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槐

明代冯清

行台阶下原植三槐,故巡抚张纪常正德壬申正月剪伐其一,寸干无存。闰五月初十日,予适抚临。越旬日,前槐茁复出土,月转盛茂,再月余,而柯肄乔耸叶蔽云飞凌空之势,勃然莫遏。噫!槐一物也,厚积昌发乃尔。气数遭际之盛造化生育之功,夫岂徒然而已哉!是用谩成小诗以纪其实传告将来云。

谁把庭槐浪剪除,源头生意自赢馀。

肄丛故柢戈矛立,叶护重阴伞盖舒。

间世瑞灵钟厚载,新晴苍翠接清虚。

凉氛谩讶祛烦暑,王氏祯祥史续书。

白话译文

衙门台阶下原本种着三棵槐树,老巡抚张纪常在正德七年(1512年)正月砍掉了其中一棵,连一寸树干都没留下。闰五月初十这天,我刚到任巡抚。过了十来天,被砍的槐树桩上突然冒出新芽破土而出,一个月就长得枝繁叶茂,再过一个多月,枝干挺拔如戈矛林立,枝叶繁茂像伞盖般舒展,大有凌云蔽日之势,生命力旺盛得挡都挡不住。哎呀!槐树不过是种植物,竟能积蓄力量如此蓬勃生长。这旺盛的气运际遇,大自然化育万物的功力,又怎会是无缘无故的呢!于是我随口写了首小诗记录这件奇事,传给后人知晓。

谁把庭院的槐树胡乱砍伐?根底的生机却愈发旺盛勃发。

新枝从老根上如戈矛般挺立,绿叶织成伞盖般浓密的荫凉。

这隔世罕见的祥瑞承载厚土,雨后初晴的苍翠直连云霄。

莫惊讶这清凉能驱散酷暑,王氏的吉祥注定要载入史册。

词句注释

  1. 正德壬申:即正德七年(1512年)。
  2. 浪:轻易;随便。
  3. 赢馀:此指树木再生的嫩条。
  4. 肄丛:树砍后再生的很多的小枝。
  5. 柢:树根。
  6. 戈矛立:意为丛生的小树枝像戈和矛一样竖立。
  7. 钟:专注的意思。
  8. 厚载:地厚而载万物。语出《易·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也专指地。
  9. 清虚:太空,天空。
  10. 王氏祯祥史续书:此句费解。王祯祥,不知何许人也?“史续书” 是否指《王祯农书》?王祯(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

作品赏析

《咏槐》是明代大臣冯清创作的七言律诗,收录于《弘治宁夏新志》。该诗创作于正德七年(1512年),以宁夏巡抚衙门阶前槐树被伐后再生为背景,借物抒怀,托槐树意象赞颂自然生命力,并暗含对时局的感慨。

全诗前两联描绘槐树重生之貌,以“戈矛立”“伞盖舒”等意象表现其勃发态势;后两联由自然现象引申至“厚载”“清虚”等哲学思辨,融合《周易》“肄丛”“厚载”典故,展现人文意蕴。末句“王氏祯祥”或关联元代农学家王祯,但具体释义存疑。诗句以七言律诗为载体,符合明代士大夫借咏物阐发理趣的创作传统。

冯清时任宁夏巡抚,目睹槐树被砍伐后奇迹复苏,遂作此诗。诗中“行台阶下原植三槐”的序言记载了具体创作场景,既折射边疆任职期间对自然与人事的思考,亦隐含槐树象征三公之位的文化隐喻。

猜你喜欢

王氏能远楼

元代 • 范梈

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请君得酒勿少留,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

醉捧勾吴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

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

昆仑池上碧桃花,舞尽东风千万片。

千万片,落谁家?愿倾海水溢流霞。

寄谢尊前望乡客,底须惆怅惜天涯。

朝来曲

唐代 • 王昌龄

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

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历阳壮士勤将军,神力出于百夫,则天太后召见,奇之,授游击将军,赐锦袍玉带,朝野荣之。后拜横南将军。大臣慕义,结十友,即燕公张说、馆陶公郭元振为首。余壮之,遂作诗。

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

江山犹郁盘,龙虎秘光彩。

蓄泄数千载,风云何霮薱!

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元代 • 张可久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

多丽·咏白菊

宋代 • 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酴釄。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冯清
简介描述:

冯清,明代大臣。别号濯庵,顺天府(治所在今北京市)籍,浙江余姚县人。公元1493年(弘治癸丑)进士。公元1515年(明武宗正德七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公元1517年(正德九年)夏,升户部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三边军饷。

冯清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