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指点虚无征路

宋代秦观

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正天风吹落,满空寒白。玉女明星迎笑,何苦自淹尘域?正火轮飞上,雾卷烟开,洞观金碧。

重重观阁,横枕鳌峰,水面倒衔苍石。随处有寄香幽火,杳然难测。好是蟠桃熟后,阿环偷报消息。在青天碧海,一枝难遇,占取春色。

白话译文

我们骑着斑驳的虬龙,一起指点着虚无缥缈的前方,准备去访问西方极远之地。正好赶上一场天风吹过,吹散了满天的寒雾。这样就更好行路了。迎面走来华山神女,她们笑着说:这儿有多好,你们何苦淹留在尘世呢?正谈着话,只见一轮红日升起,顿时满天云雾散开,露出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往上看,层层楼台亭阁,依山势而起伏;往下看,一水如镜,倒映出青碧色的山石。到处可嗅到奇异香味,看到幽幽的火苗,也摸不准是有多深多大。蟠桃三千年一熟,吃后可长生不老,王母娘娘轻易不许人,所以阿环就悄悄地透露给我们消息:你们正赶上了好时候。听到此消息,我们就开始寻找,可任凭走遍青天碧海,也找不到一枝充满春色的蟠桃。

词汇注释

  1. 雨中花:此词盖作于宋元丰三年(1080年)。本年,《永乐大典》卷二三九九《苏颖滨年表》谓苏辙有“高邮别秦观诗,扬州五咏、游金山诗”。少游亦有《和游金山》诗。词中所写梦境,多与金山相似。
  2. 虚无征路:虚无缥缈的神仙之路。指点句:语本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3. 班虬(qiú):同“斑虬”,古代传说中的杂色龙。《楚辞·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玉逸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洪兴祖补注:“虬,龙类也,《说文》云龙之有角者。”
  4. 西极:西方极远之地。《楚辞·离骚》:“朝发初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洪兴祖补注:“《上林赋》云:‘左苍梧,右西极。’注引《尔雅》:‘西至于豳国为西极。’又引《淮南》曰:‘西方西极之山曰阊阖之门。’”案:此指神话中的西方仙境。《列子·周穆王》:“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
  5. 玉女明星:神女。《文选》张衡《思玄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刘良注:“玉女,太华神女。”明星,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或以明星、玉女为一人。《太平广记》卷五十九引《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6. 淹:滞留。
  7. 尘域:尘世、人间。佛家以声、色、香,味、触、法为六尘,因称现实世界为“尘域”。宋韩驹《次韵参寥》诗:“何当与子超尘域,下视纷纷蚁磨旋。”
  8. 火轮:指太阳,韩愈《桃源图》诗:“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上客心惊。”方世举注引《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轮。”
  9. 洞观金碧:谓道家洞府极为辉煌。《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西域乌场国胡沙门僧昙摩罗所立也。……佛殿僧房,皆为胡饰,丹素发彩,金碧垂辉。”唐权德舆《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于亮上人院会宿二首》之一:“层台耸金碧,绝顶摩净绿。”
  10. 观阁:寺观殿阁。
  11. 鳌(áo)峰: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魏曹植《远游》诗:“灵鳌戴方丈,神物俨嵯峨。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
  12. 苍石:山石。
  13. 蟠(pán)桃:传说中的仙桃。据《海内十洲记》载:“东海有山名度索山,上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曰‘蟠木’。”《汉武故事》: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以仙桃五枚与帝,桃甘且美,帝欲种之。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后遂传说王母诞辰有蟠桃会。
  14. 阿环:仙女名,即上元夫人。《汉武内传》:“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于宫中,遣侍女郭密香与上元夫人相问,上元夫人又遣一侍女答问,曰:‘阿环再拜,上问起居。’俄而夫人至,年可二十余,天姿精耀,灵眸绝朗,向王母拜,王母呼同坐北向。母敕帝曰:‘此真元之母,尊贵之神,女(汝)当起拜。”’李商隐《曼倩辞》:“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窥阿环。”
  15. 任青天碧海:原作“在天碧海”,不合律。《词律》卷七杜文澜补注:“又‘在天碧海’句,‘天’字上空一字,《淮海集》作‘任青天碧海’,均应改补。”《词谱》作“在青天碧海”,况周颐《蕙风词话》校改云:应作“任”,是。龙榆生师“苏门四学士词”《淮海居士长短句》作“任青天碧海”,从之。

作品赏析

上片词人展开丰富的想像,写他在天上遨游。虚无,道家指道之本体。《庄子·刻意》云:“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家之质也。”也就是词人在《浩气传》中所说的“虚形万物所道谓之道”。按此句实乃本之于扬雄《太玄经》,范望注之云:“虚,空也。空无形象而万物由之而出,故谓之道。”通俗地讲,就是虚无缥缈的境界。

词人出游之前,眼望空中,一切皆无。及至“醉乘班虬,远访西极”,便出现了光怪陆离的奇妙景象:被天风吹落的纷纷雪花,弥漫整个空中,白茫茫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出了两位仙女——玉女和明星满面含笑向他迎来。接着一轮红日飞上天空,云开雾散,出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洞府。词人展开了想像,在艺术的天地里自由翱翔,波谲云诡,气象万千,令人目不暇接。这样的游仙思想,词人在五十岁时所写的《反初》一诗中,也作了详细的描述。他说:“昔年淮海来,邂逅安期生,谓我有灵骨,法当游太清。……心将虚无合,身与元气并。陟降三境中,高真相送迎。”他从道家思想出发,认为他在故乡淮海,曾与仙人安期生相遇,说他具有天生的仙风道骨,理当到太清仙境去游览(太清为道家三境之一)。在游三境时,他说果真有道行很高的人出来迎送。此诗与词除了艺术形式不同外,思想内容非常相似。诗中所写的“安期生”、“高真”,到了词中便改变了性别和姓名,成了玉女、明星和下片中的阿环;而诗中所写的“太清”、“三境”,词中便成为“西极”。

词之下片,紧承上片“洞观金碧”,进一步展开描写。换头五句,写一层一层的观阁,横枕在鳌峰上,山脚紧接水面,好像汪洋碧水紧紧地衔着巨大的苍石。鳌峰典出《列子·汤问》,说渤海中有五座大山,常随波上下,“帝恐流于西极,使巨鳌十五举首戴之”。上引鲜于子骏诗称“一峰失所在,飞来大江心”,本以称誉金山,这里又被词人还原为神山。带着浓郁的仙气。接着词人写“随处有奇香异火”,说明鳌峰上的重重观阁,祀有很多神仙,不少善男信女前来供奉香火。以上这些描写,莫不是镇江金山寺的真实反映。然而词人给它披上神秘的面纱,让人“杳然难测”。

“好是”二句,更直接取资于神话传说。尽管阿环贵为夫人,为尊贵之神,少游此处却把她当作偷报消息的侍女,这当是夸张之笔。

歇拍三句,较为费解。“青天碧海”,语本李商隐《嫦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以这样认为,词人在天空漫游,虽遇明星、玉女和阿环,终非知己。“一枝难遇,占取春色”,是化用《荆州记》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与范晔诗:“聊赠一枝春。”一枝春,即一枝花。因为蟠桃熟了,无花可摘,故词人叹息“一枝难遇”。词之结尾,深寓感怆之意,值得细细涵咏。

此词除了想像奇特,语言夸张外,还很注意修辞炼句。如“正天风吹落,满空寒白”,不说雪,而从颜色与温度方面着笔,此乃未经人道之语,很有创造性。前人未解此意,误将“白”字连下“玉”字,合刻为“皇”字。直到清代黄荛圃才校曰:“‘皇’字应分作二字,‘白’连上叶韵,‘玉’连下‘女’字为文。”又“水面倒衔苍石”一句,也是造语精警,富有形象性。总之,此词境界开阔,气象恢弘,笔势飞舞,声情激越,与少游以婉约缠绵为基本特色的其他词作迥然有别,可称之为淮海词中的“别调”。

创作背景

宋元丰三年(1080年),鲜于侁(shēn)为扬州守,邵光为扬州从事,皆与少游友善。是岁苏辙(子由)受兄长苏轼乌台诗案的牵连,谪赴筠州(今江西高安),中途经高邮,与少游相从数日。随后苏辙有《陪彦瞻游金山》诗,鲜于侁与秦观少游亦有和诗。宋僧惠洪《冷斋夜话》云:“少游元丰初,梦中作长短句云:‘指点虚无征路……’,既觉,使侍儿歌之,盖《雨中花》也。”按此词虽写梦境,然现实中亦有凭借,似与镇江金山有关。

名家点评

  • 清万树《词律》卷七:此用仄声韵,‘虬’字即‘虬’字。旧刻“见天风”八字句,余细玩之,“寒”字下应有一叶韵字而落去耳。此二句正同前幸词(按:指辛弃疾起句“旧雨常来”一首)“幸山中”九字也。后段旧刻“在天碧海”无理,余谓亦有一“青”字,此句五字,与前“正火轮”句同也。
  • 清杜文澜补注:万氏于“寒”字下空一字,旁注“应叶”。按下文“皇女”二字费解,今检《淮海集》,上句为“寒白”,下句为“玉女”,乃原刻以“白”“玉”二字误并为“皇”字耳。又“在天碧海”句,“天”字上空一字,惟《淮海集》作“任青天碧海”。均应改补。

猜你喜欢

蝜蝂传

唐代 • 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百字令·半堤花雨

宋代 • 褚生

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绕栏红药,韶华留此孤主。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

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宋代 • 辛弃疾

乱云扰扰水潺潺。笑溪山。几时闲。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万壑千岩楼外雪,琼作树,玉为栏。

倦游回首且加餐。短篷寒。画图间。见说娇颦,拥髻待君看。二月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浪淘沙·北戴河

近现代 •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秦观
简介描述: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见赏于王安石。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元祐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1094年),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继迭遭贬谪,编管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复命为宣德郎,同年于藤州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其诗清新婉丽,因《满庭芳·山抹微云》词赢得“山抹微云君”的雅号。他毕生追随苏氏兄弟,词风独创一格,以秀丽含蓄取胜,情调略显柔弱与凄凉。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多首,宋诗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著有《淮海集》《劝善录》《逆旅集》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