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有车马客行

魏晋陆机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念君久不归,濡迹涉江湘。

投袂赴门涂,揽衣不及裳。

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

借问邦族间,恻怆论存亡。

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

市朝互迁易,城阙或丘荒。

坟垄日月多,松柏郁芒芒。

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

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

白话译文

门外来的车马客人啊,驾车来自遥远的故乡。

只因念你久不还乡啊,才沾满霜露渡过江湘。

一片深情令人激动啊,奋袖而起直奔出门房。

欲见乡亲分外急迫啊,揽衣不顾整理好衣裳。

拉着客人抚胸哭泣啊,擦着泪水忙寒睻溫凉。

询问地方家族的事啊,谈生论死无限地凄怆。

亲友飘零不知下落啊,尊敬的老人全都死亡。

家乡市街变化很大啊,城阙有的已经变荒凉。

日月消逝坟茔日增啊,墓地的松柏茂密粗壮。

天道诚然有盛有衰啊,人生又怎能保持久长?

叹息中思索着平生啊,俯仰天地我独自悲伤。

词句注释

  1. 门有车马客行:乐府旧题。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皆言问讯其客,或得故旧乡里,或驾自京师,备叙市朝迁谢,亲戚雕丧之意也。”
  2. 驾:驾车。言:语助词。发:发自,来自。
  3. 念:惦记,常常想。
  4. 濡迹:涉江时沾湿的足印。濡,渍湿,润泽。江湘:偏指长江,因从江东至中原无须经湘江,此为协韵而已。
  5. 投袂:奋袖而起的意思。门涂:门径。涂,同“途”。
  6. 揽衣:提起衣衫。不及裳:来不及整理好下面的衣服。形容欲见故乡来客时的迫切心情。裳,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7. 拊膺:捶胸。膺,胸。携客:拉着客人。
  8. 温凉:寒暖。借指生活情况。
  9. 邦族:乡亲。
  10. 恻怆:悲伤的样子。
  11. 零落:飘零流落。
  12. 旧齿:耆老,老年人。凋丧:死亡。
  13. 市朝:市街。
  14. 城阙:城邑和宫阙。
  15. 坟垄:亦作“坟陇”。垄,坟墓。
  16. 郁茫茫:茂盛的样子。
  17. 天道:犹天理,指自然规律。信:诚然,确实。崇替:衰亡,灭亡。
  18. 安得长:哪里能长久。
  19. 慷慨:叹息。惟:思。
  20. 俯仰:俯身仰首。

作品赏析

这首诗虽沿用乐府古题,但反映的却是陆机自己的感情。诗的开端六句,交代有客自故乡来,诗人急忙出门迎接。首句点应诗题。“念君”二句,以故乡客口吻点明作者离乡时间之长,以故乡客远涉而来暗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一般,为下文的问讯作了铺垫。“濡迹”二字概写故乡客行旅的艰辛,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投袂”两句,刻画诗人迎接故乡客的急切状态,神情毕肖,透过这毫无斯文气的动作描写,读者可以联想到诗人平素对乡音的殷切企盼。

接下来“拊膺”二句,写诗人见到故乡客的激动情态。诗人连用“拊膺”“携”“掩泪”几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创造出一种极端伤痛的氛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那积抑已久的悲情。重情是魏晋思潮的一大特征,由于个人意识加强,魏晋文人对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更敏锐更强烈的感受;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冲破了汉儒“温柔敦厚”、“哀而不伤”诗教说的抑制,敢于尽力宣泄。陆机不仅在理论上首标“诗缘情”之说,而且在创作上大力实践之,他“观尺景以伤悲,俯寸心而凄恻”(《述思赋》),往往尽最大的努力来强化自己的感情。“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正是这种创作倾向的流露。

“借问”八句,写亲友零落,桑梓倾覆的惨淡现实。重逢乡亲,自然就要问讯故乡亲友的情况。而世间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亲友的存亡问题,譬如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中的八十岁老兵,他“道逢乡里人”,最挂念的也是“家中有阿谁。”“恻怆论存亡”,同样真切地表现了陆机的这种心情。然而,答案却令人黯然神伤。“亲友多零落”六句,展示了一幅极其惨淡的图景:亲友大部分零落了,有德望的老人则全死光了;昔日豪华壮丽的官府殿堂倾颓殆尽,或沦为杂草丛生的荒丘,或沦为商贩出入的集市;放眼望去,郊原坟冢垒垒,松柏郁苍。六句诗,“亲友”两句和“坟垄”两句形成相反相成的强烈比照,“市”与“朝”,“城阙”与“丘荒”,也对比鲜明。这都体现着作者巧妙的艺术匠心,只有通过这种对比组合,才能创造出沧桑陵谷的气氛和惊心动魄的感染力。

结尾四句,诗人把亲友零落、生命短促的现实痛苦升华为对整个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悲叹感伤。“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宇宙间万灵万类终归要走向衰亡,人又岂能获免!着一“信”字,更见沉痛。既然人的衰亡是宇宙之必然,那每个人都在劫难逃了,零落者的今天,便是“我”的明天,于是诗人便在一曲欲解不能的伤叹中收束全诗:“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俯仰”二字突现诗人敏感的时间意识,与悲伤萦怀、感慨淋漓的气氛相吻合,更易产生“每读一过,令人辄唤奈何”的效果。

创作背景

西晋武帝末年,陆机和弟弟陆云离开江南家乡,北上洛阳以求取功名。羁旅在外,久不还乡。不久,晋武帝去世,围绕权力的再分配,统治集团内部各派系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陆机沉浮于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备感仕途艰险、人命危浅,由此也常常生发出怀念故乡亲友之情。此时有客自遥远的故乡来,令人振奋,于是创作了此诗以表达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名家点评

  • 明代陆时雍:惊心事,刻意语。所少者气韵流动。(《古诗镜》)
  • 清代何焯:悲壮古直。(《昭明文选集评》引)
  • 清代刘熙载:士衡乐府,金石之音,风云之气,能令读者惊心动魄。虽子建诸乐府,且不得专美于前,他何论焉!(《艺概·诗概》卷二)

猜你喜欢

岭南江行

唐代 •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病起

宋代 • 陈师道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

渔父

唐代 • 张志和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送蔡山人

唐代 • 李白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一乘无倪舟,八极纵远舵。

燕客期跃马,唐生安敢讥。

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

故山有松月,迟尔玩清晖。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代 •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陆机
简介描述: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因祖父陆逊初封华亭侯,亦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出身江南大族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同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历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鲁公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原有文集,已佚失,宋人辑有《陆士衡文集》。

陆机的热门诗文

Top