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

宋代王安石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堕洲渚。

黄芦低摧雪翳土,凫雁静立将俦侣。

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

暮气沈舟暗鱼罟,欹眠呕轧如闻橹。

颇疑道人三昧力,异域山川能断取。

方诸承水调幻药,洒落生绡变寒暑。

金坡巨然山数堵,粉墨空多真漫与。

大梁崔白亦善画,曾见桃花净初吐。

酒酣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

流莺探枝婉欲语,蜜蜂掇蕊随翅股。

一时二子皆绝艺,裘马穿羸久羁旅。

华堂岂惜万黄金,苦道今人不如古。

白话译文

古往今来,画家多得数也数不清,惠崇虽然晚出,可最使我倾心。

六月里树林子里蒸腾起重重雾气,猛见到他的画,仿佛把我带到了水边小洲,暑气顿清。

黄芦低垂,白色的芦花洒满了滩地,野鸭和大雁携带着伴侣,安闲可亲。

往年所历忽然呈现在眼前,这平沙,这清水,不正是我家乡江西的水滨?

也是这样,沉沉夜气笼罩着渔舟,隐约见到张挂的渔网,渔民们斜躺着发出鼾声,宛如柔橹轻鸣。

我真怀疑惠崇施展了无边法力,能把别处的山水轻易地截取进画屏。

他用方诸承来露水调和了幻药,洒向生绡,作出这绝妙的画图,能改变炎热寒冷。

翰林画师巨然所画的数座远山,空有粉墨藻绘,太过随便,怎比得惠崇精妙堪夸?

濠梁人崔白也善绘画,我曾见过他所绘的满幅初开的桃花。

他喝够了酒随笔挥去,笔下生机盎然,我真担心忽然间花被微风吹落,如红雨飘洒。黄莺儿在树林间穿行,似乎婉转欲语;蜜蜂在花间采蜜,振动着翅膀和小脚,飞上飞下。

惠崇和崔白当时都驰名艺坛,可都衣服破烂,骑着瘦马,流浪天涯。

富贵人家难道吝惜万两黄金?为什么硬说今人不如古人,谁也不肯青眼相加。

词句注释

  1. 纯甫:王安石的小弟弟,名安上。
  2. 惠崇:宋初僧人,能诗善画。画工鹅雁鹭鸶,尤工小景,状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
  3. 画史:画家。
  4. 许:推崇。
  5. 涨:升起,弥漫。
  6. 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7. 西江浦:指诗人自己的家乡江西。
  8. 鱼罟:渔网。
  9. 呕轧:橹声。此指渔民的鼾声。
  10. 道人:有道之人。此指僧人,即惠崇。
  11. 三昧力:指神奇的法力。
  12. 方诸:在月下盛露水的容器。
  13. 生绡:未经漂煮的绢,古人用以绘画。
  14. 金坡:指翰林院。
  15. 巨然:五代时南唐画家,尤工秋岚远景,适宜远观,景物粲然。
  16. 漫与:随意。巨然作画下笔多草草,故云。
  17.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善画花竹翎毛,体制清赡,熙宁时曾受命画垂拱殿御扆。
  18. 红雨:落花。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19. 二子:指惠崇与崔白。
  20. 裘马穿羸:衣服破旧,马匹瘦弱。
  21. 苦道:硬说。

作品赏析

诗分为四段,第一段六句,写画面。起首两句,正面点出惠崇的地位,说惠崇的成就在众多的画家中十分突出。在正点中诗又不忘旁引,用“吾最许”三字作衬语,转入“旱云”句,开始描写所题画的画面,具体写时,又欲擒故纵,仍把“旱云”句作引,说六月里天气炎热,但看到这画,使人仿佛站在水边,顿生凉意。“黄芦”二句具体写画面上是一片黄芦摇曳,白色的芦花覆盖在沙滩上,一对对凫雁静静地依偎着。诗在写画时,时刻不离观画的人,写得盘桓曲折,色彩层次都很鲜明。“移我翛然堕洲渚”一句,既写画技又带画面,同时指出画中景色能使人深深投入,移人性情,这也就是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的意思。

“往时所历今在眼”起八句为第二段,写观画的感受。先由上面画中的水边景象,唤起诗人对昔日游历的回忆,过渡得十分自然。诗说,画使他想起这么个场景:水边沙平,在沉沉暮霭中,渔船停泊着,依稀可见船上挂着渔网,渔民们斜靠着进入梦乡,鼾声宛如咿轧的橹声。通过回忆,诗人以自己的理解阐述了画家的笔情墨意。这样一转折,由画面似真,延伸到真实如画,换了个角度来把画面写深写透。此下,诗又倒回,接第一段直接作评论,出人意表。“变寒暑”三字是对画的高度概括,说惠崇的画能使看画人全身心投入画境,在暑天能因见到冷景而生寒意,呼应前“移我翛然堕洲渚”句。

诗写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自己的感受及对画的评论,似乎话已说完,但诗人意犹未尽,又接“金坡巨然山数堵”八句,转向旁写。先说巨然描绘的山仅仅是粉墨藻绘,比上不惠崇,这两句是一衬;又描绘崔白所画的花卉虫鸟,栩栩如生,六句作一衬。此部分用了大量传神的笔墨来突出崔白的技艺,尤以“流莺探枝婉欲语,蜜蜂掇蕊随翅股”二句细微生动。先故设难局,然后以“一时二子”四句作双收,力挽千钧,点明赞赏崔白正是写惠崇,感叹崔白、惠崇身世飘零,不为世人所重,对此表示不平。这样收煞,前后兼顾,严密遒劲。

全诗基本采用叙事性的语言,成功运用散文章法组织,使得全诗结构谨严,层次分明。

创作背景

王安石对惠崇的画很是推崇,在观赏其弟王纯甫收藏的惠崇山水画卷后,深得诗的启迪,特地写下这首诗。

名家点评

  • 清代方东树《昭味詹言》卷十二:起二句正点,以一句跌衬作笔势,亦曲法。“旱云”四句接写画也,却深思沉着、曲折奇险如此。“雪”,芦花也。“往时”四句又出一层,而先将此句冠之……“沙平”以下,正昔所历也“颇疑”二句递卷,笔力何等奇险。“方诸”二句叙耳,亦险怪不平如此。“金坡”二句一衬,“濠梁”六句一衬,“一时”以下宾主双收,作感慨结。通篇用全力,千锤百炼,无一字一笔懈,如挽万钧之弩,此可药世之粗才。
  •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后半带出崔白,即崔陵《丹青引》,为曹霸带出韩斡作法。

猜你喜欢

雨霖铃·槐阴添绿

宋代 • 晁端礼

槐阴添绿。雨馀花落,酒病相续。闲寻双杏凝伫,池塘暖、鸳鸯浴。却向窗昼卧,正春睡难足。叹好梦、一一无凭,帐掩金花坐凝目。

当时共赏移红烛。向花间、小饮杯盘促。蔷薇花下曾记,双凤带、索题诗曲。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问燕子、不肯传情,甚入华堂宿。

白梅

元代 •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寄贺方回

宋代 • 黄庭坚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

宋代 • 苏轼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欹湖

唐代 • 王维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王安石
简介描述: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宋仁宗末年,曾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但未被采纳。宋神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继续阐述变法主张,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升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制定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次年拜相,大力推行改革,并积极促成熙河开边。变法初期,神宗对王安石言听计从。然而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反对者声势颇大,且变法派内部也出现分裂。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因君臣间在变法上的分歧而罢相,出判江宁。累封为荆国公。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今人辑有《王安石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