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唐代李昂

汉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间。

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

阴山瀚海千万里,此日桑河冻流水。

稽洛川边胡骑来,渔阳戍里烽烟起。

长途羽檄何相望,天子按剑思北方。

羽林练士拭金甲,将军校战出玉堂。

幽陵异域风烟改,亭障连连古今在。

夜闻鸿雁南渡河,晓望旌旗北临海。

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

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

城南百战多苦辛,路傍死卧黄沙人。

戎衣不脱随霜雪,汗马骖单长被铁。

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

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

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

天边回望何悠悠,芳树无人渡陇头。

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

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麾兵静北垂,此日交河湄。

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

白话译文

朝廷还没能将燕支山纳入版图,战士们年年在北方沙漠边塞戍守征战。

在塞外长途驱驰着汗血宝马,玉门关常常紧闭于云雾之中。

阴山和瀚海相隔千万里,如今桑干河的水都已在严寒中冻结。

稽洛川边胡人的骑兵袭来,渔阳的戍所里烽火燃起。

紧急的军书在长途上接连不断,天子手按佩剑,忧心北方的战事。

羽林军的士兵们擦拭着金甲,将军离开殿堂去校场指挥作战。

幽陵这异域之地的景象已改变,而那一座座堡垒从古至今依然存在。

夜里听闻鸿雁向南飞过黄河,清晨看到军旗在北方海边飘扬。

边塞的风沙淅淅沥沥地飞舞,远远延伸连接着无边的沙漠。

昏暗的沙漠上云雾刚刚散开就开始布阵,西山明月升起时能听到响箭的声音。

城南经历了无数次苦战,道路旁满是黄沙中战死之人的身躯。

战士们身上的戎装从不脱下,任凭霜雪相侵,战马疲惫不堪,身上长久披着铁甲。

杨叶楼中收不到家书,莲花剑上徒然沾染鲜血。

匈奴还没消灭就绝口不提家,一路行进在遥远的边疆。

思念家乡的心啊,望着海外的明月,离别的愁绪在梦中随着天边的落花飘荡。

在天边回望故乡路途悠悠,美好的树木旁无人渡过陇头。

春天的云彩不变,阳关的积雪仍在,桑叶最先知晓胡地秋天的到来。

田地不会因卢龙的谋略而被舍弃,就像窦宪一心想着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指挥军队让北方边境安定,就在这交河岸边。

想要让边塞之上不再有战事,那就等到单于被擒获的时候吧。

词句注释

  1. 此诗为歌行体。歌行体是古代乐府诗的一体。后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体,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宋?姜夔《白石诗话》:“体如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体凡》:“﹝乐府﹞题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歌,曲之总名。衍其事而歌之曰行。歌最古;行与歌行皆始汉,唐人因之。”
  2. 燕支山,一名删丹山,在丹州删丹县南五十里。东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
  3. 稽洛:山名,即稽洛山。
  4. 渔阳:地名。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蓟州为渔阳郡,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5. 遥裔:遥远。隋卢思道《河曲游》诗:“丰丛鸡树密,遥裔鹤烟稠。”
  6. 骖(cān)同驾一车的三匹马。有时也指位于两边的马。
  7. 边徼(jiào):亦作“邉徼”。边境。
  8. 赊(shē):距离远。
  9. 陇头:陇山。借指边塞。
  10. 田畴:泛指田地。
  11. 麾(huī):指挥。
  12. 干戚:亦作“干鏚”。盾与斧。古代的两种兵器。也是武舞所执的舞具。指征战。
  13. 单(chán)于: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

作品赏析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李昂(非唐文宗)于开元年间创作的杂言古诗,属乐府歌行体边塞题材作品,收录于《全唐诗》。诗人时任考功员外郎,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此诗以272字勾勒出盛唐戍边征战的壮阔图景。

全诗以“汉家未得燕支山”开篇,通过“阴山瀚海千万里”“塞沙飞淅沥”等宏大意象展现边塞地理风貌。诗中交织铁血豪情与思乡柔肠:“羽林练士拭金甲”等对仗工整的律句强化军旅节奏,“匈奴未灭不言家”直抒卫国壮志,而“杨叶楼中不寄书”则暗含征人离绪。作品采用杂言体式,以“塞下长驱汗血马”等长句铺陈战场景观,用“麾兵静北垂”等短句收束情感张力,最终以“会待单于系颈时”升华功业追求,集中体现盛唐边塞诗雄健激越的风格特征。

猜你喜欢

戊午上高宗封事

宋代 • 胡铨

绍兴八年十一月日,右通直郎枢密院编修臣胡铨,谨斋沐裁书,昧死百拜,献于皇帝陛下。

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专务诈诞,斯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臣事丑虏,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豺狼改虑,捽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之。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犬戎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犬戎藩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胡服。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今丑虏,则犬豕也。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邪?

伦之议乃曰:“我一屈膝,则梓宫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呜呼!自变故以来,主和议者,谁不以此说啖陛下哉?然而卒无一验,则虏之情伪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虏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况丑虏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向者陛下间关海道,危如累卵,当时尚不肯北面臣敌,况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敌势陆梁,伪豫入寇,固尝败之于襄阳,败之于淮上,败之于涡口,败之于淮阴,较之前日蹈海之危,已万万矣!倘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则我岂遽出虏人下哉?今无故而反臣之,欲屈万乘之尊,下穹庐之拜,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索。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夫天下大势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议汹汹,陛下不闻,正恐一旦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

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心腹大臣而亦为之。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导陛下为石晋。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桧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则桧之遂非狠愎,已自可见。而乃建白,令台谏侍臣佥议可否,是明畏天下议己,而令台谏侍臣共分谤耳。有识之士,皆以为朝廷无人。吁,可惜哉!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夫管仲,霸者之佐耳,尚能变左衽之区,而为衣裳之会。秦桧,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归左衽之乡。则桧也,不唯陛下之罪人,实管仲之罪人矣。孙近附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谩不敢可否事。桧曰“虏可和”,近亦曰“可和”;桧曰“天子当拜”,近亦曰“当拜”。臣尝至政事堂,三发问而近不答,但曰:“已令台谏侍从议矣”。呜呼!参赞大政,徒取充位如此,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小臣狂妄,冒渎天威,甘俟斧钺,不胜陨越之至!

耕园驿佛桑花

宋代 • 蔡襄

溪馆初寒似早春,寒花相倚醉於人。

可怜万木彫零尽,独见繁枝烂熳新。

清艳夜沾云表露,幽香时过辙中尘。

名园不肯争颜色,的的夭红野水滨。

青颦粲素靥。海国仙人偏耐热。餐尽香风露屑。便万里凌空,肯凭莲叶。盈盈步月。悄似怜、轻去瑶阙。人何在,忆渠痴小,点点爱轻撅。

愁绝。旧游轻别。忍重看、锁香金箧。凄凉清夜簟席。杳杳诗魂,真化风蝶。冷香清到骨。梦十里、梅花霁雪。归来也,恹恹心事,自共素娥说。

长歌行

宋代 • 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阳羡书生

南北朝 • 吴均

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

前行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欲为君薄设。”彦曰:“善。”乃口中吐出一铜奁子,奁子中具诸肴馔,珍羞方丈。其器皿皆铜物,气味香旨,世所罕见。酒数行,谓彦曰:“向将一妇人自随。今欲暂邀之。”彦曰:“善。”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绮丽,容貌殊绝,共坐宴。俄而书生醉卧,此女谓彦曰:“虽与书生结妻,而实怀怨。向亦窃得一男子同行,书生既眠,暂唤之,君幸勿言。”彦曰:“善。”女子于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颖悟可爱,乃与彦叙寒温。书生卧欲觉,女子口吐一锦行障遮书生,书生乃留女子共卧。男子谓彦曰:“此女子虽有心,情亦不甚。向复窃得一女子同行,今欲暂见之,愿君勿泄。”彦曰:“善。”男子又于口中吐一妇人,年可二十许,共酌戏谈甚久。闻书生动声,男子曰:“二人眠已觉。”因取所吐女人,还纳口中。须臾,书生处女乃出,谓彦曰:“书生欲起。”乃吞向男子,独对彦坐。然后书生起,谓彦曰:“暂眠遂久,君独坐,当悒悒邪?日又晚,当与君别。”遂吞其女子,诸器皿悉纳口中,留大铜盘,可二尺广,与彦别曰:“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

彦太元中,为兰台令史,以盘饷侍中张散。散看其铭,题云是永平三年作。

李昂
简介描述:

唐文宗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2月10日),原名李涵,唐朝第十五位皇帝,唐穆宗李恒的次子,母为贞献皇后萧氏。

李昂性格恭俭儒雅, 悲悯仁慈。在长庆元年(821年),被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被宦官拥立为帝。即位后李昂勤政爱民、厉行节俭,对宦官专权“心愤仇耻,志除凶慝。”太和九年(835年),李昂与重臣李训、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企图消灭宦官势力,事败后遭到软禁。开成五年(840年),李昂抑郁而终,年仅三十二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安葬于章陵。

李昂性仁孝,恭俭儒雅,勤于政理。虽承父兄两朝奢弊之政,然时刻想着恢复初唐时中央朝廷的权威,以重振大唐帝国的雄风。李昂在位期间厉行节俭,革除奢靡之风,下令停废许多劳民伤财之事,注重考核官吏。曾命京兆府造水车,配给郑白渠附近百姓,以灌溉水田。致力于复兴王朝。李昂闲暇以诗书自娱,好为五言诗。善于著作,著有《宫中题》《暮春喜雨诗》。

李昂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