,能无梦想!

张鎡
简介描述:

张鎡(1153年-1235年),字功甫,亦作功父,又字时可,号约斋。祖籍凤翔(今属陕西),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张俊曾孙,张炎曾祖。中国南宋词人。

张鎡以荫得官,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通判临安府。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直秘阁。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任司农寺主簿。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 ),由司农寺丞落职与宫观。开禧三年(1207年),除司农少卿,参与史弥远谋杀韩侂胄,为史所忌,坐事追两官送广德军居住。嘉定四年(1211年),复谋诛史,事情泄漏,除名勒停,送象州羁管。端平二年(1235),卒。

张鎡精于书法,兼善画竹石古木。亦长于词,内容大都写园林风光、节序感兴、咏花赏月,以及交游酬唱等,而叙登临宴游者居半。词风清丽和婉,语言明快洗练,写景咏物,尤为工细。著有《南湖集》10卷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