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尘四敛。楼观迥出,高映孤馆。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花气清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
倦客最萧索,醉倚斜桥穿柳线,还似汴堤、虹梁横水面。看浪飐春灯,舟下如箭。此行重见。叹故友难逢,羁思空乱。两眉愁、向谁舒展。
四面的车尘都已平息下来。远处耸立的楼台灯火,映照着这间孤寂的旅舍。夜渐深,我翻书消闷,漏箭的响声传入书帷,我都听厌了。又到了十五月圆时候,我走出室外,在沾满露水的草地上漫步,只挑偏僻幽静的方向行去。清婉的花香在我周围浮荡。抬头望去,城墙投下的阴影延伸着,一直抵达河岸上。
我这个疲倦的旅人是多么冷清孤独!带着几分酒意,倚靠着斜跨于柳丝之间的桥栏。这多像在汴京隋堤送别友人时,站在横跨水面的虹桥上,目送着灯火在波浪里颠簸,船儿箭一般地向下游驶去我这次回去,又将重见汴京的景物,可叹老朋友却难以相逢了。我徒然觉得此际的心情乱纷纷的。啊,这堆积在两眉间的愁闷,叫我到哪儿去消解呢。
该词上片分三个画面。“暗尘四敛”三句写窗外夜色。“暗”字点出天已晚,四面八方的车尘都平息下来。楼观本来是客观存在,并非片刻间出现,原来这是清真贯用的以动态写静物的手法,显得生动;另一方面,这样描写也更符合客观实际,因为楼台中灯火明亮,显出轮廓,好似远处耸立而起;它高高地映照着自已孤寂的旅舍。以上是诗人窗内所见。楼观与孤馆相对照,一种孤独之感渐渐在诗人心灵中萌发。“清漏将短”三句写室内情景。夜渐渐深了,漏箭的滴水声传入书帷,诗人看书的心情被它所干扰,感到十分厌烦。“签声动书幔”的“动”字,是一个炼字,既写出漏声传入书幔之动态,又蕴含涛人内心被漏声所扰动之意。开头三句景色,实是诗人被漏声所“动”而举目所见:孤独之感既然油然而生,再也无法继续看书了。于是便起身出外散心。“桂华又满”至上结,写诗人出外所见景色。又是满月时候了,诗人漫步于沾满露珠的草地上,偏爱朝清幽静远之处走。夜空中飘浮着清婉的花香,放眼望去,月光将曲折连绵的城墙阴影,投掷在河岸上。
换头揭示主题: “倦客最萧索”,起承上启下作用。下片分两个画面:一是醉倚斜桥的远景。这里的“醉”字值得推敲。按上文,诗人从书斋中外出,踏着月色走向幽静之处,望着城阴度河岸,其时其地似乎并无饮酒迹象。只能解释为临行前曾借酒浇愁,而在上片省略了:此刻他带着几分醉意,倚在掩映于丝丝弄碧的柳条的斜桥上。“醉倚斜桥穿柳线”是词的语言,主语省略。“醉倚斜桥”是动宾结构,“醉”是状语。“穿柳线”可看作是定语后置的补充成分。其补充修饰的是宾语“斜桥”,这种语法结构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诗人触景生情,感到这斜桥仿佛是汴京隋堤上横跨于水面上的虹桥,在那里曾留下与友人们多少惜别的足迹。接着是一个特写的近景画面:桥下舟行如箭,船上的灯影闪烁于波浪中,浮光耀金,诗人不禁思绪万千。舟行虽多,可其中都没有他的朋友,这次重返汴都,可叹旧友是难以重逢了。他徒然觉得此际的思绪乱纷纷的,那凝聚于两眉间的千愁万恨,无法向人舒展。
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宦途失意、流落他乡所引起的倦客之悲和对故友的怀念。就四声、韵脚与句式长短来看,下片变化很大,五、七、九字的句式,占据主导地位,只是在后面穿插使用三个四字句。感情比上片有明显变化,节奏也变得急骤而有较大的起伏。领字,如“厌闻”“望中”“还似”“看”“叹”等,在词中起着穿针引线、转换语气的作用,更增添了音节的激越。这样的节奏和句法都是随着声情变化而来的。而且与词的内容结合得十分紧密,非洞晓音律的音乐家,是不能做到这一步的。
政和五年(1115年),词人被任命为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这首词可能是从明州任上赴京途中所作。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
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
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
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容易浓香近画屏,繁枝影著半窗横。风波狭路倍怜卿。
未接语言犹怅望,才通商略已懵腾。只嫌今夜月偏明。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闻亦愁。
我是老翁听不畏,少年莫听白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