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赋

南北朝鲍照

感衣裳于楚赋,咏忧思于陈诗。访群英之艳绝,标高名于泽芝。会春帔乎夕张,搴芙蓉而水嬉。抽我衿之桂兰,点子吻之瑜辞。

选群芳之徽号,抱兹性之清芬,禀若华之惊绝。单蓲阳之妙手,测淲池之光洁。烁彤辉之明媚,粲雕霞之繁悦。顾椒丘而非偶,岂园桃而能埒。彪炳以茜藻,翠景而红波。青房兮规接,紫的兮圆罗。树妖遥之弱干,散菡萏之轻荷。上星光而倒景,下龙鳞而隐波。戏锦鳞而夕映,曜绣羽以晨过。结游童之湘吹,起榜妾之江歌。备日月之温丽,非盛明而谓何。若乃当融风之暄荡,承暑雨之平渥。被瑶塘之周流,绕金渠之屈曲。排积雾而扬芬,镜洞泉而含绿。叶折水以为珠,条集露而成玉。润蓬山之琼膏,辉葱河之银烛。冠五华于仙草,超四照于灵木。杂众姿于开卷,阅群貌于昏明。无长袖之容止,信不笑之空城。森紫叶以上擢,纷湘蕊而下倾。根虽割而琯彻,柯既解而丝萦。感盛衰之可怀,质始终而常清。

故其为芳也绸缪,其为媚也奔发。对粉则色殊,比兰则香越。泛明彩于宵波,飞澄华于晓月。陋荆姬之朱颜,笑夏女之光发。恨狎世而贻贱,徒爱存而赏没。虽凌群以擅奇,终从岁而零歇。

猜你喜欢

登襄阳城

唐代 •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送石昌言使北引

宋代 •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再游玄都观

唐代 • 刘禹锡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菩萨蛮·西湖

宋代 • 苏轼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

鲍照
简介描述: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世称鲍参军,东海(今山东苍山南)人。中国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

鲍照于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谒见宋临川王刘义庆,贡诗言志,得到赏识,被任为临川国侍郎,随刘义庆赴江州。刘任南兖州刺史,亦随往。刘义庆死后,一度失职,后又任始兴王刘濬国侍郎。孝武帝时,任中书舍人、秣陵令等职。大明五年(461年),入临海王刘子顼幕,次年,随任往荆州,任刑狱参军。孝武帝死后,明帝刘彧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孝武帝子刘子勋在江州起兵反对。子勋战败,鲍照亦为乱兵所害,年五十余岁。

鲍照的诗体裁多样,其七言和杂言乐府在七言诗史上影响深远,开创了七言体用韵的自然方式,而且突破早期七言单句成行的固有观念,解决了双句成行的结构和连缀问题,奠定了五七言和七言长篇歌行的基础。其《登大雷岸与妹书》尤为传诵,为六朝骈文中难得之作。鲍照作的《芜城赋》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还著有《瓜步山楬文》等作品。与谢灵运、颜延之同创“元嘉体”,合称“元嘉三大家”。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对其做出了极高评价:“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