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碧绿的湖水与天空的云连接在一起,一片翠蓝拂拭着天空。西湖的风光十分好看,却要我这个老头子住在这里。湖堤上的垂杨树影遮断了东西两岸。君王的恩情太深重了,照顾我这个老头子暂且在这里种芙蓉。
在这个方圆十多里的西湖里,还有闽王留下的水晶宫,我常去那里观赏。有时骑马去,儿童看见都笑我。在西湖游玩时,我真情实意地感谢给我带来麻烦的顶头风。船儿停住不走了,我们就在浪花中痛饮一醉吧。
此词上片写景,主要写三山即福州西湖的优美景象,垂杨夹岸,绿波连云。首句以连云的湖水,拂天的翠柳,极写西湖的辽阔、饱满、绿意醉人。“拂”字灵动,足以想见湖水扬波卷澜之美。置身于如此湖光山色中,堪称人生一大乐事。接二句写自己,写自己既得以住在风月最佳处,又与这最美的风月景象不相称。作者自称“衰翁”,则隐然可见其颓唐放逸的心情。“垂杨”一韵,接首句“翠拂空”而来,写自己领受了“厚重”的君恩,在西湖无柳处补种芙蓉的情态。“君恩重,教且种芙蓉”,意似顺接,实则逆转,喜乎其外,而悲乎其内。盖词人志不在徜徉山水,而在恢复故土。
下片承湖上美景,赋写自己与客游湖之乐,在快乐中也透出颓放之意。一由岸边纵马来写,而以儿童笑语为陪衬,此为宾。一由水上泛舟着笔,此为主,颇能启人联想。首句承上文描写西湖之美的语句,再写西湖之美,但并不重复,因为此处是以“水晶宫”的想像,赋予西湖以神仙幻境般的神奇之美。“有时”两句,暗用晋代山简醉后倒载而为儿童所笑的典故,写自己在此喝得酩酊大醉,于是骑马归去时,不免为儿童辈所笑的情景,用以形容自己像山简一样的颓放。结韵为加一倍法抒情写怀。以“打头风”象征阻碍他的政治力量,以“醉浪花”比喻自己的索性颓放,但也含有不为风浪所吓倒的风骨。“殷勤却谢打头风”者,谢它使己清醒。抗金复国之路并非平坦,既然难行顶风船,不如领受君恩,且种芙蓉,“且醉浪花”。
全词用事浑化无迹,意境如同全为白描绘成,口语造就。因此神迹双清,余味隽永。
这首词当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当时词人奉宋光宗赵惇之命,任福建提刑,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建功立业的志向,只能寄情山水,故有颓放之意。

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
檀板未终人去去。扁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樽难为别,更那听、乱莺疏雨。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闻亦愁。
我是老翁听不畏,少年莫听白君头。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桧有再生之瑞,天符圣运之兴。挺松身而鳞皴迥出,布柏业而杳蔼相承。随道既穷,则没身于乱土;唐朝将建,故发德于休征。原夫日将兴而幽暗皆明,君应期而纤微必表。生于枯朽,证受命于败德之时;长则繁华,示宝祚于延庆之兆。想夫拔陈根而已茂,耸修干以方妍。凌朝而还宜宿露,向晚而尢称新烟。以状而方,生荑之枯杨若此;以理而喻,易叶之僵柳昭然。效殊祥以示后,愿众瑞而居先。嘉其擢本旁荣,抽条迥秀。历朱夏而弥盛,冒霜雪而不朽。应昌业于龙潜之际,岂曰无心;彰圣德于虎视之前,孰云虚受。徒观夫载光紫府,效祉皇家。竦亭亭之柯叶,擢郁郁之辉华。可以播之于万古,可以流之于四遐。是知历数归唐,祯祥启圣。何厚地之朽木,报上天之明命。残阳未落,宫庭之林薮忽生;明月初悬,玉砌之桂华复盛。矧夫贞节独异,高标自持。散芳气而微风乍动,入重阴而宿鸟犹疑。盖天所赞也,亦神以化之。客有生遇明时,身蒙至德。穷胜负于关兆,慕休祥于邦国。敢献赋以扬荣,遂布之于翰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