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波光粼粼的江水蜿蜒曲折,清澈的江面上野鸭嬉戏,白鹭盘翔。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独立江边的小楼上久久眺望,可是哪儿有他乘坐的归舟?
上天都憎恨梅花开得太多太盛,用大雪封盖梅的枝头。当他在深院里掀起帘子看时,一定会挂念着我——在江边凄凉的小楼上等着他的情人吧。
此词描写了一位女子盼望情人归来的情景,并暗含漂泊不偶之慨。头两句景象阔大,描绘出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景中含情、情中寓景的江南春意图。首句大笔渲染,雪岸苍茫,随江蜿蜒,状如银河,“三千曲”极言其逶迤不绝。第二句呈现一幅腊去春尽的景色,晴光淑气,凛冽中透露出生机。由此引发出归思:“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这两句从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与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等处化来,点明此词题旨,是全词的题眼,语淡情浓,耐人寻味。
下片由雪下梅引出闺思。换头句,曰天憎,是天不遂人愿。春天已来,希望已来,梅之纵情开放才把希望加大,但上天讨厌梅花浪发,降大雪将花封盖,又把希望扑灭了。此二句有象征意义。末二句表达了相思之苦,足见两人之心有灵犀:你卷帘既见院里雪下之梅,当知江上寒中之我,你我心照可矣。“江上寒”本是实情,却从对方设想,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此种推想之写法多为文人所用,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苏轼的《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想伊归去后,应似我心怀。”“深院”的“深”字表现出院中佳人的无比寂寞、哀愁和伤心。男子为了所谓功名利禄而经年飘荡在外,女子只能独守闺中,忍受孤寂。因有梁元帝《荡妇秋思赋》“荡子之别十年,荡妇之居自怜”的哀叹。这种情况在古代社会比比皆是,它是对那些女子生命活活的摧残。比照之下,此词中的女子虽然也独处深闺,但毕竟还碰上了一个极富深情的郎君,当时不幸中的大幸。
此词构思奇特。上片写景云:“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已是春意盎然的气氛;而下片又言“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则是春归未归之时,按时间顺序而言,似不合逻辑。其实,词中上下片写的是两个春天,这就更强调了女子望夫归来的迫切心情。
全词八句,可谓句句景,亦句句情,景中寓情,情以景见。句式工整,结构精巧,寥寥数语却含丰富之内容,有景有情,有问有答,变化无痕,承转自如,款款深情,绵绵不绝。
此词咏梅雪,而实为羁旅别情之作,其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有人说作于周邦彦入太学时期,但没有确证。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感衣裳于楚赋,咏忧思于陈诗。访群英之艳绝,标高名于泽芝。会春帔乎夕张,搴芙蓉而水嬉。抽我衿之桂兰,点子吻之瑜辞。
选群芳之徽号,抱兹性之清芬,禀若华之惊绝。单蓲阳之妙手,测淲池之光洁。烁彤辉之明媚,粲雕霞之繁悦。顾椒丘而非偶,岂园桃而能埒。彪炳以茜藻,翠景而红波。青房兮规接,紫的兮圆罗。树妖遥之弱干,散菡萏之轻荷。上星光而倒景,下龙鳞而隐波。戏锦鳞而夕映,曜绣羽以晨过。结游童之湘吹,起榜妾之江歌。备日月之温丽,非盛明而谓何。若乃当融风之暄荡,承暑雨之平渥。被瑶塘之周流,绕金渠之屈曲。排积雾而扬芬,镜洞泉而含绿。叶折水以为珠,条集露而成玉。润蓬山之琼膏,辉葱河之银烛。冠五华于仙草,超四照于灵木。杂众姿于开卷,阅群貌于昏明。无长袖之容止,信不笑之空城。森紫叶以上擢,纷湘蕊而下倾。根虽割而琯彻,柯既解而丝萦。感盛衰之可怀,质始终而常清。
故其为芳也绸缪,其为媚也奔发。对粉则色殊,比兰则香越。泛明彩于宵波,飞澄华于晓月。陋荆姬之朱颜,笑夏女之光发。恨狎世而贻贱,徒爱存而赏没。虽凌群以擅奇,终从岁而零歇。
杏花疏雨洒香堤,高楼帘幕垂。远山映水夕阳低,春愁压翠眉。
芳草句,碧云辞,低徊闲自思。流莺枝上不曾啼,知君肠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