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琼苑金池

宋代秦观

琼苑金池,青门紫陌,似雪杨花满路。云日淡、天低昼永,过三点两点细雨。好花枝、半出墙头,似怅望、芳草王孙何处。更水绕人家,桥当门巷,燕燕莺莺飞舞。

怎得东君长为主,把绿鬓朱颜,一时留住?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诉。况春来、倍觉伤心,念故国情多,新年愁苦。纵宝马嘶风,红尘拂面,也则寻芳归去。

白话译文

琼林苑和金明池一片春色,汴京城门与郊野的道路上,杨花像雪片般飘满路径。云朵轻淡、日光柔和,天空低垂着,白昼渐渐变长,偶尔飘过几丝零星细雨。美丽的花枝半伸出墙头,仿佛在惆怅地张望,那芳草萋萋处,王孙公子究竟去了何方?更有流水环绕着人家,小桥横在门前巷口,成对的黄莺紫燕在花丛间飞舞穿梭。

怎样才能让春神永远做主,把青春的乌发红颜,一下子永远留住?佳人唱起《金缕衣》曲,且莫要吝惜时光,才子们醉得如玉山倾倒,也不必多诉离肠。何况这春天到来,更让人倍觉伤心,想起故乡旧事满怀情思,新年里更添愁苦。纵然是宝马迎风嘶鸣,红尘扑面而过,终究也还是要寻着春光归去。

词句注释

  1. 金明池:又名《昆明池》。双调一百二十字,仄韵。仲殊词名《夏云峰》,乃误题。
  2. 琼苑:即琼林苑。金池:即金明池。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金明)池
  3. 在顺天门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池西直径七呈许。入池门内。南岸西去百余步,有西北临水殿,车驾临幸,观争标、赐宴于此。”“琼林苑在顺天门大街,面北,与金明池相对。大门牙道,皆古松怪柏;两旁有石榴园、樱桃园之类。各有亭榭,多是酒家所占。”
  4. 青门:汉代长安城门,这里借指汴京城门。紫陌:京城郊野的道路。
  5. 昼永:白天渐长。
  6. 芳草王孙: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7. “怎得”句:意谓希望春天长驻。东君,春神。
  8. 绿鬓朱颜:指青春年华。
  9. 金衣莫惜:指《金缕衣》曲。唐无名氏《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
  10. 须惜少年时。”
  11. “才子”句:形容才子们的醉态。玉山,见《满庭芳》(北苑研膏)注。

作品赏析

整个上阕好象展开一幅画卷,从汴京的顺天门一直铺向金明池,上有轻云淡曰,穹窿一般的天宇;中有似雪杨花,随风飘卷,间杂着三点两点细雨,洒向京城的大道,洒向大道上的游人。轻尘被细雨浥过,空气格外显得清新。而一枝鲜花伸出墙头绿茵似的芳草铺满长堤,风景格外优美。到了近郊,又只见水绕人家,桥当门巷。对对黄莺、双双紫燕,在花丛间飞来飞去。

词人在描绘这些景物时并不是纯客观地摹写,而是用多种手法加以衬托点染。第一是赋与自然景物认人的感情,即拟人化。此词所写的“好花枝、半出墙头,似怅望芳草王孙何处”便带有“闺房之意”。花枝出墙,竟似美人一般,缅怀着惆怅之情,望着远去的王孙公子,是花枝惹人,还是人惹花枝,几乎难以分辩。第二是以动衬静。第三是注意色彩的点染。如青、紫、似雪的杨花,已正面写出三种颜色。至于“好花枝”当为红色,芳草与水,当为绿色,这是暗写。

下半阕转入抒情。过片以问句形式,紧扣上半阕所写之春景,转折之中,意脉不断。“怎得东君长为主,把绿鬓朱颜,一时留住?”一方面是表示对大好春光的一片留恋之情,一方面是抒发人生无常、青春难久的感慨。至此,整个词情便由欢乐转入纵酒听歌,由纵酒听歌再转入悲伤愁苦,结句则宕开一笔,逗“归欤”之叹。

此词上半阕着重写乐景,下半阕着重写哀情,“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诉”,写美人唱情歌,才子饮美酒,乐则乐矣,然其中已有及时行乐的颓放思想。此以表面之乐衬内心之悲,所以下面“况春来”三句把“伤心”“愁苦”倾泄出来。

此词结尾三句不是通常的以景语作结或情语作结,而是以动态作结。前面说“况春来,倍觉伤心,念故国情多,新年愁苦”,感情已十分消沉;至“宝马嘶风,红尘拂面”,系回映前半阕游赏,本该感情一扬;然一“纵”字,则变为决绝语,意为即使游赏金明池再怎么快乐,词人也得回归故乡,感情极为沉痛。

创作背景

元祜七年(1092年)三月,秦观与二十多位友朋共游汴京西城金明池、琼林苑,此词便是记这次春游,吟咏都市风光。曲调为自创,并以调为题。

名家点评

  • 沈际飞云:(“好花枝”二句)花神现身时分。(“怎得”三句)朱淑真云:“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秦作曼声,琳琅振耳。(“佳人”二句)人生有几韶光美,倒尽金尊拼醉眠。(《草堂诗馀正集》)
  • 李攀龙云:怅望何处,只在燕飞莺舞中。又云:点缀春光,如雨花错落。至frO,才子,共庆同春。犹令人神游十二峰,为之玩不释手。(《草堂诗馀隽》)
  • 周济云:此词最明快,得结语神味便远。(《宋四家词选》)
  • 黄苏云:前阕写韶光婉媚,奕奕动人。次阕起处,“愿朱颜留住”,意已感慨。至结句犹峻切,语意含蓄得妙。(《蓼园词选》)
  • 俞陛云云:金明池在长安东门外。为春日裙屐踏青之地,烟波浩渺.弋人每于此获凫雁。上阕纪水边风物。“花枝”二句景中带情。下阌“宝马”、“红尘”.仍承上春游之意.人乐而我悲,所思不见,惟惆怅独归耳。(《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猜你喜欢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五代 •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登楼赋

两汉 • 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郎到断桥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

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相对峰头俱化石,双影在,照清浔。

雨霖铃·孜孜矻矻

宋代 • 王安石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

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唐代 • 雍陶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秦观
简介描述: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见赏于王安石。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元祐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1094年),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继迭遭贬谪,编管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复命为宣德郎,同年于藤州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其诗清新婉丽,因《满庭芳·山抹微云》词赢得“山抹微云君”的雅号。他毕生追随苏氏兄弟,词风独创一格,以秀丽含蓄取胜,情调略显柔弱与凄凉。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多首,宋诗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著有《淮海集》《劝善录》《逆旅集》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