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云赋

两汉贾谊

惟昊天之大旱兮,失精和之正理。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澹澹而妄止。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并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时仿佛而有似。屈卷轮而中天兮,象虎惊与龙骇。相抟据而俱兴兮,妄倚俪而时有。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若飞翔之从横兮,杨侯怒而澎濞。正帷布而雷动兮,相击冲而破碎。或窈窕而四塞兮,诚若雨而不坠。

阴阳分而不相得兮,更惟贪邪而狼戾。终风解而霰散兮,陵迟而堵溃。或深潜而闭藏兮,争离而并逝。廓荡荡其若涤兮,日照照而无秽。隆盛暑而无聊兮,煎砂石而烂渭。汤风至而含热兮,群生闷满而愁愦。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聊兮,释其锄耨而下泪。忧疆畔之遇害兮,痛皇天之靡惠。惜稚稼之旱夭兮,离天灾而不遂。

怀怨心而不能已兮,窃讬咎于在位。独不闻唐虞之积烈兮,与三代之风气?时俗殊而不还兮,恐功久而坏败。何操行之不得兮,政治失中而违节。阴气辟而留滞兮,猒暴至而沉没。

嗟乎!惜旱大剧,何辜于天无恩泽?忍兮啬夫,何寡德矣!既已生之,不与福矣。来何暴也,去何躁也!孳孳望之,其可悼也。憭兮栗兮,以郁怫兮。念思白云,肠如结兮。终怨不雨,甚不仁兮;布而不下,甚不信兮。白云何怨?奈何人兮!

白话译文

炎热夏天的大早啊,失去气候的正常规律。远看那蓬勃升腾的白云啊,涌起后飘荡不止。运转着的白云和乌云弥漫无际啊,正错杂而并起。高高隆起就像耸立的高山啊,不时呈现仿佛要下雨的样子。有的如弯曲的车轮在半空中滚动啊,像龙虎突然受到了惊骇。聚拢成团而共同兴起啊,时离而时合。积聚而重叠啊,纷纷迫近而不平息。犹如飞翔的鸟纵横翱翔啊,也像波涛之神阳侯怒而涛声澎湃。正在乌云密布之时雷声隆隆啊,相互撞击而乌云又散开了。阴云有时深远而遍布天空啊,好像要下雨却终究不降雨。

阴阳分离不能融合啊,乃是执政者贪邪暴虐所致。最终云被风吹得如霰一般散开啊,就像山陵隳毁、土墙崩溃。有的云层深深地潜藏起来啊,争先恐后地离去并且相继消亡。辽阔的天空就像清洗过一样啊,照射到大地上的是没有一丝云彩阻挡的强烈阳光。三伏天里无所仰赖啊,在烈日下的砂石如被火煎烤一样而渭水也似乎被晒得干裂了。风含着热气吹来啊,百姓愁闷而烦乱。田间水沟干燥而庄稼枯萎啊,田地里被晒得灼热的石头也对庄稼有危害。农夫袖手而无所依赖啊,丢下锄头而眼泪直淌。既忧虑土地受到旱灾啊,又怨憎上天不仁慈。痛惜幼苗因旱枯死啊,遭遇天灾而不得成长。

心怀怨恨而难以平息啊,暗中把把灾害的出现归咎于执政者。难道不知道唐尧、虞舜的丰功伟绩及夏、商、周三代的风尚吗?如今的风尚与上古三代的不同而无法复返啊,恐怕前人的功业也已因时间久而颓坏了。国家政令何其不对啊,政治措施不当而违背制度。阴气停滞潜藏啊,因为暴政的实行使得民不聊生。

哎!痛惜旱灾太严重,百姓何罪使得上天不予恩泽?残酷啊田地的神灵,何其缺少德行!既然已经生了人民,却不给他们幸福。旱云来时何其猛烈啊,去时又何其躁急!人们殷切地期望着下雨,结果却十分令人伤心。凄惨而悲凉啊,让人心情不舒畅。想着那白云,就愁肠如结。最终怨恨有云而无雨,云太不仁义啊;云密布却不下雨,云太不诚信啊。但白云有什么可怨恨的?只是地上受灾的人们又该怎么办啊!

词句注释

  1. 旱云赋:《艺文类聚·卷一百》题作东方朔《旱颂》。
  2. 惟:句首语助词。昊(hào)天:夏天。
  3. 精和:天象和顺。精,精气,古指六气或日月。六气指沆瀣、正阳、朝霞之气,是就自然现象而言;日月则关乎气候。正理:正常规律。理,准则,规律。
  4. 蓬勃:盛起的样子。
  5. 滃(wěng):云气涌起的样子,一作“滃滃”。澹(dàn)澹:云荡动的样子。妄:无。
  6. 运:运转。清浊:指白云和乌云。澒(hòng)洞:弥漫无际。
  7. 嵬:山高的样子。隆崇:高大的样子。崔巍:高耸的样子。
  8. 似:下雨的样子。
  9. 屈:弯曲。卷轮:车轮。中天:半空。中,半。
  10. 抟据:聚拢成团。
  11. 妄:随意。倚俪:奇偶,一作“俪倚”,非。
  12. 合沓:重叠。合,一作“给”,非。
  13. 纷薄:纷纷靠近。薄,迫近。慷慨:本指人意气风发、情绪激昂,这里指天上的云团涌动,不见平息。
  14. 从(zòng):同“纵”。
  15. 杨侯:即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澎濞(péng bì):波涛冲击声,这里形容狂风吹云之声。
  16. 正:一作“云”,一作“正云”。帷(wéi)布:如同帷帐遮盖,形容浓云密布。帷,帐幔,一作“惟”。雷动:雷声滚动。
  17. 击:一作“盘”。破碎:一作“碎破”。
  18. 窈窕(yǎo tiǎo):深远的样子。窕,一作“雷”。四塞:遍布。
  19. 坠:落下。
  20. 得:融合。
  21. 邪:不正派。狼戾:凶狠。
  22. 终:终究。霰(xiàn)散:被风吹得如霰一般散开。霰,本义为下雪前落下的小冰珠,这里作状语,一作“雾”。
  23. 陵迟:同“陵夷”,指山陵隳毁。陵,大土山,一作“遂陵”;迟,通“夷”,平。堵:墙壁。
  24. 争离:一作“争离刺”。
  25. 廓(kuò):空阔。荡荡:空阔广远的样子。涤(dí):水冲,一作“条”。
  26. 照照:通“昭昭”,明亮,又作“昭昭”或“炤炤”。无秽(huì):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无,一作“芜”。
  27. 隆盛暑而:一作“隆盛暑其”,一作“阴阳盛暑”。隆盛暑,酷暑,即三伏天。隆,深厚;盛,极点,顶点。无聊:无所仰赖。
  28. 煎砂石:砂石在烈日下如火煎烤一样滚烫。烂渭(wèi):使得渭河干裂。渭,即渭河,在陕西中部,一作“煨”,一作“煟”。
  29. 汤风至而含热兮:一作“阳风吸习而熇熇”。汤,一作“阳”。含,一作“合”。
  30. 群生:百姓。闷满:烦闷。满,通“懑。愁愦(kuì):忧愁。愦,昏乱。
  31. 畎(quǎn)亩:田间水沟。畎,一作“垅”。失泽:形容庄稼枯萎。泽,指庄稼的光泽。
  32. 垂拱:即袖手,形容农夫无所事事。无聊:一作“无事”。
  33. 释:放下。耨(nòu):小手锄。泪:一作“涕”。
  34. 忧:一作“悲”。疆畔:地界,土地。疆,一作“壤”。遇:一作“遭”。害:指旱灾。
  35. 痛:恨。皇天:上天。皇,大,敬词。靡惠:不仁慈。靡,不;惠,仁慈。
  36. 稚(zhì)稼:幼苗。稚,幼小。夭:早亡,这里指幼苗枯死。
  37. 离:同“罹”,遭遇。遂:成长
  38. 窃:私自,暗中。咎(jiù):过失。在位:执政者。
  39. 唐:陶唐氏,指尧。虞:有虞氏,指舜。积烈:丰功伟绩。烈,指功绩、功业。
  40. 三代:夏、商、周。风气:风俗,风尚。
  41. 时:当时。俗殊:风尚与上古三代不同。殊,不同。
  42. 操行:措施,这里指国家政令。不得:不对。
  43. 失中:不得当。违节:违反了农业的节令。
  44. 辟(bì):通“避”,躲藏。留滞:停滞。
  45. 猒暴(yàn pù):暴晒,引申指暴政。猒,同“餍”,足;暴,“曝”的古字,晒。至:一作“戾”。沉没:沉溺,形容民不聊生。
  46. 惜旱:一作“惜叶”,一作“作孽”。剧:甚,严重。
  47. 何辜于天无恩泽?忍兮啬夫,何寡德矣!既已生之,不与福矣:一作“何辜于天,恩泽弗宣。啬夫寡德,既生不福”。辜:罪。忍,残酷。啬(sè)夫:田神。寡:少。
  48. 孳(zī)孳:努力不懈的样子。
  49. 其:一作“甚”。悼:哀伤。
  50. 憭(liáo)兮栗(lì)兮:即“憭栗”,凄凉。栗,一作“慓”。
  51. 郁怫(fú):即抑郁,心情不舒畅,又作“郁怫”。
  52. 信:诚实。
  53. 怨:一作“怼”。
  54. 奈何:怎么办。

作品赏析

此赋开头一段写云的变化,正于言外写出千万人仰天盼望积云时的情景。开篇一句“惟昊天之大旱兮”,开门见山地点题,而“昊天”一词使读者很自然地想到《诗经·小雅·雨无正》中的“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等语。作者借指斥天而对在位者提出批判的思想便已含蓄地表现了出来。开头一段的余下部分则从多个角度展现出阴云密布的奇异形态。其兴起迅猛:风云涌起,四方弥漫,如水波激荡,重叠突起,翻腾并兴;其形态诡观:阴云经天,高崇隆起,时聚时散,既像猛虎惊吓而奔走,又似飞龙恐骇而腾跃。这里既用“隆崇”和“崔巍”这些静态的山势形容,又以“虎惊”和“龙骇”的动态比喻,形象地再现了旱云密布的奇异景象。其雷电交加,更是动人心魄。这里的风云描写,正是久旱不雨的人们翘首盼望的布雨阴云,然而它带来的却是“诚若雨而不坠”的失望。接着第二段突现了阴云消散后的大旱灾情。当阴云“争离而并逝”时,烈日当空,酷暑高温,砂石被烤,河流枯竭,旱风含热,禾苗枯死。面对“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的灾情,农夫心急如焚,无可奈何,垂衣拱手,弃锄流泪。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夫的深切同情。作为一位政治思想家,贾谊没有停留在描写现状、同情民难的这一步,而是透过现象更进一层地揭示了灾难的背后,还有社会政治的原因。赋文第三段大胆地批评了时政的过失。“窃讬咎于在位”,直指统治者的罪过;“政治失中而违节”,直批朝政的过错。最后一段以“怨天”结尾,既含蓄又明确,耐人寻味。

全赋用骚体形式,情感激烈,语言生动形象,通过抒情与叙述的有机结合描写了大旱之时天上云团和人的心情,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批评。

名家点评

  • 南宋章樵:在《易》坎为水,其蕴蒸而上升则为云,溶液而下施则为雨。乾之“云行雨施”,阴阳和畅也;屯之“密云不雨”,阴阳不和。在人则君臣合德而泽加于民,亦犹阴阳和畅而泽被于物。贾负超世之才,文帝将大用之,乃为大臣绛、灌等所阻,卒弃不,而世不被其泽,故托《旱云》以寓其意焉。(章樵注二十一卷本《古文苑》)
  • 明末清初陆葇:长沙命世之才,著于策论。忧时之赋,独宗楚骚。外为绛灌所短,内为邓通所谗,意盖以灵均自况也。为屯之密云不雨,不能为乾之云行雨施,亦遇矣夫。结处二《雅》余音。(《历朝赋格》)
  • 清代浦铣:古人用字不拘。贾太傅《旱云赋》:“农夫垂拱而无事兮,释其锄耨而下涕。”“垂拱”犹“袖手”云尔。(《复小斋赋话》)
  • 湖南文学会副会长马积高:在赋体作品中,这是最早反映自然灾害及其对农民带来苦难的一篇,值得注意。(《赋史》)
  • 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章沧授:贾谊是西汉时代最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所以能在《旱云赋》中描写民众的疾苦,乃是他的“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的具体体现。(《论汉赋对现实的批判》)
  • 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春保:研究汉初贾谊的《旱云赋》,我们可以欣赏其中写气图貌、刻镂精工、形象生动、姿态横生的艺术匠心,体悟作者重农、悯农、以民为本、谴责人主的高超思想境界,从而见出该赋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知识和思想传播视野中的贾谊〈旱云赋〉》)

创作背景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汉文帝在位期间共发生过三次大旱,此赋当是描写汉文帝前元九年(前171年)盛夏的大旱。此前,贾谊经历了统治集团的迫害,又备尝四年以上的谪居生活,对当时朝廷的黑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雄心未泯,仍然想竭力加以救治。其时,大旱发生处方圆二、三千里之内,禾苗枯死,百姓饥馑,贾谊以政治家的情怀,投以极大的关注,创作了此赋。

作品争议

此赋除见载于《古文苑》外,李善注《文选》时在潘岳《在怀县作》下、谢朓《敬亭山》下、陆士衡《从军行》下均有节引,作者均作贾谊,《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六》也有节引,作者也作贾谊;《艺文类聚·卷一百》录有东方朔《旱颂》一篇,共十二句,其前四句与此赋开头四句大同小异,后八句也与此赋的“汤风至而含热兮”到“痛皇天之靡惠”八句大同小异。对于此赋与《旱颂》的关系,龚克昌、张强等学者将《旱颂》断定为此赋,但有用现代的著作权标准去绳墨古人之嫌,因为从文字等方面来看,此赋与《旱颂》不能混为一谈。对于此赋的作者,马积高等学者则认为把灾异与政治联系起来这种现象是汉武帝以后才出现的事,从而认为此赋非贾谊所作,但把灾异与政治联系起来的现象并非是汉武帝以后才出现的,所以尚无充足证据否定此赋为贾谊所作。此外,对于此赋与《旱颂》的真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教授将《旱颂》与此赋的内容相比较后认为《旱颂》和此赋同样都不可靠,因为:一班固的《汉书·东方朔传》没有列出《旱颂》。二此赋所采用的韵是属于蜀地的,而贾谊是洛阳人。脂部和祭部的韵字通押的例子,只出现在来自蜀地作家的作品中,如司马相如和扬雄;或者岀现在楚地赋家的作品中,如西汉刘向(前179年-前122年)。唯一非楚、蜀的赋家中通押这两个韵部字的是来自鲁国的韦孟(?-约前152年)。

猜你喜欢

报任安书

两汉 • 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一作志)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沬自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者。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此真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为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厉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杨柳枝词

唐代 •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露颗添花色,月彩投窗隙。春思如中酒,恨无力。洞房咫尺,曾寄青鸾翼。云散无踪迹。罗帐熏残,梦回无处寻觅。

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约腕金环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代 •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将进酒

唐代 •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贾谊
简介描述: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初年人,世称贾生。著有《新书》(刘向编成,初称《贾子新书》)。

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汉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所著主要有文赋两类。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赋则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知名。唐李商隐有《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