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碧绿的湖水与天空的云连接在一起,一片翠蓝拂拭着天空。西湖的风光十分好看,却要我这个老头子住在这里。湖堤上的垂杨树影遮断了东西两岸。君王的恩情太深重了,照顾我这个老头子暂且在这里种芙蓉。
在这个方圆十多里的西湖里,还有闽王留下的水晶宫,我常去那里观赏。有时骑马去,儿童看见都笑我。在西湖游玩时,我真情实意地感谢给我带来麻烦的顶头风。船儿停住不走了,我们就在浪花中痛饮一醉吧。
此词上片写景,主要写三山即福州西湖的优美景象,垂杨夹岸,绿波连云。首句以连云的湖水,拂天的翠柳,极写西湖的辽阔、饱满、绿意醉人。“拂”字灵动,足以想见湖水扬波卷澜之美。置身于如此湖光山色中,堪称人生一大乐事。接二句写自己,写自己既得以住在风月最佳处,又与这最美的风月景象不相称。作者自称“衰翁”,则隐然可见其颓唐放逸的心情。“垂杨”一韵,接首句“翠拂空”而来,写自己领受了“厚重”的君恩,在西湖无柳处补种芙蓉的情态。“君恩重,教且种芙蓉”,意似顺接,实则逆转,喜乎其外,而悲乎其内。盖词人志不在徜徉山水,而在恢复故土。
下片承湖上美景,赋写自己与客游湖之乐,在快乐中也透出颓放之意。一由岸边纵马来写,而以儿童笑语为陪衬,此为宾。一由水上泛舟着笔,此为主,颇能启人联想。首句承上文描写西湖之美的语句,再写西湖之美,但并不重复,因为此处是以“水晶宫”的想像,赋予西湖以神仙幻境般的神奇之美。“有时”两句,暗用晋代山简醉后倒载而为儿童所笑的典故,写自己在此喝得酩酊大醉,于是骑马归去时,不免为儿童辈所笑的情景,用以形容自己像山简一样的颓放。结韵为加一倍法抒情写怀。以“打头风”象征阻碍他的政治力量,以“醉浪花”比喻自己的索性颓放,但也含有不为风浪所吓倒的风骨。“殷勤却谢打头风”者,谢它使己清醒。抗金复国之路并非平坦,既然难行顶风船,不如领受君恩,且种芙蓉,“且醉浪花”。
全词用事浑化无迹,意境如同全为白描绘成,口语造就。因此神迹双清,余味隽永。
这首词当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当时词人奉宋光宗赵惇之命,任福建提刑,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建功立业的志向,只能寄情山水,故有颓放之意。
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千章云木钩辀叫,十里溪风稏香。
冲急雨,趁斜阳,山园细路转微茫。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
一夕南风一叶危,荆云回望夏云时。
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险巇。
骨肉书题安绝徼,蕙兰蹊径失佳期。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
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
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