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外生书

两汉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白话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抛开疑难困惑的羁绊,使自己发奋成才的志向,显露崛起而有所依存,诚恳笃行而感动他人。要能够适应顺逆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的纠缠,广泛地向贤人请教,除去个人仇怨和贪财吝啬之情,这样,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又何损于自己美好的志趣,何患于事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刚强坚定,意气不慷慨高昂,就只会被凡俗庸习牵制而碌碌无为,被私情邪欲束缚而默默无闻,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中,难免就会沦落为地位卑贱的人。

词句注释

  1. 外生:三国魏晋之际,外甥多作外生。《太平御览》载:“诸葛亮诫外生曰”,故可信。
  2. 存:怀有,怀着。
  3. 慕:仰慕,向往。先贤:古代的贤人。
  4. 绝:断绝,摒弃。情欲:人的情感欲望。
  5. 疑滞:疑惑不定,停滞不前。
  6. 庶几:本为接近之意。汉魏人好用“庶几”,代指好学而努力成才的人。王充《论衡》:“夫孔子之门,讲习五经,五经皆习,庶几之才也。”
  7. 揭然:崛起、显露的样子。
  8. 恻然:诚恳的样子。
  9. 屈伸:偏义复词。主言屈,谓退处不得志。
  10. 去:使……去,摒弃,抛开。细碎:琐碎的小事。在学问上指与经世致用大略相对的章句小学,在接物上指与社会大事相对的家庭个人琐事。
  11. 咨问:征询,请教。
  12. 嫌吝:怨恨、吝惜。嫌,个人仇怨。吝,好财吝啬。
  13. 淹留:滞留,停留。此处谓有才德而不被录用,屈居下位。
  14. 美趣:美好的志趣。
  15. 患:担忧,顾虑。济:成功,成就。
  16. 强毅:坚强果断。
  17. 慷慨:情绪激昂。西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
  18. 碌碌:平庸无为。滞于俗:被世俗风气所困扰。滞,这里是困扰、牵制的意思。
  19. 束于情:被情欲嗜好所束缚。情,情欲。
  20. 窜伏:逃匿、潜伏。此处有沉沦之意。凡庸:平庸的人。
  21. 下流:地位卑贱。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为教诲其外甥而写,短短几行字就完整地告诫了外甥应该怎样走出平庸,建立丰功伟业,千载之后读来仍能感受到其谆谆教诲、言深意切的殷切感情。

文章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围绕着“志向”,诸葛亮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如何做到“志存高远”进行了论述。首先,“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这几句说的是如何“立志”:“慕先贤”即要以古圣先贤作为榜样,向他们看齐,才可以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提高自己的信心;“绝情欲”即不要沉湎于情欲;“弃疑滞”即摒弃不必要的滞留之念。做到以上三点,才能为实现理想抱负真正有所行动,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有了上面立志的方法,就应了解实现志向的措施,即“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些是在实践抱负的过程中的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人只有能屈能伸,才可以成就大业。就诸葛亮自身而言,正因为善于坚忍、耐心,才能躬耕田亩之间,以“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闲情逸致,阅世达变、冷静洞察,最终借好友徐庶的力荐,出山助刘备成就一番霸业。而成大事者,治学不应沉迷于琐碎、拘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可学以致用。不耻下问、礼贤勤思也是学习中重要的手段和必要的途径,这样才可开阔眼界、集思广益,学识才会更加渊博。不仅要“广咨问”,还不应“藏私”,也要有问必答,和他人交流、切磋、探讨,这样才会互为促进、互相砥砺。

最后,诸葛亮又从反面进行论述,“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这句话更是对后辈的鞭策和激励。如果志向不坚韧果毅,意气不慷慨激越,只会碌碌无为如同凡夫俗子,默然存世局限于私情,永远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在平庸中耗尽一生。这样的话语,是长辈对后人的殷殷期望,更是诸葛亮平生志向的体现以及身体力行的经验总结。

这篇文章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平庸下流。一个人如果志向高远、意志坚定、心思缜密、富行动力,就很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开创出一番事业。

创作背景

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诸葛亮十三岁时,他们姐弟四人跟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山东老家赶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任所。不久,朝廷又派朱皓接任诸葛玄,失了官职的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姐弟四人前往荆州,投靠旧友荆州牧刘表。到襄阳后,诸葛亮因年纪幼小,就到刘表办的“学业堂”里读书。他的两个姐姐先后出嫁,大姐嫁给了中庐县名门蒯祺,子嗣不详,蒯祺官至魏房陵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被蜀将孟达攻杀。二姐嫁给了襄阳名士庞德公之子庞山民,庞山民官魏黄门吏部郎,其子庞涣,字世文,晋太康中为牂牁太守。诸葛亮写信教导外甥修身成才之道,至于是蒯姓外甥还是庞涣,则无从考证。李伯勋《诸葛亮集笺论》推测,蒯祺战死后,诸葛亮可能将大姐与蒯姓外甥一并接到成都安置抚养,而二姐和庞涣想必一起到了曹魏,所以受教者应当是蒯姓外甥。

名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邓绍基、李玫《尺牍精华》:诸葛亮在这封信中强调志向高尚、目标远大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这虽是告诫外甥,却是历代人物成败的经验教训,也包括了他本人的亲身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齐鲁家庭教育探幽》:诸葛亮在给外甥的训中,提出“志当存高远”的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指出,不同的态度会引出两种不同的结果,告诫外甥要有理想和抱负。

猜你喜欢

江南曲

两汉 • 佚名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回中作

唐代 • 温庭筠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回前诗

清代 • 曹雪芹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鳝救婢

清代 • 张潮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门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少年行

清代 • 黄景仁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

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诸葛亮
简介描述: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占领荆州、益州之地,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于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但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