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唐代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白话译文

满耳是美妙的音乐满眼是美妙的花,满楼盛妆的少女胜过那美丽的吴娃。

这才晓得那无限美好的天上神仙窟,也不过像这无比豪华的人间富贵家。

绣幕里夜间闪烁着的红烛就像闹市,白天里施着的舞裙活像天空的彩霞。

担心是宴会罢了美女也随之而星散,管它扬子江那头一轮皓月是否西斜。

词句注释

  1. 金陵:指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唐人喜称镇江为丹徒或金陵。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中堂:大厅。
  2. 笙歌:乐声和歌声,泛指音乐。
  3. 珠翠:妇女的饰物,这里代指美女。吴娃:吴地的美女。
  4. 神仙窟:神仙居处。
  5. 绣户:指华丽的居室。攒:聚集
  6. 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7. 扬子江:这里指润州附近的长江水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僖宗中和年间(881年-885年),是诗人润州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周宝举行的盛大宴会时创作的一首诗。

作品赏析

起二句连用三个“满”字,笔酣意深。满耳的笙箫吹奏,满眼的花容月貌,满楼的红粉佳丽,佩戴着炫目的珠宝翡翠,真比吴娃还美,若非仙宫似的富贵人家,不可能如此。

颔联“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正以此意承接首联歌舞喧阗、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可诗人匠心独运,以倒说出之,便觉语新意奇。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象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周宝府中惊人的豪奢。

颈联“攒”、“曳”二字丝丝入扣。雕饰精美的门庭,灯烛辉煌,像是红烛夜市一般。歌女们翩翩起舞,彩衣像牵曳着碧空云霞。轻歌曼舞,轻盈摇曳之姿毕现。“夜攒”益显其满堂灯火,“晴曳”更衬出锦绣华灿。“夜”和“晴”又把周宝夜以继日、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的场面写了出来。

诗吟至此,已把争妍斗艳、溢彩流光的相府夜宴写到绝顶了,收笔几乎难以为继。而诗人别具心裁,毫锋陡然转到了宴会场外的静夜遥天:“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一个“愁”字,点出了清醒的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眩惑,而是别抱深沉的情怀。酒阑人散,月已半斜,徘徊扬子江头,西望长安,北顾中原,兵戈满天地,山河残破,人何以堪。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了。

“月半斜”之“半”,既是实景,又寓微言。这时黄巢起义军纵横驰骋大半个中国,地方藩镇如李克用等也拥兵叛唐,僖宗迭次出奔,唐王朝摇摇欲坠。只有东南半壁暂得喘息,然而握有重兵的周宝却整日沉湎酒色。这样一个局面,正是残月将落,良宵几何。

全诗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极写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愁”三“满”,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用。三“满”正是为了衬托出深“愁”。“愁”,是这首诗通前彻后的中心轴线。

名家评价

  •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韦庄诗飘逸,有轻燕受风之致,尤善写豪华之景。如“流水带花穿巷陌,夕阳和树入帘栊”、“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秾丽殆不减于韩翃。
  • 清·王锡《唐七律选》:尚见跳掷之致。以巧语入诗,中晚唐多有之,然全在调度。假如“海上”二句云“人间富贵似海上神仙”,则索然矣。
  • 清·屈复《唐诗成法》:“笙歌”、“珠翠”极写夜宴之盛。三四再用实写,便成赘语,此换虚笔,自然灵动。然不曰富贵家似神仙府,而曰神仙府只是富贵家,过一步法,不落套语,而相府中堂移动不得。五六再写夜宴,能不复一二。七八言外见己之客路无聊也。以“宴罢”结全篇,以“扬子”结金陵,周密之甚。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
  •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诗纪府中夜宴之盛。前二句三用“满”字,见府第之繁华。几无隙地,真如锦洞天矣。三四句若言人间富贵不异仙家,不过寻常意境,诗用倒装句法,言海上神仙只似人间富贵,便点化常语为新颖之词。五句言石家蜡烛辉映千枝,疑入五都夜市;六句言舞袖争翻,如曳碧天之霞绮。厉樊榭《游仙诗》:“天母衣裳云汉锦,九光灯里舞夜飘。”可为五六句之注脚也。末句言所愁者酒阑客散、斜月楼空耳,所谓“绝顶楼台人散后,满场袍笏戏阑时”。作者不为谀颂语以悦贵人,而作当头棒喝,为酬酢诗中所仅见。韦夙著才名,府相招致词客,本以张其盛会,而得此冷落之词,能无败兴耶?

猜你喜欢

昭君怨·园池夜泛

宋代 • 张鎡

月在碧虚中住,人向乱荷中去。花气杂风凉,满船香。

云被歌声摇动,酒被诗情掇送。醉里卧花心,拥红衾。

宿楚国寺有怀

唐代 • 赵嘏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

清代 • 纳兰性德

杨花糁径樱桃落。绿阴下、晴波燕掠,好景成担阁。秋千背倚, 风态宛如昨。

可惜春来总萧索。人瘦损、纸鸢风恶。多少芳笺约,青鸾去也,谁与劝孤酌?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

红烛半销残焰短,依稀暗背银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蛛与蚕

明代 • 江盈科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韦庄
简介描述: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玄宗时宰相韦见素之后。中国唐末五代诗人、词人,五代时期前蜀宰相。

韦庄出生时家道衰落已久,其父韦韫早亡,在“少孤贫”的环境中成长。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三年间(882年-883年),逃往洛阳。乾宁元年(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六十。乾宁四年(897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洵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多次上书献策。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应聘为西蜀掌书记。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建立蜀国。他深受器重,授左散骑常侍,后迁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官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韦庄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75岁。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对唐代诗人及其创作相当关注,形成了一定的文学观念。韦庄的诗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其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在中国古代叙事诗写作上具有标志意义。韦庄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作品有《菩萨蛮》《浣溪沙》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