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芒客舍诗

魏晋刘伶

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

寒鸡思天曙,振翅吹长音。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

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

缊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

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

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

白话译文

月亮被云层遮住昏暗不明,漆黑夜晚黝黑阴森。

寒天里的鸡以为天将亮,煽动翅膀发出长长的鸡啼声。

蚊虫聚集在茂密草丛中, 萧瑟的树林中散落一地枯叶。

喝下陈年的甜酒让憔悴的面容泛起红晕,心中畅怀高唱巴渝歌声。

在乱麻破絮的棉被中迟迟等不到天亮,如此悲叹实在让人难以承担。

如何才能派遣消除掉胸中满腹的愁怀,唯有抚琴弹瑟,一抒衷肠。

在半夜中扬起长笛声,听到此乐音让自己心情渐渐的平复。

词句注释

  1. 北芒:即“北邙”,山名,在今河南洛阳北,是洛阳北御黄河的重要屏障,东汉、魏、晋时达官贵族死后多葬于此。客舍:犹言“客居”、“寄居”。
  2. 泱漭:不明的样子。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后常代指月亮。
  3. 黮黤:昏暗的样子。玄夜:黑夜。《八代诗揆》“黮黤”作“黤黮”,义同。
  4. 寒鸡:指在半夜时分不按一定时间啼叫的荒鸡。《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古时迷信认为半夜鸡鸣为不祥的恶声。
  5. 吹:这里指鸣叫。垂长音,拉长声音啼鸣。
  6. 蚋:一种似蚊的昆虫,头小,色黑,吸人畜血液。丰草:丰茂的草。
  7. 散:飘散。萧林:清静冷落的树林。树叶落后是秋冬之季,树林更少生气,故称“萧林”。
  8. 醴:甜酒。陈醴,陈酒。发:发动,焕发。悴颜:憔悴的面容。
  9. 巴歈:亦作巴渝,歌舞名,《晋书·乐志》记载为“巴渝舞"。
  10. 缊被:用乱麻做成的被子。不晓:到不了早晨。因“缊被”不暖,难过寒夜,故说“缊被终不晓”。
  11. 斯叹:此叹,指“缊被终不晓”之叹。信:确实,的确。任:担当,承受。
  12. 斯叹:代指胸中满腹的愁怀。
  13. 瑟琴:两种乐器,同时演奏,其音谐和,每以此比喻事物之和于心。
  14. 长笛:长笛,乐器名,汉武帝时丘仲因羌之制截竹为之,名羌笛。本为四孔,后加一孔,以备五音,谓之长笛。宋陈旸《乐书》载:“昔人有吹笛而歌,曰:‘闲夜寂以清,长笛亮且鸣。’”中夕:半夜。
  15. 消:消除。胸襟:胸,指胸中;襟,指衣襟。襟当胸,故说胸而并及襟。胸襟,引申为指某种心情,志趣或抱负。

作品赏析

全诗共十四句,前六句主要是写景,后八句则重在感怀。诗一开头描写一个浓云盖月的寒夜,天宇阴暗,夜幕低垂:“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这两句给全诗涂上了一层黯淡的色彩。

这六句写景,都是些凄凉之景:广漠空寂,黯淡无光;荒鸡长鸣,恶声传不祥之兆;残叶飘零,寒林呈萧飒之状。如此寒夜,如此景况,独宿孤舍,情何以堪。于是借酒浇愁,自我宽解;故作旷达,歌舞畅怀:“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痛饮陈年老酒,使原本憔悴的面容泛起红颜;酒酣歌舞,一畅心怀。作者生性嗜酒,所著《酒德颂》中有辞曰:“有大人先生,……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正是作者自己耽酒生活的真切写照。而这种于醉乡之中“其乐陶陶”的情景,正是他在醒时的现实生活中心情悲痛欲绝的表现。这种因酒力而激发起来的兴奋,和因酒酣而一畅真心的狂舞,都是短暂的,很快,“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接下来四句:“缊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是写在以乱麻破絮缝制而成的衾被里,度时如年地盼望天亮,如此沉重的悲叹,实在是人难以担荷的。怎样才能排遣掉那满腹的愁怀,唯有抚琴弹瑟,一抒衷肠。最后两句“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半夜里听到长笛鸣响,使得心中悲愤之情渐渐地平息下来。这八句言情,表现出作者感情上的起伏跌宕。以酒浇愁,陈醴酡颜,歌舞尽情,是一扬;叹息难任,将心事付于琴瑟,是一抑。最后闻长笛而胸襟消释,似乎抚平了心中激愤的浪谷,但实际上不过是表面上的平静,内心深处的愤慨之情并没有真正消失,不过是在无可奈何中暂时歇息下来罢了。

这首诗前面写黯淡之景,后面抒哀痛之情。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着因理想和现实矛盾而激发起来的阵阵悲雾愁云。《晋书·本传》记载,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在如此放浪形骸、肆意恣情的言行背后,正隐藏着一个极端痛苦的灵魂。

这是一篇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夜半昏黑,星月无光,作者寓居北芒山麓的简陋客店,心绪重重,难以入睡。户外寒鸡孤鸣,落叶萧索,更加重了作者的苦闷。由近及远,自然会联想到附近山中埋葬的王侯公卿,人生当有一搏的念头油然而生。于是借酒壮志,想象着在巴渝武乐的激励下建功立业。然而,现实窘迫的境况又使他心灰意冷,忧叹不已。这时,传来涤邪纳正的悠扬笛声,作者的心情方稍有缓解。全诗思路曲折而细腻,流露出浓郁的压抑与忧愁。愁从何来,作者没有明说,但从诗中可以品味出,是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作者积极进取的志向之间的矛盾。

创作背景

从诗题和诗中所流露的情调来看,是刘伶在洛阳对策、以无用被罢后,心情抑郁,旅经北芒山,借宿在某客舍时所作。

名家点评

  • 《诗歌卷(二)——魏、晋、南北朝》(韦凤娟):此诗(《北芒客舍》)于平淡晓畅之中透出一股散淡意韵。
  • 《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北芒客舍》)诗文明晰而务实,全无玄虚飘逸之气,与作者生活后期陶兀昏放、崇尚无为的行为截然不同,当为其早期的作品。
  •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程郁缀):这首《北芒客舍》,可以说是这一痛苦灵魂的独自。
  • 《古诗鉴赏辞典(中)》(何加焉):刘伶传世之作不多,却很精彩。此诗(《北芒客舍》)写出诗人的真情实感,情景交融,情与景合,还可看出诗人的特殊形象。自是一首好诗。

猜你喜欢

浣溪沙·古北口

清代 • 纳兰性德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秋登越王台

清代 • 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宋代 • 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问说

清代 •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刘伶
简介描述:

刘伶(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西晋沛国(治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竹林七贤之一,中国魏晋时期作家、名士。

刘伶自幼便失去了父爱,因其父亲身材矮小,及至长大成人后,刘伶身高也不过六尺。魏齐王曹芳正始之末(249年),刘伶已成为当世名重一时的名士,并且常与嵇康、阮籍、阮咸集会于山阳竹林之下,饮酒赋诗,弹琴作歌。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初年(265年)前后,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建威参军,不久朝廷下诏,入宫中策问。他大谈老庄,强调无为而治,非但没有得到重用,反而连参军之职也被罢免了,从此再无仕进。晋惠帝司马衷永康元年(300年)前后,以寿而终。

刘伶有“品酒第一人”的美称,也被酒行业传颂至今,后人以古瀑河边上的井水酿酒,还取刘伶墓地的黄土垒成窖池酿酒,为了纪念刘伶,当地百姓也将“润泉涌”更名为“刘伶醉”。其传世作品仅有《酒德颂》《北芒客舍》两篇,其中《酒德颂》所表现出的藐视一切存在的气概,敌视礼教之士的反抗精神,既高扬了人格的力量,批判了当时的黑暗政治,同时也抒发了压抑的愤世之情,充满了浪漫色彩,气魄豪迈,用辞又骈偶间行,有无意追求而自至的特点,对后代影响极大。

刘伶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