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秦峰苍翠

宋代秦观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⒀难留。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白话译文

秦望山青绿秀丽,若耶溪清凉幽雅,在千岩万壑中争相流淌。女墙是用鸳鸯瓦盖成的,城墙上列有手执画戟的士兵,而蓬莱则势如飞燕,高达“三休”。看到那远在天际的一叶扁舟,使我想起了同范蠡浪迹太湖的西施,当年的姑苏台已荒芜不堪,西施的故里苎萝村也已今非昔比,我也因此有了些许寂寞惆怅的感觉。

谁人看史书看得伤了神,总是感叹青春易失,欢娱难久呢?我能不能像梅福、王羲之一样,留名青史?不过倒不如学那“四明狂客”贺知章,不为名利所累,在镜湖旁从容自得,逍遥其中,最好再把那富贵功禄都换成美酒,在这块远离尘世的水滨地尽情享乐。

词句注释

  1. 望海潮:由柳永创调,此调咏钱塘(今浙江杭州),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原调开阔博大具有盛气。
  2. 秦峰:即秦望山,在会稽。
  3. 耶溪:即若耶溪,在会稽。溪旁有院纱石,相传西施尝浣纱于此。
  4. 千岩万壑(hè)争流:据《世说新语。言语》载,顾恺之从会稽游玩回来,有人问他那里景色如何,顾回答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5. 鸳瓦雉(zhì)城:鸳瓦,即鸳鸯瓦,喻瓦之成对者。雉城,指城上齿状小墙,又名雉堞、女墙。
  6. 谯(qiáo)门画戟(jǐ):谯门,楼下城门。画戟,戟上施有彩画者。
  7. 蓬莱燕阁三休:蓬莱燕阁,即蓬莱阁,系游宴之所。燕,通“宴”。三休,形容蓬莱阁之高。
  8. 天际识归舟:语出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9. 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据史载,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国后,携西施归隐,泛扁舟于五湖之上。五湖,即太湖。
  10. 茂草台荒:当初吴王夫差为西施所筑的姑苏台今已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姑苏台旧址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11. 苎(zhù)萝村:西施故里,在今浙江诸暨苎萝山下。
  12. 朱颜:红润之颜,指青春时。
  13. 翠被:原意是以翠羽饰被,这里比喻华贵的衣饰。
  14. 梅市旧书:梅市,地名。《地理志》:“梅市在绍兴府城西,以梅福为名。”按此,“旧书”似指福上书事。
  15. 兰亭古墨:指王羲之撰书之《兰亭集序》。
  16. 狂客鉴湖头:狂客,唐代诗人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晚年退居会稽鉴湖。
  17. 夷犹:犹豫,此处意为从容自得。
  18. 金龟换酒:典出《本事诗》。李白初至京城,贺知章闻其名,前去其居住的旅舍拜访,李白出示《蜀道难》诗,贺还未读完,便大为赞叹,称其为“谪仙”,并解下所佩金龟袋换酒,尽醉而归。金龟,唐代官员的一种佩饰。

作品赏析

全诗通过排比大量的景物与典故,描绘并赞美了了越州山川人文之美,同时也表达自己对古圣先贤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该词的开篇就从越州的山水落笔,先选取最典型的”秦峰”“耶溪”两个意象,以”苍翠”写其色泽之浓重,以“潇洒”写其种韵之飞动,两相对比,灵气十足。接下来”千辅万壑争流”'句则把视角推向更高远处,描绘了气魄极大的山水图景。“鸳瓦”二句依然是写宏大的远景,不过对象从自然景色转到了人文建筑。这两句选取的景物很有历史的沧桑感,为下文的怀古做好准备。“蓬莱燕阁”一句点明了作者所在的地点,也是刚才诸多景物的观察点。“三休”用了楚王待客章华台的典故,不仅写出蓬莱阁之高峻,而且衬托出它所具有的深远历史积淀。蓬莱阁同时也是越州历史的见证。因此“天际”以下虽仍写蓬莱阁上所见景色,然重心则转入怀古。”泛五湖烟月”以下四句都是融化西施的典故,抒发作者对苍茫历史的感慨。西施本为越州浣纱女,被越王发现送入吴宫,成为吴越斗争的棋子,最终导致吴国被越国所灭。西施作为政治的牺牲品,只有在传说中才与范蠡一起归隐,得到平静的幸福。当年吴越的龙争虎斗,到秦观之时都已如梦般遥远,只有那长满荒草的姑苏台,幽冷的苎萝山,依然让人记起这段历史,令人感怀、伤情。

下片脱离了眼前实景的捕写,进入对与越州有关的众多先贤的回忆。其重心则是抒发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惋惜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何人览古凝眸”凭空发问,是下片全部感情的起点。作者站在蓬莱阁上“览古凝眸”,用一个”怅”字引出下面感慨的内容:“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是叹息年华老去、容颜衰败,一切所谓的富贵荣华,都像烟云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消散;唯有“梅市旧书,兰亭古墨”这些由品德高尚之士留下的遗迹,还”依稀风韵生秋”,依然被人们所记忆,所怀念。这两个对比虽然只是铺排典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慨与内心取舍。词人站在蓬莱阁上极目远眺,怀古思今,明白了一切功名富贵、形体容貌都是外在的虚无,唯有高尚的品德、杰出的著作,才能被后人怀念。“狂客鉴湖头”一句又借用贺知章的典故表明了作者的心迹,既不羡慕当时的荣华富贵,也不羡慕“梅市”“兰亭”的身后虚名,而是希望能够像四明狂客贺知章那样,隐居在“百年台沼”中“终日夷犹”,“金龟换酒”与一知己“相与醉沧洲”。

这虽是秦观临宴佐欢的作品,但却写得非常深沉。词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使用了大量的越州典故,初看之下让人眼花缭乱,但细细品来却贴切工整,蕴涵幽深。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夏秋之间。是年秦观往越州探视祖父承议公和叔父秦定,这首词即是受到自称“蓬莱东道主”的会稽(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守程公辟的殷勤招待时所作。

名家点评

  • 明沈际飞:“入律。词为故实拖叠所累。”(《草堂诗馀四集续集》卷下)

猜你喜欢

淮上渔者

唐代 •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浣溪沙·落絮残莺半日天

五代 • 欧阳炯

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独掩画屏愁不语,斜倚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

人月圆·梅

近现代 • 王国维

天公应自嫌寥落,随意着幽花。月中霜里,数枝临水,水底横斜。

萧然四顾,疏林远渚,寂寞天涯。一声鹤唳,殷勤唤起,大地清华。

怀素上人草书歌

唐代 • 王雝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余仞。

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

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

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或粉壁,或彩笺,蒲葵绢素何相鲜。

忽作风弛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

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君不见,张芝昔日称独贤;

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

二公绝艺人所惜,怀素传之得真迹。

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

一纵又一横,一欹又一倾。

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为骤雨声。

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

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

祭小侄女寄寄文

唐代 • 李商隐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以果子、弄物,招送寄寄体魄,归大茔之旁。哀哉!尔生四年,方复本族。既复数月,奄然归无。于鞠育而未深,结悲伤而何极!尔来也何故,去也何缘?念当稚戏之辰,孰测死生之位?时吾赴调京下,移家关中,事故纷纶,光阴迁贸,寄瘗尔骨,五年于兹。白草枯荄,荒途古陌,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吾有罪矣!今我仲姊,反葬有期。遂迁尔灵,来复先域。平原卜穴,刊石书铭。明知过礼之文,何忍深情所属!

自尔殁后,侄辈数人,竹马玉环,绣襜文褓。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争花,纷吾左右。独尔精诚,不知所之。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犹子之义,倍切他人。念往抚存,五情空热。

呜呼!荥水之上,坛山之侧。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秦观
简介描述: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见赏于王安石。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元祐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1094年),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继迭遭贬谪,编管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复命为宣德郎,同年于藤州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其诗清新婉丽,因《满庭芳·山抹微云》词赢得“山抹微云君”的雅号。他毕生追随苏氏兄弟,词风独创一格,以秀丽含蓄取胜,情调略显柔弱与凄凉。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多首,宋诗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著有《淮海集》《劝善录》《逆旅集》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